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们的声音
2016-02-16中国农资张高科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2016,我们的声音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化肥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化肥的优惠政策将会逐步取消,市场化的改革稳步推进,长期受益于政策保护的企业有点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部提出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对于产能过剩的化肥行业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行业的主流媒体,中国农资传媒抓热点、难点、痛点,利用不同报道形式发出行业媒体人的声音,同时针对2016年新政策、新形势、新动态先后策划6大系列报道,并站在行业高度,及时解读新政,为农资行业鼓与呼,为企业当好参谋和助手!。
1 月
“十三五”开局,农资行业准备好了吗?
回顾:中国农业乃至中国农资行业都将面临涉及发展模式、增长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实现“农业梦”需要农资企业勇敢担当。以“互联网+”、“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美丽中国”等“十三五”关键词为线索,梳理国内部分龙头企业的创新思路,共同憧憬未来五年的“农资蓝图”。
2 月
化肥市场蛋糕如何养“活”行业?
回顾:虽然化肥行业在2016年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但通过市场淘汰及各方努力,行业经营环境会逐步得到改善,加之化肥企业在积极转型应对新的形势,相信,我国化肥市场蛋糕一定能养“活”行业,化肥行业会赢得市场主动,并逐步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3 月-4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时——
给耕地污染踩刹车
回顾:万物土中生,有土始有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改造盐碱地,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春耕走基层系列报道:
《福建:一次寒潮引发农民急呼农业保险》《广西南宁:走出“蕉”虑悄然变革》《广东:滴灌管道下的精准农业》《山西:种植结构调整,向左走?向右走?》《云南香蕉种植大户的烦恼:水肥一体化大面积推广还有点难》《陕西:农业种植,“老腔”唱出新调》《青海:外来农民给农业带来活力》《江苏:农民施肥不靠经验靠测土》等
回顾:随着全国各地气温普遍回升,一年一季的春耕由南向北陆续开启,春耕的启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增产和经济走向。步入开局之年的农资市场又遇到了新问题、新形势、新变化,也为农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聚焦供给侧改革化肥产业“去产能”之路系列报道:
《氮肥:行业“火车头”将开往何处?》《磷肥:回归原点打开行业“绳结”》《钾肥:在自己的棋局里寻找答案》
回顾:化肥行业如何经历“去产能”的大考,实现产业突围与发展,这正在成为化肥行业的第一命题。本报特别推出“聚焦供给侧改革·化肥产业‘去产能’之路系列报道”,希望能为化肥产业的科学发展、理性发展提供借鉴。
生物刺激素:混入农资行业的“实力小生”
回顾:没有名分,机理不明,生物刺激素就这样走红。在农资市场剧烈变革的大环境下,生物刺激素将迎来怎样的明天,时间一定会给所有人一个清晰的答案。
5 月
东北玉米,一场事关未来的耕种——东北地区种植结构实地调查
回顾:4月底5月初,又到了东北种玉米的时候了。然而,今年3月28日,多部委联合出台了相关政策,取消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储保护价格,同时相关政策还限制了我国北方“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经过记者的实地调查发现,今年以低价位进行玉米收购后,进行粮食深加工,打造高端粮食品牌,提升玉米附加值,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商机。
资源税改革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软实力”能否带动农资产业实现“硬增长”?
回顾:税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量”到“从价”的改变或将颠覆农资行业对于现有资源的价值判断和开发利用的具体方式,也势必对农资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 月
让工匠精神成为农资行业发展基因
回顾:作为农资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在新的形势下,农资生产企业同样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注行业、专注品质、专注服务。现如今,工匠精神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凸显其时代精神,并逐步升华为企业文化,成为推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公布——“土十条”为农资行业释放政策红利
回顾:“土十条”能够加速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同时,“土十条”释放出的政策红利,势必会对先进产能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
7 月
增值税走完过渡期行业市场化进程加速
回顾:增值税过渡期缓解了企业的库存压力,为恢复增值税实现了软着陆,通过10个月的消化,企业已经能够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新政,国家也再次用“小步慢调”的姿态将化肥推向市场化。
当农资连锁遇上电商:农资流通将迎来一场变革
回顾:农资连锁+电商在农村市场应该是一个完美结合,优势互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农资流通行业服务“三农”插上了转型升级的双翼,或将带来一场变革,必将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和便利!
8 月
中国农资传媒麦区调查——农民种地不赚钱,农资企业能否与农民一起赚?
回顾:近年来,农民普遍反映,种地的利润越来越薄,尤其今年麦收时节,由于受极端雨水天气影响,“农民种地不赚钱”的声音在逐渐升温。这也给农资企业提供了机遇,通过延伸服务链,实现“与农民一起赚钱”经营理念的转变。
从靠“经验”种到靠“智慧”种——智慧农业来了,智慧农资准备好了吗?
回顾:智慧农业来了,智慧农资也该准备出发了,尤其农资企业要对接种植大户,为智慧农业提供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农业配套服务是必然趋势,也是农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让我们农资企业适时行动吧!
9 月
关注全球农化资源整合报道
国际篇:《跨国并购潮持续升温全球农化催生新格局》
国内篇:《并购潮能否解困农资行业?》
回顾:在行业经过一轮的发展后,企业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在转型过程中,农资行业并购潮已掀起,且农资行业的并购并不盲目,眼界更宽广了。无论是同业并购的互补,还是延伸产业链的跨行业并购,企业都在立足农资,跳出农资,立足化肥,跳出化肥,突破自我,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中做大做强。
10 月
关税政策:能为国内化肥企业松绑吗?
回顾:产能过剩!需求低迷!成本上涨!化肥行业利润大幅下降,生产企业在风雨中艰苦前行。当前正值2017年化肥出口关税征求意见阶段,许多行业主流生产企业建议调整关税税额,进一步为企业松绑,使行业能够尽快走出困境。通过呼吁,今年年底出台的新关税政策也终于实现了氮肥、磷肥零关税。
11 月
别了,气价优惠
回顾:2013年以来,国内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液化天然气以及除化肥企业用气外的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均已放开。经过几轮政策调整后,行业早已明确认识:化肥用气离开政策“保护伞”只是时间问题。
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释放出哪些信号?
回顾:近日,农业部组织召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第三次会议,研究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以及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替代的问题,它关乎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及农产品品质提升,关乎我国肥料未来发展,尤其给肥料行业释放出的信号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及肥料企业思考和研究,更需要行动!
12 月
青海告急西北告急全国告急化肥运输“一车难求”行业呼吁绿色通道
回顾:进入冬季以来,国内铁路运输紧张的消息不绝于耳。作为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同样经受着运力不足的考验。青海钾肥困在原地,而内陆地区复合肥企业更是遭遇原料不来,产品难走的的双面夹击。市场认为,当前化肥流通“血脉不畅”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出现结构性用肥短缺,而如果此类问题不能得到结构性解决,春季用肥高峰或将面临严重的供不应求。
环保趋严,开工率下降,化肥企业如何度过寒冬?
回顾:一般来说,进入12月,也就迎来了冬储备肥旺季,化肥生产企业也就开始忙碌了,为保障春耕用肥,生产装置多高负荷运行。但今年12月从月初开始,由于今年第二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受此影响,湖北、山东、河南等地化肥企业的开工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个别企业装置甚至全面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