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融合教学的思考
——以一堂《鱼跃前滚翻》教学为例

2016-02-15金秀平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鱼跃动作技能

◆金秀平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

对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融合教学的思考
——以一堂《鱼跃前滚翻》教学为例

◆金秀平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

体能与运动技能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体能以及对运动技能的初步掌握与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如何在体育课中把体能训练与运动技能学习进行有机融合,值得我们体育教师去探究和思索。

体育教学 体能 技能

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学科一个学科教学独有特征,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心工作,同时面对当前学生体质的下滑现实,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也是体育课中教学重点工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紧紧围绕这两大任务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如今,如何使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体能的发展在一堂课中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了我们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鱼跃前滚翻》教学为例,论述个人对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进行融合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研讨课教学实况

(一)课堂教学内容

镜头一:鱼跃前滚翻接兔跳练习。

镜头二:收腿抱膝跳(1~2次)接鱼跃前滚翻——等待同学练习鸭子步、弓箭步走、全蹲跳,4人一组轮流依次反复练习。

镜头三:连续兔跳练习和俯卧撑“此起彼伏”。

(二)课堂事实

笔者主要对就座附近的两个练习小组进行了重点观察。观察到膝盖打脸的现象8人中出现了两人次,但学生没有因此而退缩,仍然认真地坚持着,不管是汗流浃背的还是膝盖打脸的,始终努力地表现着自己,学生的认真程度让人难以置信,中途没有一个人间歇,其中有两人在连续收腿跳两次这个练习时跳不起来了,身体失去了平衡,可还是自觉地坚持重跳后再接鱼跃前滚翻动作。在场观摩的教师由一开始的安静与赞赏变成了后来的一次次争议和揪心的表情。

二、本课存在的问题

教学主要环节中技能结合体能练习,密度、强度和难度偏大,由于强度和难度过大,导致体能下降,影响技能的发挥,甚至因体力不支而出现危险性的动作,镜头二的后阶段明显出现了这种现象。这种集技能与体能为一体的组合教学,它的优势在于能将某些单一枯燥的内容或组织教法通过特定的连接形成一种新的锻炼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常态课与理想课是有距离的,我们的教学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三、看法与建议

(一)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第二课次应以技术的改进为主,体能练习为辅

单元教学中第二课次近似于新授课,动作的形成处于泛化阶段,镜头二一开始,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大多都比较好,技术动作基本形成,只有后蹬举腿和先蹬后撑动作部分同学不是很明显。笔者认为,重点应以改进技术巩固动作为主,适当结合技术相关的体能练习为妥,镜头三的两个内容和镜头一足以本次技术课的练习强度,技术课不能为体能而体能,镜头二的组合练习必须在技术动作定型后才可以运用。在技能教学初步掌握阶段,当同伴练习时让同学们观察同伴的动作过程或进行保护与帮助,以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方式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二)在技能与体能的组合教学中,把体能练习安排在技能动作之后比较妥当

如镜头一,这样的设置不会影响技能的发挥,有的是增加了学练趣味,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镜头二中,连续做两次收腿跳接鱼跃前滚翻,这样的协调性要求比较高,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尝试,对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加上4人一组的组合练习的练习频率高,负荷大,因体力不支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好多同学和观摩的教师明显感觉到了动作的危险性,然而只要把收腿抱膝跳放在鱼跃前滚翻动作之后,或者改为难度小一点的练习内容,那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让组合成的新的运动形式符合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效果。

(三)在技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教学中,把体能与技能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一般情况下,学生喜欢技能类教学课,相对不喜欢体能类练习,如果把体能练习隐藏于游戏比赛和技能教学之中,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能的掌握上和游戏的趣味中,从而忘却体能练习带来的乏味和疲劳。类似镜头三的练习安排得极好,利用连续兔跳进行先蹬后撑技术的学练,利用比赛的方法来练习俯卧撑增强手臂力量。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只要留心观察、用心设计,也有许多体能与技能相互融合在一起的课例,如篮球的运球和运球折返技术教学中可以结合耐力素质的练习,即可以进行连续2~3分钟的折返跑动运球练习;行进间三大步上篮技术的学练中可以结合三步助跑摸高的体能练习;排球垫球教学中可以结合脚步的移动摸地一次垫球一次的方法来增加强度;利用圆圈追逐跑的游戏进行弯道跑技术的教学;在长跑练习过程中利用心脏血液流动的变化路线结合生理学知识进行教学;足球比赛可以锻炼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技巧等体能的提高,等等。

(四)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尊重能力差异、体现分层教学

本次课堂教学中,无论优等生还是弱势生练习的内容一模一样,运动强度也一样,在教学的后阶段,如果设计一个让学生自评后根据能力不同进行不同难度或不同运动量的组合练习,这样,可以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通过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练习方式进行竞争与合作,同时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需要关注的弱势学生,让每一个弱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在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内有所提高,而不是受到伤害,做到培优与补差,尝试与合作。

总之,不能把课堂理想化,作为研讨课,我们必须创新实践,而对于常态课来说,小班化的教学不成问题,可对目前大多数学校来说,能力低下、体质较弱、自觉性还有待提高的学生较多,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加上班额大,这种组合教学是否能发挥最大效能,还有待体育教师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尝试。

猜你喜欢

鱼跃动作技能
乡村夏日
鱼跃荆河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人欢鱼跃冬捕忙
秣马厉兵强技能
鱼跃清江 广场舞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