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条河流的品格

2016-02-16张子影

前卫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溪共产党人农民

张子影

我带着他的画像沿着镇上唯一的大道向外走。我要寻找一条河。

翠绿色的山环绕着镇子,山因为有水才会常绿,起伏山水所给予人类的,不仅是生机,更是质地坚实的品格。时光与时代的推进令世象改变了太多。但我固执地相信,那条河一定还在。

画像是用单反相机拍下的复制品。没有任何装饰的白色纸面上,用单一的黑色碳素铅笔勾勒出一个人像的头部:浓眉,凤眼,鼻梁挺阔,中式的深灰色对襟衣,领口紧扣。站在画框中的他,一往情深地注视着远方,面容冷峻,目光坚毅。

不能责怪绘画者掺带了太多的个人情绪,因为实在没有办法找到他本人真实影像的参考。他没有留下照片。也没有留下后人。连当年他出生和曾经居住过的村庄,也在多年前就被土匪和还乡团放火焚烧,夷为平地,族人四散。当年与他共过患难的同龄者大多都已经作古,或者十分年迈,作古者无法言述,而年迈者凭靠记忆的陈述难免带有太多的主观因素,毕竟那个年代太过久远。他走得太远、太远了,远到今天的我们也许能靠联想重设他的音容姿态,却无法将他的五官相貌准确且纤毫毕现地再现。

这张手绘的素描应该是他在人间留下的唯一的影像,所以,无论相似与否,都无法考证。

太阳下山前,我终于看到了那条河,在金子般的夕阳下,一带河水传说般波光粼现。顺着这条河一直向南再向南,就是他的出生地葛藤山。

河的名字叫南溪。南溪人詹生堡,字谷堂。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时间:1924年夏。

詹谷堂1883年出生于南溪葛藤山,诞生在这生机玲珑之地,詹谷堂是清透灵秀的。这一点,史料中有一个很有力的例证:由于家境贫寒他14 岁才开始上学启蒙,但却在6年后的21岁上就高中了秀才,足见他天资不俗聪颖过人。

南溪河清亮的河水,倒映过他多少回秉烛夜读的身影——准确地说,他连烛都没有,点燃的应该只是松明或者炭火,因为大别山虽然青山秀水、林木葱茏,但却田亩稀少,在20世纪初期,每遇天灾人祸无法度日时,贫苦农民不得不向地主借债。借贷利息高得惊人,每每一年之后,利息即超过本金,导致许多农民因高息借贷而破产,甚至卖儿卖女沦为佃户。由于地处战略要冲,民国初期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农民除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外,还遭到苛捐杂税和兵丁夫役的盘剥,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一层层扒光了农民身上的血肉。就像沉默的河水暗暗积聚着奔涌的力量,极度贫苦的生活状态,激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激愤,抵抗的情绪悄悄地集聚。

1906年,詹谷堂在家乡设馆教书,免费收贫家子弟入学,还破例招收女生,四乡学生纷纷慕名而至,一个又一个面带憧憬的青少年,挽着裤腿,涉过初春开冻的河床,走向詹谷堂的学馆。

1914年,开明绅士李少樵开办起了志诚小学,詹谷堂应聘为国文教员, 1921年,詹谷堂与教员曾静华倡议成立了“读书会”,为主持人。他将从开明绅士林伯襄处借来的《新青年》和一些马列著作传抄本在“读书会”成员中秘密传阅。他性格刚直,不阿谀权贵,不趋炎附势,又爱打抱不平,在当地的穷人农民兄弟中颇有影响。“读书会”由最初的几人后来发展至百余人,成为日后金寨地区建立党团的重要基础。

1924年是金寨共产党历史中值得记录的一年,这一年,金寨人蒋光慈回到家乡,这位金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曾是詹谷堂的学生。蒋当然很快注意到他这位相貌同思想一样出众的年轻老师并悉心引导。那一年,蒋光慈将他早期共产党人的敏锐和先觉,和着南溪河丰沛的清流荡漾,汩汩浇灌了詹谷堂的心田。盛夏7月,一个河水清亮、蛙鸣月明之夜,蒋光慈发展了他的小学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詹谷堂是蒋光慈在鄂豫皖边区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也是中共党组织在这里播撒的第一颗革命火种。1924年秋,詹谷堂应聘至笔架山农校讲学,发展了该校的“青年读书会”数名骨干入党,并成立了党小组。1925,詹谷堂回到家乡,在南溪林氏祠明强小学任校长,他秘密在南溪、笔架山、葛藤山、花园、王畈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共产党员,成立党支部,组织农民协会。这一年,商(城)南(溪)特别支部成立,詹谷堂任特支书记。

