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16-02-16苏勇
苏 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南宁市 530021)
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苏 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南宁市 530021)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初产妇根据孕妇意愿并结合临床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分娩,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为产妇及时地提供指导、帮助和鼓励。观察组行无痛分娩,在第2~3腰椎椎间隙部位实施联合麻醉,同时应用分娩镇痛。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0.0%(4/40),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2.5%(37/40),第一产程时间为(9.6±2.2)h;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2.5%(13/40),镇痛效果优良率为 77.5%(31/40),第一产程时间为(13.6±2.4)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在初产妇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分娩,可推广应用。
初产妇;无痛分娩;母婴结局
初产妇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害怕等心理障碍。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刺激会增加产妇体内的儿茶酚胺含量,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近年来,伴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无痛分娩技术不断普及。本研究选取80例初产妇进行平行对照研究,旨在观察在初产妇中应用无痛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意愿并结合临床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5.1±1.3)岁,平均孕周(37.2±3.4)周,平均体重(57.2±2.1)kg;观察组年龄是21~40岁,平均年龄(25.4±1.4)岁,平均孕周(37.5±3.5)周,平均体重(57.4±2.4)k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初产妇;②未合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等严重妇科疾病;③手术耐受性好。排除标准[3]:①经产妇;②合并有严重妇科肿瘤疾病、感染疾病或者血液疾病;③合并有心、肝、肾功能性损伤或异常等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常规分娩,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为产妇及时地提供指导、帮助和鼓励。
1.3.2 观察组 行无痛分娩:当医务人员发现产妇的宫颈口开至3 cm时,及时开放静脉注射;产妇取左侧卧位,然后在第2~3腰椎椎间隙部位实施联合麻醉,及时为其应用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的诱导药物主要是包括:2.5 mg布比卡因、2.5 μg芬太尼、0.25 g葡萄糖和20 mg麻黄碱;麻醉平面始终保持在第10胸椎以下水平,麻醉中需要追加麻醉药物,但是注入速度不能超过10 mL/h;若发现产妇宫口全开,需要在第一时间停止注射药液;分娩时结合产妇情况为其提供高热量的清淡饮食,以保证产妇体力。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剖宫产率、镇痛效果[4]、产程时间;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效果判定:①优:产妇不存在明显疼痛,能够保持安静状态;②良:产妇的疼痛明显改善,但是伴有轻微胀痛;③中:产妇的疼痛有一定改善;④差:产妇的疼痛明显不改善,其情绪躁动,无法保持安静。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剖宫产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转剖宫产4例,剖宫产率为10.0%(4/40),对照组中转剖宫产13例,剖宫产率为32.5%(1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0,P=0.014)。
2.2 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83,P=0.022)。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n(%)]
2.3 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x±s,h)
2.4 母婴结局比较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母婴结局的比较 (x±s)
3 讨 论
在分娩过程中,宫颈以及子宫下段的收缩和扩张等因素均会导致分娩疼痛,与此同时,新生儿对产妇盆底的压迫作用也是疼痛产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初产妇而言,由于其没有分娩经历,所以分娩前后会伴有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易引起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对于疼痛的敏感度也会显著提升[5]。
分娩过程中的第一产程主要指的是宫口扩张期,在这一阶段,产妇会伴有剧烈疼痛。在第一产程时,产妇的子宫均伴有节律收缩情况,这使得子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情况;与此同时,由于产妇的纤维肌肉也会受到牵拉作用,再加上宫颈以及子宫的下段均有扩张表现,所以产妇往往会伴有内脏疼痛;若产妇的宫颈扩张至6~7 cm,那么疼痛会达到一个顶点。所以,产妇在第一产程中的疼痛情况已经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医务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第一产程中产妇若疼痛难忍,往往需要转行剖宫产术,这也是第一产程与剖宫产率以及母婴结局关系密切的一个重要原因[6]。在临床上,剖宫产术是一种有创术式,产妇在剖宫产术中会存在较多的风险性因素,如感染、大出血、羊水栓塞等,同时剖宫产术也会使产妇的产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这就要求要全面地控制剖宫产率。
为有效地缓解产妇分娩痛苦,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本研究中,观察组行无痛分娩。其基本原理在于:联合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和局部麻醉药物对产妇进行硬膜外穿刺,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临床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性好,不会对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威胁;②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好,麻醉药物能够迅速起效,且药效持久,能持续地缓解产妇的疼痛表现[7];③能有效地减少产妇机体内的儿茶酚胺含量。既能显著地改善子宫的血液流动情况,也可改善其收缩能力;④能有效地增强产妇的依从性,使产程特别是第一产程有效地缩短,有助于减少各种分娩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如酸中毒等[8]。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镇痛效果以及第一产程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初产妇中应用无痛分娩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以减少产妇疼痛及剖宫产率,提高母婴预后。
[1] 姜春杰.无痛分娩在初产妇的临床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3):20-21.
[2] 曾慧琳,詹伦娟.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6):104-106.
[3] 韦毅勤.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泌乳功能的重要性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6):88-89.
[4] 林小磊.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225-227.
[5] 孙立萍.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38-139.
[6] 刘美艳.无痛分娩中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对产程的影响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74-75.
[7] 李 昕.全程陪伴联合无痛分娩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7):2405-2406.
[8] 杨 梅,朱雁鸿,胡 燕,等.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无痛分娩临床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2):148-151.
苏勇(1975~),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产科危急重症医学。
R 714
B
1673-6575(2016)03-0421-02
10.11864/j.issn.1673.2016.03.38
2016-03-19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