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耕田: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2016-02-16中国农资陈熙

中国农资 2016年30期
关键词:华农耕田种肥

《中国农资》记者 陈熙

亲耕田: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农资》记者 陈熙

随着粮食价格跟国际逐步接轨,粮食价格逐步下降是必然的,粮食种植的利润也会随之降低,散户农民会逐步放弃种地,进城务工或者参与创新创业,小农经济过渡到规模种植经济是必然趋势,因此“新农人”将是经营土地的新主人即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从小农经济到规模经济的过渡不再是简单的亩数变化,而是包括种肥药一体化采购、农机作业流程化、农技服务全程化;不再是过去想当然、老经验,而是种植产业链的整体变化。在过渡的过程中,部分“新农人”出现“金山”变“银山”,甚至出现“跑路”现象。为何会这样呢?

江苏亲耕田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理事长吴体恩认为,谈及农民,社会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文化程度低、无远见等。农民为什么被称为“短视、无契约精神”呢?种肥药已经投资了,耕种收、打药、施肥等劳务已经付出了,本该坐等收成的,但是天灾人祸、市场行情等客观因素却可能让农民血本无归。上班族只要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就会有基本工资和社会福利,而农民的保障从何而来呢?

“新农人”的痛点在哪里?

吴体恩分析认为,“新农人”的痛点和需求包括几点。一是天灾。“几亩地收成多少都无所谓,即使减产减收对家庭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新农人’来说有可能这几百亩地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他的命根子!如果出现大面积减产减收可能会破产,甚至从此再也爬不起来。我认为,从小农经济到规模经济首先需要改变思想观念:包括沟路渠道基础建设,土地平整、仓储、烘干、晒场等配套设施完善。但是大多数‘新农人’还是用以前的三五亩地思想和方式去作业,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怎么可能有很好的产出呢?”

二是技术。以前几亩地可能经营得很好,自认为经营几百亩地也没有问题,其实不然:大规模种植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也可以实现科学管理,但是很难做到精细化种植,因此亩产较低、效益较差。

三是作业。作业流程的科学性、季节性、时效性等,以前几亩地见到病虫再防治也来得及,但是几百亩的规模如果见到病虫的时候再去组织人员、机器、药物,等到防治结束了,可能损失已经非常惨重。

四是设施。没有沟路渠道、土地平整以及仓储烘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神仙也不可能把地种好。

五是卖粮难。粮价下浮趋势加大,价格虽降低,粮食却卖不出去的“怪现象”愈加明显。

六是资金。农民创业都是东拼西凑的启动资金,农村的房产、农业机器等“财产”银行根本不认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民把种肥药投入下去了,地租也交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季,可能遇到天灾、病虫草害严重、行情不好等情况导致农户连成本都无法收回,甚至颗粒无收。对于农民来说不挣钱可以,少亏点也能承受,如果出现严重亏损,根本无力承担,在无法保证自己生活,或者不能再恢复生产的情况下,如何让农民有契约精神、信守承诺呢?”

打造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平台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确保农民能够不亏损、有盈利,并且持续、健康、良性发展呢?吴体恩认为,其实这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亲耕田作为农资电商领域先行者,平台打造之初就是要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全方位服务种植户,并打造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平台。”

吴体恩将自己的实际做法总结为三点。一是亲耕田与华农财产保险合作,华农财产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兜底农民生产成本,让“新农人”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专心从事种植生产。“万一遇到天灾人祸,不可抗拒的病虫草等自然灾害,农民生产成本通过华农财险得到保障,不会因灾致贫、因灾无法恢复生产,这也是精准扶贫内容之一,并且是确保‘新农人’不会因灾致贫。”

二是亲耕田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种肥药”统一集采、全程农技指导和统一农机作业最大限度降低生产风险,降低保险公司出险率,在提高单产同时,通过全程作业流程的溯源输送健康、安全的高品质粮食。

三是亲耕田与中农发种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产融结合,整合优质资源,创新科企合作模式,构建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即以种业为核心,整合粮食收储加工优质资源,构建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农资配送、规模化种植、粮食收储、食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为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农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探索模式,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传递央企使命,构建产业梦想。”

猜你喜欢

华农耕田种肥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退休咏怀
百年名校,狮山璀璨
百年名校,狮山璀璨
华南农业大学:“华农公园大学”有“神兽”
征友启事
小麦高产不可忽视种肥
知道
良种良法结合 加码推广种肥同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