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在转型中深度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2016-02-16中国农资张高科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流通:在转型中深度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在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竞争激烈、风险加大、企业亏损的背景下,农资流通企业也在积极适应新形势,敲响了加快转型升级的鼓声,且越来越响,也越来越密,不断提升品质服务,以适应适度规模农业下,现代农业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在发展中既立足“农资”,又跳出“农资”,寻求机遇和发展空间。
转变服务理念 打造绿色农资供应服务链
随着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农资产品市场需求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连年增长,要求农资企业从过去重视“数量”的经营,向重视“质量”和“服务”转变。在2016年,流通企业也在打造绿色农资供应服务链。
推进控肥控药试点,加快发展“绿色农资”液体配肥站模式是中农集团落实国家2020年化肥零增长政策、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目前中农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 27座液体加肥站,有效提升了化肥利用率,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针对土壤有机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中农集团通过建设示范田、宣传推广、赠肥促销等多种手段,年销售有机肥30万吨以上。中农集团承担了国家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试点,已累计在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推广100多万亩。
辉隆集团认为由贸易主导型向复合肥生产主导型转变,是农资流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辉隆投资3亿多元,兴办五禾肥业等4个复合肥生产企业,并购了1个农药生产企业,切实推动企业转型。辉隆提出“双精工程”,即:精准施肥、精准用药,成立了“辉隆新型肥料研究院”,聘请7名享誉国内肥料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专家组,研发锌硼同步等新型配方肥料,广泛开展小麦等作物专用肥和聚能锌腐植酸肥、水溶肥等配方研发和试验示范,产品面世供不应求。近年来,辉隆自主品牌产品与连锁网络对接,销量明显增长,开启了辉隆自主生产节能环保、低毒高效绿色肥药的新征程。
河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则通过聘请专业人士对自有品牌商品进行整体设计,突出河北农资专供,突出新型功能,满足了基层产品推广需要。同时,全面实施自有品牌战略,打造自有品牌系列商品,在丰富经营品种上入手,在复合肥、掺混肥、水溶肥、缓(控)释肥、有机肥、生物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经营上寻求突破,开拓新型绿色农资市场。
借助互联网思维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随着电商模式的兴起,也对农资企业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农资流通企业在2016年在农资电商的发展上也是风生水起。
倍丰农资集团认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借互联网思维,助力农资传统产业。倍丰农资集团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进行新业务开拓,按照“线上促线下,新网替旧网,全链覆单点,电服带电商”的原则,与黑龙江省社惠丰金源电子商务公司进一步紧密协作,扩大农户网上购肥规模,对接合作社,扩展助农全产业链网上融资与农资直供闭环工作,开展大数据分析,探索切合实际的农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启动农资、优质稻米的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交易,建设若干开放式、公益性助农服务系统。此外,倍丰集团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通过运用微信、手机终端APP等新型营销服务手段,打造畅通、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推进“互联网+农资”建设,积极促进
苏农集团在2016年抢抓机遇,聚焦电商,推进“农资销售与农化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了农资电商平台——“苏农网”,并于“苏农网”通过把厂商、经销商和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连接起来,以B2B、O2O模式实现“安全、便捷、经济”的农资网上交易,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另外,苏农集团还打造了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程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平台——“供销网城”,为农民、供销合作社县、乡村经营服务实体,以及供应商(制造商)三方创造价值,实现工业品下乡、土特农产品进城、信息服务、农村科普、便民服务、农技专家和健康医疗专家视频互动等六大功能。“供销网城”为农民生产与生活服务“双向”发力,可以让更多农民尽早享受到城里人同样的服务,真正让农民朋友享受到“网络”的实惠、便利与乐趣。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立省级电子商务平台,并投资1000万元成立广东嘉网电商公司,作为电商平台运营主体,目标打造基于农资互联网营销,上接总社“供销e家”、下联市县供销合作社的电商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公司联合用友软件,开发应用互联网营销系统。开发设计了分别面向核心门店、种植户及员工的“天禾联盟”、“天禾宝”、“天禾人”移动 APP,并在今年6月成功上线。
多元发展 全方位拓展服务领域
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服务领域和方式,发展多元化经营,才是摆脱困局,规避风险的唯一途径。2016年,农资流通行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做好农资主业的同时,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好,从而获得更多更大的竞争优势。
浙农集团在推进农资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多元发展,相关非农业务在行业或区域内取得了领先地位,非农主业规模、效益连续几年占集团总量的 2/3以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极大提升了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反哺农资主业的能力。目前,公司汽车业务位居浙江省第二,年销售汽车2.5万辆以上,拥有标准化汽车 4S店23家,多年在全国 15大BMW经销商集团和10大MINI经销商集团中综合表现均排名第一。公司塑化业务年销售数量达 222万吨,综合经营能力列全国同行前茅,在厦门、成都、天津、广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公司房地产总开发面积 550多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类地产开发项目主要分布在浙江、四川、山东等地,目前在开发项目11个,在商业地产开发上,建设了龙游国际建材城、嘉兴新塍中心广场、浦江农批市场、乐清城市综合体、松阳商住综合体等项目。另外,公司大力培育金融投资业务,通过股权投资、创投基金等介入一二级市场,并以多元化主营业务为依托稳健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并设立基金公司,部分项目还顺利实现新三板挂牌。公司进出口业务坚持主业外贸和专业外贸相结合,在努力开拓农资、汽车、塑料等主营业务国际市场基础上,稳步发展纺织服装、电子机电、箱包鞋帽等商品出口和牛肉、食品等商品的进口业务,年进出口总额 5.7亿美元。
倍丰农资集团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整体战略,目前已形成“工贸一体化、产销一条龙、内外贸结合”的产业格局,有效壮大了实力,形成了企业效益集群。同时,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倍丰集团成立龙和公司,在五常优质水稻核心区自建种植基地,通过自主种植、质检监测、恒温仓储、冷链储运、全程质量管控模式,让老百姓吃到“生态、安全、美味”的纯正黑龙江好米。“龙稻”大米已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的整合大品牌。龙和公司已在全国建立13家销售分支机构,并进驻京东、淘宝、1号店、融E购、惠丰通村网等电商平台,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网络。目前龙和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种植、加工与流通等一二三产业,实现了“用倍丰农资,收倍丰粮食,销倍丰农品”的产业融合战略。
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借助品牌和企业影响力,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了突出主业、多元发展的格局,企业的效益来源实现了多元化。一是成立了烟农家友福超市连锁有限公司,与栖霞市和牟平区供销社合作,在乡镇驻地和较大村庄建超市15家、商贸综合体6家,总面积5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近亿元。二是通过建冷库、成立经营公司、建设示范基地、配套提供技术指导和农化植保服务、领办创办合作社等措施,年均销售苹果、蔬菜、香蕉、大米等各种农产品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