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6-02-15刘仲娟
◆刘仲娟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望华寺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刘仲娟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望华寺小学)
曾在1本刊物上看过,一位特级教师在千人会场上讲一节公开课,整堂课环节设计巧妙,过程顺利流畅,与会中国教师感觉这是一节好课,但一位与会的外国教育专家就质疑:为什么这节课这样完美?对此,发表了几点看法。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一、回归生活,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摸索出一些班级管理的经验、方法。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在班干部的协调下管理班级,其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益。二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指导,以培养学生品德和能力为核心。
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能学好。其次,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心里产生恐惧、害怕及局促不安的心态。
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非常高兴,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对全班同学说,既然班规是咱们自己提出的,而且又获得全班通过,那么就要求全班同学严格遵守。这样,由于班规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没有班主任老师主观强加的成分在里面,因此学生在心平气和的和谐氛围里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按照班规办事,对于有时违反班规的同学,也能接受老师的批评,自觉检讨。
记得我刚上班一次学校例会时,校长介绍了一节外国生物课,讲的是“蚯蚓”一课,上课开始教师讲清本节课学习内容,然后学生每人一条蚯蚓或自已研究或与他人合作操作,教师一直过程中一直没有干预,最后剩下五分钟,让学生汇报交流,全课结束。
两个案例说明了中外教育的不同,也是我们教育应该学习改变的。特级教师华应龙说过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中我们不是不要教师的设计引导,但是要让学生能得到发展,能主动参与学习,能主动质疑,有困难能主动求助,而不是教师设计掌控学生的学习。要想让学生超越自己,战胜自己,树立自信,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有发自内心的爱,更重要的是要有育人智慧、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无穷的人格魅力。案例二告诉我们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发现,这样学生才乐学,也会学,能学会,但这样的教学我认为还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总结规范。
再反观我一直以来的教学观点变化:
开始教学我追求流畅自然的课,我能掌控整堂课,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去学习,不超时,不出意外,就是好的教学;后来我追求“出彩”的课,教师的设计巧妙,出人意外又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别人就会称道,而后放点给学生,学生能有精彩的表现,这就是更大的“亮点”;随后我又认识到数学的课堂应该是“简约”的课,少一些“丰富多彩”的东西,一切为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最后到现在追求的自主课堂,学生先学,课堂完全放手,教师少引,学生多动,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汇报、交流讨论的地方,成为学生修正自学、分享成果的地方。我想这才我们课改应倡导的方向,是高效、有活力的课堂。
二、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阶段
1.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应告诉孩子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听老师讲,也要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听的过程当中,要听清楚、听他人把话说完;听不懂的就要问……”
2.积极思考的习惯。小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及其重的要作用。同时,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会发现:随着现在教辅资料的迅猛增加,小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越来越差。
3.大胆发言的习惯。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
发明家爱迪生成功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就在于他勤于独立思考,对日常所见所闻都展开思考。比如,大树怎样生长,做面包放发酵粉为什么冒气泡等。他脑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奇妙的想法。对这些想法,他都进行思考、探索,所以他成了最“多产”的发明家。
三、宽容,是课堂生活的起点,中国课堂要有所突破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
宽容就是告诉我们要有爱心,爱心就是关怀、分享、给予、牺牲。只有充满爱心,才能达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更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更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目前,我们会发现尤其是农村小学,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看的最多的是:几个好手举手发言,越到高年级越没人举手,课堂越沉闷,后进生也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现在的教学更多的体现“被字当头”——被学习、被作业、被优秀、被生活。正像雷夫所说的“害怕”的心理在作怪,师生不放松的课堂没有个性,所以余慧娟老师说:宽容,是课堂生活的起点,中国课堂要有所突破,必须从课堂文化的变革开始。
最后再举一个“计算”教学的例子,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以学生不能学会的基础上开始教学的,教师教给学生怎样去做?学生模仿练习,数学教学中少有学生的个性想法,个人思维,这种不考虑学生先天能力,不发展学生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过分强调训练,只是养成机械的技能,这是我们课改最应改变的。
课程的本质是育人的指南,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教学改革首先在目标上回到人本身,回到作为“完整的人”的需求上来,回到人的核心素质上来,让学生先学,教学中放手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学,教师更多的是诱导规范,这是我镇“三动”教学思想所提倡的,也是我校现在所追求的“双学双导”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一节课以学生主动参与的人数、质疑求助的次数为评价重点,以教师引导的时间、学生活动的时间为标准硬件,以课堂的学习气氛、后进生的参与面为关注首要条件,这应该成为今后教学改进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