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时代下共生的城市设计

2016-02-16张玮阮佳莉官文娟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多样性共生

文/ 张玮、阮佳莉、官文娟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武汉 430081



浅谈信息时代下共生的城市设计

文/ 张玮、阮佳莉、官文娟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新技术革命标志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通过对信息时代特征的阐释,提出将共生的设计运用于城市与建筑设计中,以实现城市的新陈代谢,恢复城市活力,保持建筑多样性,促进城市和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共生;城市设计;多样性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世界正处于一场巨大的变革之中。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诞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新技术革命标志着一个与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有本质区别的新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在信息时代下,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普及,必然导致城市的发展受到影响。共生的城市设计方法可以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特征,实现城市的新陈代谢,并对恢复城市活力和保持建筑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工业社会给予人们丰富的物质文明生活方式,工厂中大量生产工业产品,国际风格的现代建筑的普遍理论模式,也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现在,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信息产业的代表性产业是研究、教育、金融、广播、时装设计、饮食、娱乐、饭店等产业,都是以无公害的产业为主导的,这些行业对地方资源没有很大的依赖性[1]。信息社会具有以下特征:

1.多样性

工业社会追求的是普遍性、同一性,而信息社会追求的是多样性。信息社会是通过交通和网络使当今社会互相联系的时代,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通过通信、互联网和电视进入了家庭生活之中,这就产生了在西方中心主义时代不可能想象得到的多样化的意义。信息社会的建筑,是从对称性向非对称性、从封闭向开放、从中心性模式向非中心性模式的转换。

2.重视附加值

与信息产业相通的不是制造加工业,而是信息和信息的附加值,文化自身也成了信息产业的产物。工业社会非常重视物质的生产,注重数量,信息社会则是将产品的附加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一种重大价值观念的转变。

3.高密度

高密度的人口和信息密度,是城市的资源,也是形成城市的条件。各种各样的新信息是信息城市存在的条件。信息城市需要各种形式的信息中心,不仅仅是通过电脑获得信息,更要重视通过“场”来聚集人群,得到更多的信息。

二、共生的城市设计

共生的设计思想最开始由黑川纪章提出,这是他新陈代谢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共生”原为生物学名词,指两种生物或两种中的一种由于不能独立存在而共同生活在一起,或一种生活于另一种体内,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现象,如果相互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以黑川纪章为首的一批日本建筑师把这个概念运用在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态度上,提出了共生的设计思想[2]。

城市和建筑中的共生设计指的是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的共生。城市规划和建筑物作为从过去向现在、未来发展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要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共生。共生体系涵盖了社会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城市、建筑与生命原理联系在一起。

1.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城市和建筑要获得历史、现在、未来的共生并自由地进行再构造,就必须让各个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立的价值标准。将局部和整体放置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两者是可以并存并各具特点的。

2.历史与未来的共生

城市和建筑的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看得见的包括建筑式样、装饰灯,看不见的包括思想、宗教、审美意识、生活方式等。我们应该坚持历史传统中的优秀遗产,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接受新事物和旧事物并存。

3.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人的存在、建筑、城市都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城市应该和自然相互渗透,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4.内部与外部的共生

城市中的街道不仅仅只是连接内部与外部的通行道路,应该具有混合功能和用途。不同时间段街道展示着不同的行为内容,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空间性质。人们在街道空间中聚会、流动,信息在这里产生、交换、传播。内部与外部的中间领域——街道,使城市的外部空间和建筑的内部空间融为一体,互相渗透。

5.文化的共生

不同城市或者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都存在文化差异,发扬各地区文化的差异,鼓励不同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城市文化体系的发展。

总结:

杰拉尔德.迪克斯说过:“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是以一种简单然而是不断变化的方式表现着人类丰富多彩和永无止境的创作活动。”城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和观点的形成过程,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工业社会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普及,把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带到世界各地,地域文化受到冲击,各地都出现了千篇一律、冷冰冰的方盒子,城市变得趋同和缺乏人情味。地域文化的丢失导致人们对城市环境缺乏文化认同感和心理归属感。如今,随着工业社会模式向信息社会转型,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城市设计上的变化。工业社会追求的普遍性和同一性,而信息社会追求的是多样性和差异性。城市设计也应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不同价值观的共存。如何才能在信息时代的城市设计中保留城市原本的充满生活情趣、亲切宜人的街道和建筑,让异质文化像有机体一样可以和谐共处,这是我们在以后的城市设计中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共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城市设计手法,历史与未来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异质文化的共生,涵盖了城市的各个方面[3]。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需要通过新陈代谢进行循序的有机更新,保护有文化价值的部分,清除“死亡的城市细胞”,让“新细胞”更生,城市才会有活力,才能生生不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明.信息技术时代的城市社会与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2008,(5).

[2]黑川纪章.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赵渺希.信息社会的城市空间策略——智慧城市热潮的冷思考[J].城市规划,2014,(1).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多样性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