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016-02-15谢卓琴
◆谢卓琴
(新疆喀什师范学校)
对中职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谢卓琴
(新疆喀什师范学校)
中职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对于维护社会、学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各民族师生团结和睦相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职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实效性 思考
中职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对于维护社会、校园的和谐及安全稳定,促进各民族师生团结和睦相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对中职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
一、全面理解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否相同,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马克思关于民族团结的含义,是指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民族平等是各民族社会地位的平等,它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平等都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发展的,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平等。有的学生片面理解民族平等的含义,从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民族平等是不讲客观现实的绝对平等,如果将这种认识带到学习上、带到工作中可能危害到不同民族同学间的感情。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谈不上真正的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民族团结是进一步实现完全平等的重要条件。中职生要加强民族平等的意识,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是平等的。中职生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并同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坚决斗争,各民族中职生要齐心协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中职生要发扬团结友爱的作风,和睦相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奋斗,和谐发展。
二、尊重差异、大度包容
中国是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历史发展、生活习俗诸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的人口有多有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有高有底,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因而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差异。中职生很多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学生如果缺少包容,会影响到同学之间的民族感情。民族团结是多民族校园和谐的基础。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反映着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中职校园内,总体上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但有时也会因小事发生争执和冲突,因各民族学生生活习惯不同,交流时由于语言不通,或用词不准确、表达方式不恰当等原因,不同民族间的各种摩擦误解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危害到民族团结,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到校园的稳定,所以大家要互相体谅,多包容、多沟通。各民族中职生都要相互尊重别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能因别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自己民族的不同,就加以歧视或侮辱,也不能以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标准去随意评价别的民族。民族团结是校园稳定的基础,是校园和谐的保证。在多民族学生共读的学校,各民族学生都要互相承认并尊重对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加强了解和团结。不同民族的学生做事之前要先想想对方能不能接受,或者会不会产生歧义、误会。民族间和谐友好的局面,需要每个人的精心呵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团结友爱的目标。
三、互帮互助,发展进步
有些中职生对人对事缺少热情,不愿意帮助别人,自私自利。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职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己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学会帮助他人、与人合作,与各民族同学团结协作、和睦相处。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更好地实现中职生个人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中职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始终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绘制的蓝图,各族人民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中职生肩负着实现战略目标的重任,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复兴、个人进步的重要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都有自己文化的长处,吸收不同民族的先进文化有助于丰富自身的民族文化,发扬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应当向对方多学习多交流,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知识不足。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进步。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运用肢体语言。
评分标准:可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折算。
3.考后分析
第一题自我介绍(学生在介绍时能做到:客观、真实、具体。但介绍的不够全面,语言的组织不太理想,说话连贯性和逻辑性不强,肢体语言空泛)。
第二题电话交谈(能够运用合适的起止语和礼貌用语。但个别学生不清楚何谓拟设情景,对话中衔接不够紧密,甚至忘记要说的话,正确地灵活使用语气、语调还欠缺)。
第三题复述一则小故事(这道题答得较好。但也存在着问题,老师追问所述故事的意义时,有的学生茫然,对故事的内在涵义理解不上去)。
第四题介绍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大多数学生在介绍自己所的专业知识较笼统、模糊,分不清专业、科目、技能三者关系。尤其涉及掌握了哪些技能时,简单、敷衍、不明确)。
第五题即席发言—怎样理解“知识改变命运、技术脱贫致富”(学生对这句话理解不够深刻,解释的也牵强,把知识与技术错误地割裂开来,不会通过举实例来说明问题、讲清道理)。
第六题即席发言—说出三位名人的名言,谈谈体会(学生日积月累知识的底子太薄,张冠李戴,体会也不够深刻。个别学生回答此题很好,精彩)。
第七题即席发言—我心灵深处的一件事,谈谈感受(学生能把事件叙述清楚,个别学生谈不出感受)。
本次口试好的方面:学生能够做到脱稿,不跑题。几乎都能开口讲,态度认真,考试纪律较好。
本次口试不足之处:说的过程中用词不当现象明显,大多数学生普通话说得不好,不会恰切运用肢体语言,发言时面目表情紧张较普遍。正因为如此,这种一对一对的口试方式是值得提倡的,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考核机会,克服劣势,增加优势。尽管老师多花费了一些精力,但学生能够真的重视起来,同仁们也认可,这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最重要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应充分相应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给学生多多的充足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搭建一个受益的训练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的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当今现代的社会对人才的口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会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人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身为中职语文教师,理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责任,把中职生的口语交际教学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教学任务去完成得更好。
[1]倪文锦.《语文》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倪文锦.语文教学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于黔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虹.中职生口语交际实训[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