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2016-02-15王恩娟
◆王恩娟
(临沂汪沟第一中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王恩娟
(临沂汪沟第一中学)
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任之一。初中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学科之一也不例外。阅读能力是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更好的攻克语文阅读这个难关,首先要先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能力培养。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入手,重点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
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意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知识的创新、人才的创新。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为了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应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更注重学生成绩,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教学模式只是单一的“灌输”,难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笔者认为,基于此问题,老师应更注重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任务。
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发挥的职能
初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而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通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文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了解到文章结构,学习到文学知识,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对于学习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帮助。另外,阅读教学还能发挥人文教育、德育教育职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文章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如《安塞腰鼓》《社戏》《口技》等文章的学习。而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则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社会观、科学观、世界观,例如,《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文章。很多文章传达作者思想,渗透着精神意志、社会现象、道德情操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以促进阅读教学值得的发挥。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问题意识强烈的人,认知中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现象.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如果学生基本较强的问题意识,就会主动思维所学的科目,并进行认真探究,学习效率便会大大提高。心理学研究表阿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被动的思维。如果学生学习中没有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便会缺乏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争议”。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而问题解决过程,便开发了学生思维,丰富了学生知识面,扩充了学生知识储备,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协调发展,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见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很多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学习过程中,不愿提出问题、不敢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不知怎样问,无疑可问。而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不透彻,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并没有有效理解知识,加之不敢提问,往往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下,且记忆非常不牢靠,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大部分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重视,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兴趣,这十分不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通过前文对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要性的分析,不难看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多忽视问题意识培养,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一)教学的形式化
初中语文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仅停留在教学的形式化,“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阅读教学中仅仅是将阅读的题目进行分解,圈画出问题的主干,然后结合书本内容,背诵问题的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影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标准化、格式化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教师希望通过简单的“捷径”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这种教学无法促进学生动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造成阻碍。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培养。
(二)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当前,不少的语文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造成学习的机械化。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学生逃学、厌学的心理日益增强。传统的授课中,老师在课堂上细致入微的讲解着阅读的知识点,学生却未必都能一次性的吸收接纳。这种理想化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例如,在一些文章段落讲解中,通常要将段落分解成几部分,了解文章的整体大意,中心思想等,对重要的部分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许可以轻松的了解文章的梗概和总体思想,实质上确是“拿来主义”的听学,丧失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
四、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从前文对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差强人意,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应加强教学改革,融入新理论、新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将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以及认知能力常常被忽视。新的教育体制就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作为改革的关键,将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其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教学的重点,是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内心的感受,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的难点、重点,不再死记硬背,不再“灌输”式教学。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要有层状,要有难易,要有深浅、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打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
(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个人知识储备是他人无法掠夺的财富,也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求培养自主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延伸与引入。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在问题中发展问题,问题中延伸问题,可从具有相通性的学科或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中,归纳和总结问题的答案,让问题的答案得以丰富。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例如,通过情境设定的方式,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感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发问的积极性,只有大胆的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思考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应更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只有主动地发问,才能更好地去想。在此基础上,老师不要直接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要让学生有竞争意识,老师对多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回答错误的和不完整部分进行修正。增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心理。同时,也能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以课堂作为学习的全部,要让课堂及时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培养问题意识,建立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收集和归纳,并应用在学校课堂学习中去,实现对学习的更为宽广的探索和认知。
(四)将新科技融入课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也大大增加了师生活动的机会。科技的进步,网络世界已经逐步走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课堂外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样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老师可合理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宽阔和广度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多种交流工具的应用,也可增进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无限的放大,“课堂走进生活,生活重回课堂”的有利循环将不断延续。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灌输”式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重点,应顺应时代和发展的要求,符合新的教育体制的改革的要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养成问题意识的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1]亓云.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3.198-201.
[2]茅峻青,刘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15,(06):56.
[3]杨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时代教育,2015,(10):227.
[4]巩立君.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1,(16):176.
[5]李林芸.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贵州师范大学,2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