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谈高职院学生英语隐喻能力和语用能力

2016-02-16梅迎春姜云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用能力

梅迎春,姜云峰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谈高职院学生英语隐喻能力和语用能力

梅迎春,姜云峰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尝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找到隐喻能力与语用能力的共有核心能力,即迅速分析语者语义并予以推断的能力,并尝试以该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引入隐喻常见原始域概念、变文本导向为语义导向模式。强化文化教学三个方面,从而提升高职院学生的英语隐喻能力及语用能力。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用能力;隐喻能力

0引言

近期以来,高职院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与隐喻能力都先后发展成为英语应用语言学界的焦点话题。语用能力或是隐喻能力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某单个理论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水平以及建设完善相关师资教材的层面,也都有不少切实可行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建议与意见。然而对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者却是甚少。语用能力与隐喻能力同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都具备了一般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例如:强调语者的语言能力与其认知能力的紧密关系以及在研究语义时充分考虑到语者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等。这意味着语用能力与隐喻能力在某些方面一定拥有相通的关联点。将试图通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语用能力与隐喻能力,尝试发现两者相互关联的连接点,从而通过强化该连接点相关能力的培养,找到兼顾语用能力隐喻能力的提升方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来提升高职院学生的英语隐喻能力及语用能力。

1隐喻能力与语用能力

1.1隐喻能力

隐喻,顾名思义,意为没有比喻词的比喻,以一种已知形态事物来描述另一种未知形态事物的语言方式。它抓住了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抽离了概念的核心来对本体进行说明或解释。袁凤识给出了隐喻能力的理论定义,即“认知主体基于自身体验在两个不同范畴的认知对象之间构建一定的语义关联的能力”[1]。

Littlemore( 2001) 提出了隐喻能力的四个方面:一是使用隐喻的创造性,即“创造”新隐喻的能力;二是理解隐喻的熟练度,指消化理解一个隐喻多层含义的能力; 三是理解新隐喻的能力,指正确理解“原创性”隐喻的能力; 四是理解隐喻的速度,指轻松、准确、迅速理解隐喻的能力。

基于对日常语言中隐喻普遍性的认识,隐喻能力被研究者认为是母语者言语产出的重要特征( Kecskes2000: 148)。Danesi( 1993: 489~500)认为,隐喻能力对二语学习者至关重要,隐喻能力匮乏就会“造成学习者的外语表达没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接受,但却缺乏本族语者的地道性”。

1.2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的理论定义则更早由Thomas (1983:94)定义为:“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a specific purpose and to understand language in context”(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Thomas 认为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其中语用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者的语法掌控能力,而社交语用能力指语者感知在社交情景中构成得体言语行为成分的能力,这种能力与文化背景、语境因素等相关,是更高一级的能力。

1.3隐喻能力与语用能力的连接点—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属于语用能力研究的一个是由法国学者DanSperber和英国学者DeirdreWilson在补充和发展了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与语者认知结合起来,将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阶段转移到话语的理解阶段,并指出了一个语言交际过程的实质是由若干“认知─推理”互明过程相互交叉结合而成的过程。

这一“认知─推理”的过程可以分割为以下四个步骤:

(1) 明确语者语言的字面意思;

(2) 解读语者语言可能隐含的若干内涵意;

(3) 推理符合当前语境的最可能内涵意;

(4) 对语者语言进行回应。

在此过程中,第一、二两点属于“认知”的范畴,第三、四两点属于“推理”的范畴,分别从属于关联理论下“认知”与“交际”两大原则。“认知原则”认为人们的认知倾向同最大关联相吻合;“交际原则”认为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关联理论交际原则的核心是在众多的语义选项中推理判断出最符合当前语境要求的可能。

抛开隐喻中域到域之间的映射不谈,“认知能力”及“推理能力”与隐喻能力中的第二、三两点相吻合,即“二:理解隐喻的熟练度,指消化理解一个隐喻多层含义的能力; 三:理解新隐喻的能力,指正确理解‘原创性’隐喻的能力”。两者都要求有迅速拓展出所表达若干含义可能性的能力及在若干可能中判断出最符合语境的一个。

如果我们把关联理论中这两种能力独立出来研究,就会发现这两者都是是在隐喻及语用能力理论中的核心能力,且在两个体系中的地位同等重要。这种迅速分析语者语义并予以推断的能力就是桥接隐喻能力与语用能力的关键,它的存在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高职院学生隐喻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实质。

2提升高职院学生隐喻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措施

从之前的分析来讲,提升高职院学生隐喻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于语者话语多重含义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得以提升。

2.1引入隐喻中的常见原始域以避免语用失误

高职院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本科院校来讲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词汇语言的活学活用方面。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往往以“能够认得词汇”为首要任务,而对于短语或是句子的理解、表达则不是那么关注。其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英语常见原始域的理解,或是没有对原始域相关词汇的隐喻敏感性,从而导致了在话语语义分析的时候产生误解以及在话语表达的时候产生不地道表达而形成语用失误。

