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
2016-02-16董学军
◆董学军
(吉林省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
◆董学军
(吉林省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就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现在的社会是图像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像感受能力,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术素养。通过实践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希望教育行业提供借鉴。
小学美术 图像感受能力 培养 实践分析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方式提出新要求,教学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重点,教学方式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1培养小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就是强调学生情感的提高,是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要教育目标。当前,主要通过美术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受能力。感受美和欣赏美是人类愉悦的精神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就是对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以及感受美,通过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欣赏《睡莲》作品时,教师要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安静的湖面上,翠绿的叶子托着娇嫩的睡莲,岸边的柳树倒影在湖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宁静的心理。
发现美和认识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美和认识美。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体现作者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美术技能包括作者运用色彩、线条能力的同时,还反映了其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教师要通过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培养艺术气质。
2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相关策略
2.1创设图像意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将图像鉴赏和学生的情感感受有机的融合起来。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充分满足这个目标和要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像感受能力。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尽量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欣赏情景,让美术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选择鉴赏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尽量选择反映生活,又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把学生从课堂带进生活。
2.2设置图像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还不成熟,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置图像问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自身感受出发,体会作品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有价值、实用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图像的深层感受,主动进行独立思考。
2.3组织手工制作。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要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要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将艺术和知识充分结合。美术学科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创作,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欣赏《泥塑》作品的时候,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把自己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充分表达出来。
2.4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当小组讨论出现秩序混乱或者讨论出现停滞的情况,教师要运用专业知识给予学生指导,为学生解决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5了解作品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作品所富含的内涵,为学生讲解有关作品的故事。例如,在欣赏《人们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实践入手,优化设计美术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徐旭香.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07):141.
[2]冯红丽.小学美术图像感知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2015,(0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