两岸经贸:在曲折中前行
2016-02-16王建民
王建民
2015年,是台湾爆发“太阳花学运”后的第一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所受冲击与影响逐步显现,两岸经贸合作的矛盾、摩擦、争议、阻力显著增多,两岸贸易与投资双双衰退,两岸经济合作协商与协议落实变得更加困难。不过,企业成为2015年两岸经贸合作舞台的主角,出现诸多新亮点。总体讲,2015年两岸经贸关系形势总体呈现“在曲折中发展,在困难中前行”的特征。
两岸贸易与投资双双衰退
海峡两岸贸易发展与国际经济大环境及两岸经济本身发展形势密切相关。2015年,受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外部需求增长迟缓以及两岸经济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台湾与大陆各自对外贸易同时出现不同程度衰退之下,两岸贸易衰退就难以避免。据大陆统计,2015年1-10月,两岸贸易额为153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7%;其中,大陆对台出口373.4亿美元,同比下降3.2%;从台进口1158.9亿美元,同比下降6.5%。依据台湾统计,两岸贸易衰退幅度更大,呈现两位数衰退。
不仅两岸贸易衰退,两岸相互投资也出现衰退。在台商对大陆投资方面,尽管投资项目没有减少,但投资金额显著下降。依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1-10月,大陆批准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达2288个,年增长20.9%,是近年少见的投资项目显著增长现象,但实际使用台商投资金额只有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7.7%,呈现大幅衰退现象。依据台湾统计,上半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仍达34.8亿美元,同比下降10%,投资件数更是大跌24%。可以说,两岸经济发展形势与投资环境的重大变化,台商对大陆投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投资动能下降,台商对大陆投资步伐放慢以及通过第三地对大陆投资持续增加成为新常态。
尽管如此,台湾知名大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布局仍在持续进行之中。其中,台湾最大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台积电于2015年12月初正式向台湾当局提出申请,规划投资30亿美元在南京独资兴建12英寸晶圆厂,一旦获准将是台湾制造业对大陆最大单一投资案,再次显示台商登陆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只是投资的产业与方式出现变化。
同时,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也呈现显著下滑趋势。依据台湾“投审会”的统计,2015年上半年,大陆企业赴台投资64项,同比下降3%;投资金额4637万美元,同比下降70.8%。依据大陆统计,到2015年10月底,大陆批准赴台投资企业累计只有324个,投资金额约17亿美元。尽管大陆企业受台湾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对台投资规模不大,但对台湾经济与就业仍有积极意义。
台湾热议加入“亚投行”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台湾期望加入“亚投行”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2015年两岸经贸领域最热的议题之一。
台湾是否加入以及以何种身份、名义加入,成为海峡两岸各界最关切的热点议题,也是两岸涉外经贸合作的重要问题。台湾当局表达了较为积极的态度,随后向“亚投行”北京筹备秘书处提出申请。由于“亚投行”是中国大陆主导设立的一个国际经济机构,台湾的加入必然涉及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参与的身份、名称与地位等问题,因此在岛内蓝绿立场对立的情况下引起很大争议。绿营极力污名化,攻击马当局将台湾香港化与矮化,给台湾的参与增添了更多政治味。大陆对台湾参与“亚投行”表达了善意立场,欢迎台湾以适当身份与名义参与。尽管在一个中国原则及只有主权国家才能成为“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的条件之下,台湾无法成为创始会员,也就无法成为第一批参与者,但台湾仍有机会以适当身份与名义成为普通会员。在10月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会晤达成的10项共识之一便是:大陆欢迎台湾方面申请加入“亚投行”,双方就此保持沟通,为台湾方面以适当名义加入“亚投行”积极寻求可行办法。在2015年11月7日举行的举世瞩目的“习马会”上,习近平再次表明了欢迎台湾加入“亚投行”的态度,可以说为台湾未来成为“亚投行”普通会员创造了政治条件。