例如:“The fruit of his work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whole project.” 里的“fruit”一词原意是指水果、果实,而在此句中是隐喻用法,应理解为“成果”,从而全句解释为“他的工作成果对于整个项目贡献良多”。然而,因为对于隐喻敏感性的缺乏,有些学生就会给出“他生产的水果贡献给了整个项目”这样的理解,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针对这一类的语用失误,改善的方法可以是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介绍英语语言中常见的隐喻原始域及相关词汇。Kovescses指出“英语里的常见原始域大致上有13类,包括:人体,健康与疾病,动物、机器与工具,建筑与施工,植物,游戏与运动,烹饪与饮食,金钱与交易,力,光与暗,热与冷以及移动与方向”[2]。通过对于此13类原始域以及相关词汇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熟知原始域的词汇是如何抽象出其核心概念而映射到目标域的。例如“力”这一原始域中的“push”一词原意为“推”,隐喻为“对…施加压力”以及“逼迫”。因此,再看“Don’t push me!”这句的时候,就不会仅仅只是理解为“别推我!”这个单一意思层面了,特定语境下,也可以作“别逼我!”解释。

原始域的词汇一般基于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食物的理解及抽象概念化。但缘于不同文化背景及语言发展历史,在引入原始域的介绍之时,尤其要注意在中英文不同语言环境中隐喻为不同内涵意的词汇以及表达同一内涵意而采取的不同原始域词汇。例如“牛”这个概念在中文文化中是“勤劳、任劳任怨”的代表,诸如“做牛做马”、“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表达就是此意;但在英语文化中的“牛”(cow)则是代表“肥胖而不整洁的女人”。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差别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学生会说“Our English teacher is a cow”,尽管他其实是想表达“我们的英语老师很勤劳”这个意思。又如在表达“非常凶猛”这个概念的时候,中文选取的动物是“虎”,作“猛如虎”;而英文选取的动物是“lion”(狮),作“as bold as a lion”。这些源自语言历史及文化认知而产生的隐喻词上的差异也是会导致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应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2.2变文本导向模式为语义导向模式

当前高职院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以“认得”文本词汇为其首要任务,这一观点与其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应试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能认得英语文本中的各个单词,就能够明白语句乃至段落文章的意思。这样的思维模式可以称之为“文本导向”,是为了学习“认字”而在学英语。

而高职院阶段的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基础;二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专业英语知识。这两点无论哪一点都不再是简单的“认字”学习模式,都要求学生在语义理解及逻辑推理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将原有的“文本导向”教学模式朝“语义导向”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教学工作中的准备、实行及考核过程都应该围绕语者语言的含义、原因、目的及效果来进行,而不是仅限于“认得“语者的语言文本。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从语者语言文本中分析出可能的内涵意并根据实时语境予以判断最可能的内涵意。当该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出现、重复以及强化的时候,学生的迅速分析语者语义并予以推断的能力得以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及语用能力。

2.3继续加强文化教学

英语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英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文化的教学必然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英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文化的输出和输入,协助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高职院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是下意识地用母语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准则套用到英语的思考和表达过程中去,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对方的思维和表达,从而造成语用失误”[3]。因此,加强英语文化的教学不单能够补充学生对于英语隐喻原始域词汇的理解,还能够有助于他们在语言思维逻辑上进行必要的转变,进而帮助学生防止或减少语言失误。

3结语

针对语者话语多重含义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学生来说,是提升其英语隐喻能力及语用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首选途径。通过对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减少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隐喻误解和语用失误,提升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文化教学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真正做到标准地道。当然针对语者话语多重含义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升并非提升学生英语隐喻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唯一手段,它对于隐喻能力和语用能力提升的作用有多大效果以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有哪些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参考文献:

[1]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再论隐喻能力的定义[J].外语教学,2012,(5):1-7.

[2]Zoltan Kovescses.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3]梅迎春, 姜云峰.高职学生英语语用失误分析与对策——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80-83.

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Metaphoric Competence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MEI Ying-chun, JIANG Yun-feng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226010, China)

Abstrac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common core competence in metaphoric competence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namely the ability of quick analysis of semantic connotations and correct inference. And based on this mutual core competence, three method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to common source of metaphor, a shift of teaching model from text direction to semanteme dir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lture-enhancing teaching,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metaphor competence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Key words:relevance theory; metaphor competence; pragmatic competence

收稿日期:2015-12-21

基金项目:2015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HYJY2015B16)

作者简介:梅迎春(1981-),女,江苏如皋人,讲师,E-mail:myc@ntsc.edu.cn。

中图分类号:p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234X.2016.01.015

文章编号:1671-234X(2016)01-0070-04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语用能力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之我见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