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6-02-16史淑平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新课程创设

◆史淑平

(河北省迁安市太平庄乡七家岭小学)

反思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史淑平

(河北省迁安市太平庄乡七家岭小学)

课改后的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但不少教师创设教学情景不合时宜,教学中只突出知识的掌握,忽略应用;自主性学习下的放任自流;注重合作却忽视了独立思考;探究性学习下开放无度等种种不良现象,结果事与愿违。

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自主性学习 探究性教学

自课改以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的课堂教学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涌现出一大批实施“课改”的好典型,令人振奋与欣喜。但也有不少教师在所谓的课堂“创新”中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结果事与愿违。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教学情景不合时宜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并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也就是说适当地巧妙设疑,制造悬念,能使学生疑惑丛生,兴趣倍增,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因此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考虑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的。但有些教师在教学情景创设上不合时宜、牵强附会,使学生思维的衔接与知识的过渡不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使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完美。如果教学中如果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确实有困难,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虚拟的教学情景。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节时,给学生讲述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排排整洁漂亮的红瓦房……然后询问学生瓦房的框架结构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最后引入课题。总之,只要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必能激起学生真切的情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突出知识掌握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下的数学把“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双基”与重点知识的掌握,单纯为分数而做题、而教学,忽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还原于生活”教学理念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正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枯燥无味,无兴趣、无动力被动局面,扩宽了这方面的深度与广度,大多数课的引入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真正做到了“学数学,用数学”教育理念,使生活中体现数学,而数学能力又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与提高。众所周知,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是要学生自己动手的,然而有的老师总是怕学生从中学不到知识,因此在课堂上都从来不采用这些方法,而是简单的讲解,具体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内容等等,结果使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探索、发现、归纳的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倡导自主性而放任自流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新型教学学法。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与评价都要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格局,给学生去观察、理解、总结、验证、发表见解的最大空间。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真正做到“把数学课堂交给学生”。而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并付诸实践。他们想,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是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学生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海阔天空、东扯西谈,而有时竟然还会受到表扬,甚至还说什么有创意。一节课结束了,真正弄明白了老师究竟在这节课上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的学生实在不多。当然,我们不否认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但数学教学长期如此“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不负责任地说”,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新的误解,致使以后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我们要使课堂高效、实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四、探究性学习开放无度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的新型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确定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还要确定探究活动的具体方式(是独立还是合作),考虑如何点拨或引导,尤其对数学实际问题的探究,又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模型,如何解释与验证。这需要教师教育学生只有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总结,才能更好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才能真正学以致用。数学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解题方法上的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它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发散思维,而忽视知识的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题意。开放的“度”限定在有利于师生在知识理解上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实践。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地走进新课程!

猜你喜欢

探究性新课程创设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历史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