那些四季分明的日子,清澈的南溪的河水,无数次地映照过一个年轻人焦灼未来期盼美好生活的眼睛,也印证着他来去匆匆的脚步和身影。

我注意到一个事实:詹谷堂除了在校内宣传革命、积极发展农民党员外,还经常蓑衣草履组织师生作社会调查,向农民宣传“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表现了他对农民的深刻关注。

这一时期,同样对农民有着更深刻关注的,是来自湖南韶山冲的一个中农的儿子——1926年年底,身穿蓝布长衫、手拿雨伞的毛泽东回到湖南农村,开始他历时32天、行程700公里的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详细调查。

1927年,各地汹涌的大革命风暴开始了。

1月初,武汉群众就抗议英国水兵枪杀罢工工人事件,在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举行三十万人的游行示威,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行动震惊长江三镇; 1月8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占领汉口;2月,上海工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4月12日,蒋介石撕下面纱举起屠刀,南京、上海各地数百名共产党人喋血街头;4月28日,在北京西交民巷幽暗阴冷的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被绞杀,残酷的行刑时间持续长达数十分钟。年仅38岁的李大钊在血淋淋的绞架上话语断续却神情坚毅:“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不成熟和不完备,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在这一年的3月,毛泽东发表他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农村人口占85%以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城市仿佛只是大海中的几个小岛,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野蛮的封建剥削制度。在这个封建剥削和压迫下的广大农村,积压着农民千百年来受尽地主豪绅欺凌压迫而无处诉说的全部仇恨和愤怒。它像一座天然的火药库,一旦引爆,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毛泽东看到了这种力量。

毛泽东将农民视为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上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与孙中山所领导的忽视底层百姓参与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本质区别,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也是一个新发展。1927年3月5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战士周报》连载,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汉口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革命(一)》为书名出版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单行本。瞿秋白满怀激情地为这本书写了一个序。

没有办法考证毛泽东这篇深入浅出的文章连同他深入浅出的思想,包括那些令人惊心的武汉和上海等地街头的枪声,是否在这同一时期,传进山峦叠嶂的大别山深处的南溪,是否传进了身居大山深处的詹谷堂等共产党人的心中,但詹谷堂不断地发展他的农民党员兄弟的做法与远在湖南的毛润之的思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在商南起义(又名立夏节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主要骨干力量周维炯、漆德玮、漆海峰等人,就是在这期间经詹谷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

南溪河水在这几年间,有数次激烈的波翻浪涌。

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以周维炯领导的丁家埠为中心的武装起义一举成功,5月6日晚上,詹谷堂与袁汉铭等共产党员带领起义农民和进步师生200多人,于南溪街火神庙集合,宣布起义,成立赤卫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商南起义”(又名“立夏节起义”)。

南溪河水一夜沸腾。

7日,丁家埠和汤家汇等地的起义队伍共2000余人来到南溪彭氏祠,詹谷堂主持召开了庆祝大会。9日,各路队伍会师斑竹园,彩旗飞舞锣鼓震天,詹谷堂当选为临时革命政府主任,统一领导整个赤区的工作。商南起义的夜晚,在火把点亮的火神庙前,文采飞扬的共产党人詹谷堂即兴写下对联,贴在会场火神庙大门两边:

红军初暴动应教普天赤化

政权新建立试看遍地红花

红32师宣布成立大会当日,万分激动的詹谷堂又一次即兴撰写了一副对联:

斑竹满园,制作万杆长枪,维护共产;

红花遍地,训练三军大队,保障民权。

四日之内,两度作诗,当那些龙飞凤舞的红底黑字、墨汁淋漓地挂上会场大门两侧时,我相信无数的与会者像今天的我一样,对他们果敢激情又文采斐然的共产党人领导者詹谷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这些有才华更有理想抱负的共产党人充满了钦佩之情。他几乎就是那个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正直豪迈、无畏无私,头脑清晰又才华横溢。