同时,2015年以来,台湾非常重视参与大陆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一年之间,两岸举行了多个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论坛,而且许多涉及两岸经贸议题的论坛或研讨会也将台湾参与“一带一路”作为讨论的重点。其中,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境内重点地区,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多个省区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台商开始重新审视西部地区。为促进台商拓展“一带一路”西部商机,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率领东南沿海台商赴西部考察,引起震动,台商发现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存在巨大商机,一些台商并迅速付诸行动。2015年11月,富士康与甘肃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兰州市建设西北富士康电子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新经济。鸿海集团进军西部与布局“一带一路”的标志性行动,将带动更多台商到西部发展,分享“一带一路”商机。
“红色供应链”冲击波
2015年,台湾媒体涉及两岸经贸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或经济学界讨论两岸经贸热点问题之一,便是大陆“红色供应链”(也称“红潮”)及其对台湾经济的威胁与影响,于是“红色供应链”逐步成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新议题、新热点。
自2014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台湾对大陆出口和竞争力明显下降,于是台湾岛内普遍认为这是大陆“红色供应链”造成的。
大陆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尤其是产业体系与产业供应链日益完善,对包括台湾在内的产品进口需求有所减少。这是大陆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是“进口替代”战略的必然结果,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等均经历过这一过程。特别是大陆持续大步推进经济改革,近一年来密集出台一系列推进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措施,进一步提升大陆制造业的竞争力,加上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特殊,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台湾对大陆产业发展尤其是大陆产业供应链的形成更为担忧。不过,相对媒体与学界的炒作或担忧,台湾企业界则冷静许多,大多数知名科技企业负责人能客观正确认识“红色供应链”问题,不认为大陆供应链的形成对台湾就是威胁,而是一种自然发展过程,应该借重它,将它变成机会。台湾IC设计界龙头企业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表示,“这只是供应链移动的过程,根本不是个议题”。由此发现,大陆“红色供应链”是一个真问题,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不完全是个假议题,但过度炒作是心态问题,只有正确客观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阿里巴巴开创两岸电商合作新模式
2015年,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的看点之一是阿里巴巴集团与台湾业界合作所开创的两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以及开启两岸互联网金融合作新纪元。
阿里巴巴集团本身就是一个由两岸企业家共同创建的国际性企业(集团董事会主席是大陆的马云,执行副主席则是来自台湾的蔡崇信),更是一个当今全球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集团。如今跨境电商合作已成为两岸合作经济的新热点,阿里巴巴集团则是两岸电子商务合作的先行者与弄潮者。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与天猫国际早已是台湾商家参与及台湾消费者所钟情的网站之一。2015年“双11”光棍节活动,阿里巴巴电商创下912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台湾商家参与的交易额虽然不如过去两年亮眼,不少产品销售额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上年基期太高),但仍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我的心机”面膜销售500万片,益全香米销售近4000盒,糖村牛轧糖销售额增长近1倍,而且台湾仍位居海外第四大交易地区。台湾的产品价格普遍偏高,竞争力受到制约,能有如此成绩已是难能可贵。两岸电商合作是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1月30日,台湾外贸协会举行“抢滩中国大陆跨境电商市场实战研讨会暨媒合会”,促进台湾中小企业台商积极抢搭大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列车,争取更多商机。
