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2016-02-15常春悦
◆常春悦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腾飞小学)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常春悦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腾飞小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直接关系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深入思考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的问题,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活动的生活化和学习所得的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 课堂活动 生活化
一、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具备参与实践的能力
首先,挖掘教材资源,寻找生活的切入点。品德与生活课教材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不能仅仅把教育局限于书本上,还要把他们的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知识,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实践,发展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
二、课堂活动生活化
国外的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教育原理:单纯地听和看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远远比不上听、看、做的教育效果的。在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中,也一样倡导使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多种样式的展示活动。特别是针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而言,如果我们采取的是一味的说教方式,那么难免会使学生对品德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烦。只有我们引领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习才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的效果才会有保障。
以《平安回家》一课为例。在课上,我先是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熟悉,要求他们勾画出学习的重点。然后,我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说说认识的交通标志并进一步想办法演示一下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接下来,我再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对他们的交流所得进行展示。当看到有的学习小组用小品的方式来表现有的同学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受伤,走路一瘸一拐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已经很好地达到了。紧接下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惨状,使得教学效果在极大程度上得到了巩固。
三、再现生活,学习道德
新课标所倡导的是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有血肉联系的学习过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教学中,教师不要去传授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知识和经验,不要把学习只看成是掌握某些书本知识和语言符号。这样的课程学习根本达不到本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学习生活,体会道德。
在课堂上,我的做法是:(1)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2)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3)模拟某种生活情境,如角色扮演、编故事等,在这种“准生活”模拟中学习。
因此,在讨论中,教师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选举班干部一定要从班级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出发,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总之,必须有利于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四、课程开发依据学生生活
小学品德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交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动学生发掘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表演,在主动探索中收获知识、体验情感,体会学习乐趣。换而言之,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例如,在学习《家人的爱》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家人与自己的照片,准备一个发生在家中的难忘的故事。上课时,我又请来一些有代表性的家长。首先开展“换爸爸、换妈妈、换孩子”角色互换的游戏,从中发现爸爸、妈妈换得快、换得准。接着让爸爸妈妈与孩子互讲对方的爱好,也发现父母知道得较多,较准。为什么呢?请学生现场采访爸爸妈妈,得出结论:父母对我们更了解。接着,让学生讲照片中的故事,让爸爸妈妈讲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人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时,引导学生深情地对家长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的爱!接着,引导学生谈谈应该怎样报答家人。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和谐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孩子。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真实的生活当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能使我们的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体现生活的回归,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1]葛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