商南暴动两个月后,因反动分子告密,詹谷堂不幸在葛藤山猴儿洞被捕。商城县民团团总顾敬之闻讯后欣喜若狂,立刻从县城赶至南溪。在从葛藤山下被解送驻扎在南溪的民团匪部的途中,詹谷堂白衣素服,赤足昂首,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为了搞到商城共产党组织的情况,顾敬之亲自审问。在连续多日的各种酷刑拷打摧残下,詹谷堂骨折肉裂,死去活来,却只字未吐。

8月28日,最后一次受审完被拖回时已是半夜,詹谷堂又一次从昏迷中醒来,看见清冽的月光照进牢房,狭长的窗缝上沿,家乡的天空深蓝静穆,黛色的群山在仲夏的夜风中发出熟悉的回响,他看不见那汩汩流淌的南溪河,但他确认他依然仿佛能感受到它月下流水的风姿以及水草脉脉的温存。这是他的家乡,他挚爱的土地山河,为了它们他投身斗争献身主义。现在,他要为着他的热爱与向往付出生命了,他要向世人道出他人生的信仰与至高的追求。没有纸笔,没有墨汁,周围也没有一个人,民团害怕他的影响力,把他单独关押。

天亮之前,詹谷堂终于将自己残破的身体拖挪到墙边,他用已被打断的手,蘸着自己的鲜血,艰难地在墙上一笔一画写下“共产党万岁”五个大字。他顺着墙壁缓缓地倒下,面朝天空,朝向他鲜血未干的红色信仰。他就用这种姿势停止了呼吸。

第二天,进来提审的民团团员打开牢门后,面对惨烈的现场,当场失语倒地。

一无所获的顾敬之羞恼之下对着詹谷堂的遗体又连开数枪。第二天,敌人把詹谷堂失了人形的尸体摆在南溪河滩示众。

这一日的南溪河格外平静。

河滩之上阳光遍洒,河水清透映射蓝天,青山无语,白云片片,遍体鳞伤鲜血流尽的詹谷堂无声无息地仰卧在他挚爱的土地上,青白的脸庞上嘴角却似有一丝笑意,他一定是看到四年前的自己,那是个金桂盛开的秋天,在得意门生蒋光慈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共产党,在漫天开放的金桂飘香中返回学校的詹谷堂,为自己从此找到了人生方向而兴奋不已,才华横溢的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象征美好未来的美丽仙女,裙裾飘飘长袖飞扬,正在向人间播种,旁边写下两句激情洋溢的诗:漫天撒下革命种,伫看将来爆发时。

夜幕降临,南溪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含着眼泪将烈士的遗体偷偷地送到20里外的葛藤山,安葬在獐子岩小山上。这一年,共产党人詹谷堂46岁。

在那个秋天,南溪河暴涨,汹涌的河水漫过河岸,数十里汪洋一片,水退之后,河滩大片土地寸草不生,唯枯石遍布。

詹谷堂生前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水墨竹图,他在上面题道:“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本无心。”在一幅春华秋实图上写着“不争富贵春荣早,来看黄华晚节高”。

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灵魂伟大者最真实的写照。

一条河流的传递如此沉重,如此深刻,却又如此清澈明了。

站在泛着光波的河边,用难过忧伤愤怒悲痛等等这些简单的词都无法完全代表我内心巨大的冲击,詹谷堂,这位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党的组织、实现人生信仰的彻底的共产党人,用一种最极致的方式给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以巨大的震动和冲击。

此刻那些河畔奔跑嬉戏的孩子,那些衣衫艳丽擦肩而过的行人,有多少人还能记得,数十年前,一位英勇的共产党人,就在这河水边,在这片河滩上,为信仰和理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多少年过去了,河水改道,人世沧桑,岁月洗刷了河畔曾经的鲜血,但河流与蓝天共同见证了英勇与不屈,信仰和高尚。他是一颗自愿撒下的革命的种子,他相信革命者的事业未来一定是光明与美好。但是通向光明未来的道路,却是十分漫长和坎坷的。其实一开始,清透智慧的他就深深地明白,共产党人所宣誓从事的事业,流血和牺牲是随时都会面临的事情。

因为一个人的名字,南溪河一直流进了我的心里。

记住一条河,记住一个共产党人如河流一样奔腾不息,勇往向前的品格。

人若有信仰,视死如常。

猜你喜欢

南溪共产党人农民
耕牛和农民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干杯!
去北陵公园怎么走?
农民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
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