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在两岸电子商务合作方面还有新的创意与创新。其旗下的天猫国际通过台湾知名企业福利网PayEasy公司(大股东为台新银行)牵线,与台湾稻农组成的“台湾稻农公司”合作,签署契作合作协议,这是两岸一种新的经济合作模式,是“大陆互联网+台湾农业”的新型合作,完全由市场决定,没有两岸官方机构介入,这是一种更有前景、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未来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阿里巴巴集团还将旗下的支付宝延伸到台湾,开创了两岸互联网金融合作的新先锋。2015年11月18日,大陆互联网金融业龙头蚂蚁金融服务公司旗下的支付宝业务,与台湾玉山银行及台湾其他业者合作,开启两岸第三方支付通道,未来陆客在台旅游消费可通过支付宝平台“手机扫码支付”业务完成交易,自12月起陆客赴台自由行即可使用支付宝钱包在机场、超商、百货公司及夜市消费付款,这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又一新进展。随后台湾4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阿里支付宝展开合作。这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将方便大陆民众在台旅游与付费,同时带动两岸跨境电商的合作与发展。
百亿基金助台湾青年创业
2015年,两岸经贸发展的另一热点是创业创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不仅在大陆,而且在台湾也出现一股创业创新的发展浪潮。同样,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于2015年11月19日正式设立“台湾创业者基金”,提供100亿元新台币资金,助推台湾青年利用阿里平台创业发展,可谓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开创了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成为2015年的最大亮点之一。
该基金是鼓励与支持台湾青年人,在阿里巴巴集团电商生态系统交易市场和平台上成立和发展自己的事业,让他们能够方便地将产品和服务拓展到整个大中华区市场,扩大发展空间,找到新出路。
大陆企业家行动的背后是两岸经济合作的新业态,更是大陆倡导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与落实。然而大陆企业支持台湾青年的创业创新合作创意,尽管受到台湾社会的广泛欢迎与支持,但在台湾的落实与推动仍然存在一些法律障碍,需要台湾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造福台湾青年。
阿里的行动也刺激台湾内部创业创新基金的发展。台湾开发金控公司也设立了15亿元新台币的“中华开发创新基金”,与阿里巴巴“台湾创业者基金”展开合作,希望通过专业的经验,协助扶持挖掘投资对象,将台湾的创新产业通过阿里巴巴电商生态系统销售到全球市场。宏基公司则投资1亿元人民币,投资大陆创新团队。几乎同时,台湾当局的“国发基金”也与阿里较劲。基金负责人表示,其下属的“创业拔萃方案”投资5家创投基金,筹资规模超过125亿元新台币,全部用于投资创新事业,这笔资金数额较阿里巴巴台湾创业基金多。不论是较劲,还是竞争,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下两岸共同的发展目标,也是两岸合作的新趋势,需要共同维护与推进。
紫光并购行动震动台湾IC业
大陆清华紫光集团在IC领域(半导体)异军突起,积极推进包括台湾在内的全球收购与合作行动,在台湾岛内引起很大震动,对台湾当局保守的两岸半导体产业投资政策形成很大压力,也成为2015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又一个惊奇与亮点。
2015年10月30日,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首次赴台湾,与台湾记忆体封测知名企业力成公司董事长蔡笃恭签署策略联盟及认股合作协议书:紫光将以每股75元新台币的价格认购力成发行的2.59亿股私募资金,投资总额达194亿元新台币,持股25%,有望成为力成最大股东。这是大陆企业第一次投资入股台湾半导体公司,在台湾引起巨大反响。
这一入股投资案只是刚刚开始,力成计划在2016年初举行的私募发行,还要获得台“经济部”的审查与同意,未来仍存在变数。即使紫光成为力成第一大股东,可取得1席董事,但受台湾法规限制,只能是一次单纯的投资与企业策略合作。力成负责人表示,紫光承诺不会控股力成企业,不会派人经营,投资资金将投资新竹湖口的3DIC先进封装厂。
事实上,大陆投资入股台企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并将冲击台湾过度管制的大陆经贸政策。在紫光入股力成不到一个月,12月7日,台湾电子元件知名企业美律宣告,与大陆连接器龙头企业立讯签订认股协议书,再次振动台湾商界。紫光集团对台企入股合作行动没有停止。12月11日,紫光集团分别与台湾矽品、南茂两家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紫光入股行动及对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的积极态度,必然促使台湾有关部门计划检讨相关政策,评估两岸产业合作效益,表示对陆资入股IC设计有条件开放,只是何时开放,仍是未知数。同时放宽外籍人士在台就业限制,以鼓励人才流入,但却唯独排除大陆人才的引入与就业。这种思维不利两岸人才的自由流动,无助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