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文本

2016-02-15岳利明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文本目标文章

◆岳利明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张良各庄小学)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文本

◆岳利明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张良各庄小学)

语文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语文文本的物质外壳,不是语文文本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的意思,即被阅读者所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语文文本。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语文文本

首先,我们走进文本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深入地了解文本,以便更好的地进行教学;再有,就是为了积累教学时经验。在教之前,自己先读,在读中反思自己出了哪些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我们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哪些经验。其次,我们怎样走进文本?我们走进文本的方式就是通过反复的读书,甚至是很多次的出声的朗读,反复的思考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由此,我们进入了走进文本的又一层次,深入角色,入情入境。当然,第二层次品味词句与深入角色,入情入境之间是没有必然的界限的。你首先得把自己感动,读文章的时候,说我们老师现在讲篇很好的文章,说我受感动了吗?没有,光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可以不?是不可以的。所以,我们就得抓住这些关键的语言,抓语言文字的时候要抓的细一点儿。

我们已经进入文本了,那么进入文本以后我们还要想什么问题?实际上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作者的目的,当然这一篇课文很浅显,我们进入到课文当中去,就能体会到帮助别人了,快乐了,这就是一种无形的非说教式的。这就是语文的特点,叫做感染力。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这样的去体验,当然学生也可能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但是你能表达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作者想借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怎么样做人。

教师通过作业,对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测评自己课堂目标达成情况,与预设达成情况相对应,来发现教学的问题,学生学习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补救;通过与学生座谈,观察学生课后的学习行为变化,来评价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意义体验,学习情绪变化等,对照自己的预设,了解课堂目标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并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完善改进,指导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改进。

例如,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想到编者为什么选这篇文章作为一年级的教材。也要想到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主题“情,互助,友谊”。也就是说,我们的同学呀,老师呀,包括我们的小动物呀,跟生活周围的其它人呀,等等,我们应该有怎样一种亲情友爱与互助,这时我们应该扣准单元的主题来讲,去体会。走进了作者,然后我们得走进教学。这时,我们得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我是一名学生,老师让我读这篇课文的化,我怎么读它呀?你知道吗?先说我们刚才怎么读的?我们先是读读这个文,然后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我再变成角色,但是我这变成角色我依据什么变的呢?

总结起来,走进文本的过程:走进文本,即读懂文章的文字内容,读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立足于整体,初读,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一遍的读书中,我们要边读边想,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为了避免我们对主要内容的偏驳,我们可以针对文本的课题来思考。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对文章有一个大体的印象。语言要简洁、准确,让听者没有读过书的人听明白。这就为我们以后的细处读书、体会作者的情感做准备。如果我们缺失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那么,我们后面的读书就容易读散,不能进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有人能够正确回答出来问题,就以为目标已经达成,教学往下进行。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你需要观察班上全体学生是否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个项目的学习,是否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当然,需要思考的是,允许学生在这个目标达成度上存在差异,但是无论如何,到了什么问题教师需要关注大多数学生。需要观察了解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到底有那些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落实课前确定好的目标。

在第二次读书中,要抓住重点的词句,首先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思考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段落中要强调什么,相互之间有没有联系,这些词语都是围绕那一个意思写的。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找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读懂了内容之后,我们就应该进一步地思考: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和上、下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对文章的主旨起什么样的作用。整体读,辨证地看待。

我们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在传达感情,传达作者的感情,当作者没有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传达给听的人。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这就需要一是读明白文章的内容,再有,揣摩、领会文字背后的感情。远程研修中提到“文字是一枚钉子,内容是露在外面的部分,情感是钉在墙里的部分,我们要循着外面的钉子找到墙里的部分,循着内容找到情感”。对于感情,有的是显性的,可以通过作者在写文章时用的词句体会出来,如,温柔可亲等这些称赞的词语来体会作者是在夸赞人,写出可爱,表达喜爱等,这些都是一些显性的词语,大多数是褒义词。还有一些隐性的词语,需要我们理解了内容后,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到了这样的动物,作者是什么感情?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作者是怎样的感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去换位思考,进入角色,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维目标,是目标的三个维度,再简单一点说,是目标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获得哪些技能,如认识哪些生字、;过程与方法,你要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以什么样的方式、通过什么洋的过程达到你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思想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结合文本的特点要考虑的。

需要说明的是,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应该深入思考目标达成度——在本年级、本单元、本节课,我的课堂目标要具体落实到什么程度,本节课的学习与前面的学习有怎样的发展和提升,提升到什么程度。这套目标系统中,我们将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能力”的目标进行了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课标要求各个项目的程度。这个能力系统,主要是指向培养自学能力的。近些年,我们的语文检测材料,在内容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侧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旨在“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将老师的教学目标导向能力培养上来——过去,我们在一些试卷制作过程中,下发了“检测意图”,那是针对各个类型题目来做的说明,想通过这个意图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观念的转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较大问题。于是,我们结合课标要求,结合过去十多年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和成果,制定了一套力图符合课标要求,同时又能帮助教师确定每个学段甚至每个年级阅读能力具体指标的一套系统。

在完成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达成那样的目标,不仅要考虑文本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起点,在明确了解学生的起点,然后根据学生的起点,想一想我们通过本课的教学,让让学生有什么“变化”,学生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要让学生能够达到。而且以学生的起点,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会遇到困难,他有什么生活的经验等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成为我们教学的支撑。走进教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文本目标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