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肥需要换个思维开拓新市场

2016-02-16中国农资刘颖

中国农资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复合肥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 刘颖

本周关注

复肥需要换个思维开拓新市场

□《中国农资》记者 刘颖

本期嘉宾:新惠农农业生产资料(北京)有限公司杜松

时近立秋,炎炎夏日将过。复合肥整体在春夏季皆遇冷,价格方面较往年来讲看跌,销量方面则受到低端产品冲击有所下滑。无论是中原地区还是西北、东北地区,农民选择肥料主要还是考虑亩成本,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粮价看跌。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该如何操作?如何在保障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市场?

新疆:滴灌改变农民施肥模式企业钟情高附加值产品

新疆大田作物90%以上都是滴灌施肥,水肥一体化普及率很高,一是西北地区普遍水资源匮乏;二是国家强有力的推广,节水设施的推广在这里发展很快。基于节水设施的普及,这里的农民多选择全水溶性肥料,这些肥料的价格比普通的要高些。据杜松介绍,新疆大田作物是一季作物,3-4月份追肥,主栽的大田作物是玉米和棉花,这两种作物受农产品价格低的因素影响,今年的种植面积确实有所减少,农民在作物单亩的投入也是减少的。他说:“当地复肥的价格比往年要低些,全国市场都一样,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都不高,在选择肥料时主要考虑的是亩成本,多选择价位低的肥料,当然选择工艺简单的水溶性尿素有可能出现堵管子的情况,但是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清理管道的人工成本不是他们主要考虑的,他们多考虑肥料的价格方面。”

虽然农民在今年减少了农资投入,但是明后年可能会有些许改变。杜松说:“在今年的推广过程中,有些种植户选择低端产品,但是他们切身体会之后,经过效果的对比,明年他们或还会选择高端肥料,毕竟农民也希望有一定的收益。当然,我们在市场推广方面也有重点区域的产品定位,主要在高附加值的农作物方面,农民更愿意施用些质量好的、价格略高些的肥料。”

记者观察:

复合肥销售在大田作物上略显艰难,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化肥在此作物方面会有新的机遇。首先,马铃薯不是我们传统的主食,老百姓接受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会全力引导;其次,国家对马铃薯加工方面的支持,鲜土豆的耐储性不如粮食,国家扶持马铃薯加工产业,从另一个方面拉长了马铃薯的储存期。另外,马铃薯的生产周期跟玉米相差无几,产量却比玉米高,在合理的收购价格基础上,农民还是愿意增加投入的。

东北:粮食政策影响大企业助农解决难题

玉米、大豆、水稻是东北地区老三样作物,国家提出的作物调整对该地区的影响颇大。杜松解释说:“东北地区的农民往往在春节前就把当年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提前预订,今年春节后,国家放开了玉米价格,完全由市场说了算,但是大家伙的物资都提前准备好了,这个政策出台得太晚了,农民调整也只能是微调。”还有就是当地农民种植习惯和用肥的习惯问题,当地农民只会种粮,种别的作物还需要政府的引导;施肥还是以传统的尿素和二铵为主,加上尿素和二铵的价格比往年低很多,复合肥的销量跟往年比变化不大。“当然在这个地区,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引导农民在作物上施用液体氮肥,目前看效果良好。”杜松如是说。

记者观察:

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广袤,更适合规模化生产作业,未来更倾向于农场化、公司化,这些农场更容易接受提高其作物内在品质的新型肥料。比如,常规尿素是酰胺态氮,在合适的温度内才能转化成铵态氮和硝态氮,作物才能吸收,但是在东北,作物苗期需肥的时候正值气温、地温双低,尿素短时间内无法转化,作物无法正常吸收,分蘖率低;而液体氮肥本身含有铵态氮和硝态氮,两者能较快被作物吸收,酰胺态氮的肥效滞后一些。所以说,新型肥料或能帮助农民在作物关键的节点上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复合肥农资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