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2016-02-15赵京晶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圆明园语言表达图书

◆赵京晶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姜家营乡西杨家营幼儿园)

浅谈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赵京晶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姜家营乡西杨家营幼儿园)

《语文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小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小学生 语言学习 语言积累能力

我们将语言表达学习目标进行了具体化。我们仍然是依照课程标准,仍然是本着教师可操作的原则,认真研究了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结合具体的课文表达特点,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制定出了包括:观察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语言表达(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基本表达方法)三个方面在内的一个目标系统,明确了各年级、各册、各单元,甚至每课书学习语言表达的目标体系。这套目标体系的建立,旨在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表达。

一些语文教师问我,低年级的语言教学如何进行,我说,增删调改比较表如果让我们做语文基本练习,大概这样的题目是很常见的。但是,在作业中,学生几乎没有几个答错,即使是答错,老师提出来,学生纠正了,作业任务完成。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将这样的练习拿到课堂上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做一下“调换练习”?

那么,低年级,能不能做增删调改比较表达效果的事情呢?把这几个动词,跟对象换一下?看看行不行?“雨丝——飘”“旗子——斜”或者“风车——斜”,放到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够体会出这样换是不行的。“旗子”跟“飘”搭配在一起用“飘”是最合适的,如果非要将“斜”与旗子搭配,可以说是风把旗杆吹斜了。进行这样的比较,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搭配是准确的,动词是不能随意用的。

低年级也要学习“写”,感悟写法,但绝不是告知他们写法,而是需要在具体语言表达实践中,去感悟“这样写好一些,那样写不好一些”,结合具体的识字、词语理解和句子理解来感悟体会,结合具体内容的感悟来体会。

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这样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年级,不同的教材要求和基础水平来确定。比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我将课文内容进行了改变,比如。“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去掉划线部分。可以不?从行文看,完全可以,直接读下去,一点障碍都没有。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作用是什么?规模啊。三个大圆,还有许多小圆,分布在东西南面。有个没写出来的数字——5200亩。这是个啥概念?七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那么大的地方,得建多少景观啊!所以,下面第三自然段才能有若干个听起来好像说不完的“有、也有、还有”,就有了多的意思,而不仅仅是“圆明园内建筑宏伟,景观奇特”,而且“景观数量、式样繁多”,不是一两处珍贵,是那样多景观每一处都珍贵!

这就是“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这样表达方式在表情达以上的作用,这样先从关键的字、词去理解课文,再让学生通过读来训练,这样学生一方面掌握和积累了一些字、词,还通过分角色进行读的训练,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还有,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表达的强烈欲望。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怎么处理分歧?还是应该读课文,认真读这段话,看看详细写了什么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主要还是写的“痛击敌人”。教学用书这样写,就很有道理了。但是,我私下认为:这样概括还是不够准确的。他们是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在这里痛击,才“完成了掩护任务”,掩护的手段就是使敌人不能去追。所以,我提出一个“阻击敌人”概念,“阻击”,阻挡住并痛击,使得敌人不能住追赶大部队和群众。

实际教学的时候,学生找出“拖住”“痛击”后,老师再给出“阻击”,引导学生讨论,看看哪个词语能够更好的概括这段的意思,包括他们做事的意图,只要学生再读课文,就能领会到“阻击”相对更准确一些(这里让学生讨论“阻击”是否合适,是有用意的,是为了后面顶峰歼敌、分析为什么当作重点写第二次做个铺垫)。

此外,还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跟孩子语言训练相结合。我们的学校进行环境文化建设,画像、名言警句,做得越来越精巧。但是,这些的内容发挥作用了吗?把它放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过去的日子中,学校都有一些塑像,这些塑像的含义是什么?孩子们知道吗?

在前些日子到学校的时候,我却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走进一个五年级的教室,学生正在写作业。我看到班级墙上悬挂着李大钊的名言。我悄悄地问一个后排女生:你知道李大钊是谁吗?或许我问得突兀,孩子一愣,“不知道。”我又问旁边一个女生。这个女生低声说,知道。我问,他是干什么的?女生看看我:“不知道。”我走进了另外一个班级,班级挂着茅以升的画像。我还是悄悄地问了一个后排学生:“你知道茅以升是干什么的吗?”,孩子说,不知道。

我愣了,为什么都不知道呢?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当时当班主任的情形,竟然回忆不起我是否给学生讲过墙上悬挂的内容。而今想来,我们悬挂这些画像、名言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督导评估”吗?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孩子走进学校,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为孩子的学习服务。

为了加强孩子语文的语言训练,我们还可以开读书推介会。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很希望学生们能够多读一些好书。但是,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太少了——那个年代嘛。没办法,我只好到县图书馆(还算是条件不错,再加上图书馆里有学生家长,他们也开展类似活动)去办理流动图书箱。我把图书箱拿到班里给学生看的时候,学生们异常兴奋(毕竟在那个年代里,学生家里的藏书也很有限,家长也都是低收入,不能从书店买来更多的图书),尽情的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图书,一个月后,我把图书还给书店,再借一箱,坚持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在一次小学生报组织的作文大赛中,班里有三名学生获得个人奖励,奖品是图书,班级获得了优胜班级,奖品也是图书。我把这些图书推荐给了学生,孩子们着实兴奋地读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读书交流中,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到图书室去呆上一节课,翻阅一下这些图书,看看简介都行,然后,记下认为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目录,回到班上,用上一节课向学生推介一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或者到图书室去自己借阅,或者在推荐的书单目录上面打个勾,老师集体为学生借阅,是不是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呢?一次两次之后,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览室(如果学校房子小,没有阅览室,安排一节课,给图书室帮个忙,顺便翻看一下图书简介,把自己喜欢的挑出来,然后,班内开个图书推介会,是否可以呢。学生感到新鲜了,就会感兴趣的去读。反复的做这样的事情,读书活动就开展起来了,图书也就发挥了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同时,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也都有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要尽量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

猜你喜欢

圆明园语言表达图书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图书推荐
游圆明园有感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圆明园里过大年
班里有个图书角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满江红·圆明园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