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医毛青

2016-02-16李燕燕

前卫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军医孩子王数学考试

李燕燕

“问得好,但我依次回答你的问题前,我要反过来采访你,你想写我什么?”军医毛青一边搁下手中的电话,一边舒展身子靠向椅背,微眯着眼睛看向我。

这是第二次采访毛青了。

第一次是在重庆郊区那个度假村里,刚归国的第一批援利抗埃医疗队员就在这里隔离观察。房间里,隔着两米开外的距离,眼神犀利、精神矍铄却格外瘦削的首席专家毛青上下打量我一番,笑了:“怕了吧,怕我身上带着埃博拉病毒?”闻言,我试图把椅子朝他的方向再挪挪,不想椅子腿却被紧靠的小茶几绊着,几下用力未果,只得尴尬地把身子前倾,然后抬头露出礼貌的笑容。“安全得很!”毛青一口近似四川方言的贵州话。

51岁的毛青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里。用他的话来说,2岁就开始“过集体生活”。每周日被忙碌的父母送进机关保育院,下个周六再接回家。格格笑着、攀爬小木床的小男孩,在岁月的流逝中,成长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从小学到中学,爱“管事儿”又好动的毛青,一直是班长。可“孩子王”的一次“自以为是”,竟差点误了大事。1981年高考,数学考试比其它几门课考试时间少半个小时,于是毛青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数学考试应该推后半小时。等他哼着小曲儿慢悠悠去到考场时,发现场子里出奇寂静,正纳闷着,校长黑着脸出现在他跟前,双手一叉腰:“你这小子,迟到得马上就要进不了考场了,还不给我快点!”淘气小子以火箭般的速度射进考场。就是这般,数学成绩依然考得“逆天”,“孩子王”上到了理想中的第三军医大学。

满身正能量的“孩子王”,大学校园“十处打锣九处有他”。校园舞会,大大方方地给缺舞伴的男同学当“女角”; 大四,给校长写了21页的“建言信”,全部用毛笔竖着写。这厢,经历过“文革”风暴的母亲对着他劈头盖脸一顿痛骂,那厢,名曰《三医大如何改革》的“建言信”被校长下令登在了校报显眼位置上。

看着我一脸佩服的表情,毛青用手指敲敲桌子,扬起嘴角:“给你说了那么多秘密,有的我老婆都不知道,文章写好一定要让我先看看哦。”一边说,一边打开抽屉,似在翻找什么东西。很快,一本古朴风格的“毕业纪念册”出现在我面前。翻开,除了那些我已熟知的人名,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那些手绘的精美图案。

“这是我和几个同学设计的。”毛青一脸自得:“只要想做,没有什么能难倒我,包括你们女同志做的什么缝纫、织毛衣。”

是呀,没有什么能难倒一个浑身激情的人。当初被分到人人畏惧的感染科,毛青却很是坦然: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最安全的地方,知道来这里看病的人都有传染病,自然就会科学防范,敌人在明处是最简单的。

“一个军医,如果终其一生不能亲自上战场,那他会非常遗憾。”命运最终成全了这个有血性的传染科军医。2014年8月,国家援利抗埃医疗队第一次抽组时,第三军医大学报送的2人名单中有他。作为最先到利比里亚“踩点”的人,毛青亲身感受到“埃博拉”——这种致命病毒在这次爆发中的“强大威力”,亲眼目睹大批同行在与病毒的搏斗中,被击中、打倒——“战场的确险象环生,但如果一味恐惧,很可能几发流弹就射中瑟瑟发抖的身体;如果保持冷静理智,反倒能灵活地躲开一颗颗子弹。”

为了给重病人输液,三批队员先后进入病房忙碌了一个晚上。病人处于休克状态,血管壁塌陷,针扎不进去。第一批队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去,她们穿着三层防护服,戴四层手套,行动迟缓,操作十分困难。先握住病人的右手,消毒,找血管,穿刺,没有回血;再试,仍不见回血。然后,在指挥室指挥员的提醒下,绕到病床另一侧,拉起病人的左手,隔着厚厚的护目镜,费力地观察、辨别,重复上面的动作,同样没有成功……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装备,哪怕是平时最简单、最熟悉、最细小的动作,也要重复多次。时间一点点流逝,队员们身上的汗水肆意流淌,口罩被汗水打湿后紧贴着脸,呼吸困难,几近虚脱,最终因严重超过规定时间,队员自身面临危险,被指挥员强令撤出病房。第二批队员进去,同样的步骤,同样的操作,尝试了更多部位,右手手背,左手手背,肘弯的静脉血管,左脚踝,右脚踝,都没有成功。接着,第三批队员进入病房,继续行静脉穿刺,最终才建立起了静脉通道。而此时已是翌日清晨。

正是这样的医者天职,使得中国诊疗中心在院病人量为利国ETU前三,确诊患者治愈率达60%,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非埃博拉患者治愈好转率达到83.3%,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

“我佩服他们,我为自己身为这个集体的一员而骄傲!”说到这里,硬汉毛青眼圈红了,喉头哽咽。

猜你喜欢

军医孩子王数学考试
作弊
“三胎”风口吹不起孩子王
年轻人抗拒生娃,孩子王怎么打动资本市场?
军医
我的军医爸爸
紧张的数学考试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军医的?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叫我孩子王
孩子王二月二联动全国113家门店免费为宝宝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