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文本张弛有度
——谈语文课堂教学
2016-02-15许英哲
◆许英哲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
回归文本张弛有度
——谈语文课堂教学
◆许英哲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
优秀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最切合实际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是既张弛有度又回归文本,既让学生夯实基础,又使学生开阔视野,这样才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从夯实基础,打好双基;课前演讲,提升能力;循循善诱,张弛有度等几方面予以论述。
基础 演讲 引导 文本
一、夯实基础,打好双基
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贵在回归语文的本真,抓好“双基”,这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名师的课贯穿始终的是双基教学。注音、组词、修辞的用法、炼字炼句的好处、归纳主题,等等。这些看似可以轻描淡写的东西,恰恰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然而这又是许多语文教师容易忽视的的环节。然而,语文教学基础先行,而且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二、课前演讲,提升能力
语文教师教学形式各异,但语文课前都安排学生演讲是许多教师比较青睐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五分钟,但学生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加工,要很好地组织语言,要向别人请教许多不懂得东西,同时也要有背诵理解的过程。
这一繁琐而又艰辛的过程,扎实了他们的基础,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台前表演,锻炼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和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的胆量,这样就提升了学生的品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循循善诱,张弛有度
纵观优秀教师的语文课,给人的总体感受就是不唐突,不做作。他们不对学生进行说教式讲解,不做填鸭式的强行硬塞,不搞花里胡哨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式教学,然后循循善诱,张弛有度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读熟第二段后,让学生概括:“作者在百草园写了几件事?”学生通过思考,最后定格为3件事:“我”在百草园赏玩;“我”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在雪地捕鸟。接下来又问:“领起‘我’在百草园赏玩的词语是哪个?”学生很快就找到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老师又问“不必说”一句作者以写什么为主?写作顺序怎样?作者又调动了哪些因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通过“菜畦、皂荚树、桑葚”这些词语很快就回答出作者以写植物为主;又通过他们所处的位置很快想到是按照由下到上的写作顺序;学生又抓住“碧绿的、紫红的”词语很快就回答出调动了色彩因素;把“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连起来一读,就知道了运用排比修辞。
老师又问:“纵观本段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这些好看的植物、可爱的动物、以及好吃的覆盆子,好玩的泥墙根一带,就不难回答出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无比喜爱和无比愉悦欢快之情了。
这样循循善诱,张弛有度的教学方法,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语文知识,提升了观察事物和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回归文本,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最忌讳的是脱离文本的无限延伸,语文课应该是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讲深讲透,以达到让学生加深理解,对知识系统掌握的目的。我在讲授《桃花源记》时,是这样回归文本拓展延伸的。
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文章第二段;其次,提出一个问题:“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很快就回答出三点: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谐、人们生活自由快乐。接着说:“这种生活很像老子笔下‘小国寡民式’的生活,那么同学们想想这种‘小国寡民式’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种生活应该是“甘其食、安其居、乐其业的”。接着说:“这也正是陶渊明所希望的生活,那么这种生活应该怎样表述呢?”
孩子们答道:“这种生活应该是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纯朴;社会和平安宁,人人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即“桃源人拥有良田美池,甘其食,美其服;男男女女往来耕作,乐其业;老老小小无忧无虑,安其居。”这种生活何其美妙和令人向往,这正是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这种生活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的理想境界。
接下来,老师说道:“同学们早就听过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周敦颐《爱莲说》也写过:“晋陶渊明独爱菊。”既然陶渊明如此爱菊,为什么不把文题命名为《菊花源记》呢?
同学们可能还记得这样的描写:“菊,花之隐逸者也。”“菊残犹有抱霜枝。”可见,菊花是有骨气的。而桃花虽娇美却是短暂的,给人一种稍纵即逝之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给文中的渔人及像陶渊明这样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中的人们得到心灵暂时的栖息,给人一种“似在人间非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的美妙之感。这正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也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慨叹。这正是本文的主旨之所在。而菊花表达不了这样的主题,所以作者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
在回归文本基础之上的拓展延伸,既让学生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又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想象力。比那种无病呻吟的高调实在得多。
五、激情感染,情感共鸣
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做到用激情感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教师引领的绝美境界之中,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产生共鸣。
朱自清的《背影》可谓文情并茂,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但单单抓住“走、探、穿、爬、攀缩、倾、跳”这些动词,并没有让学生潸然泪下。
但如果联系当时的家境来讲,效果就截然不同了。作者写作《背影》时正值军阀割据,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的家庭在这样的黑暗现实下“一日不如一日”,“光景很是惨淡”。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在家,后来为了找差事东奔西跑,再加之祖母去世又借钱办丧事,父亲的老境如此颓唐,使作者也感受到了父亲的奔波劳累,前途未卜,谋事艰难,家庭遭遇凄惨的现实,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依然不顾自己谋事的繁忙,身体的肥胖,走路的艰难,攀爬的吃力,手头的拮据,亲自送行,亲自为儿子买橘子。
讲到这里,学生自然就会明白父亲送给儿子的不单单是几个橘子,更是父亲对儿子刻骨铭心的爱,以及在心酸与悲凉中给儿子的信心勇气和力量,这样就与学生产生了共鸣,学生也真正理解了作者写父亲背影的用意。
六、精雕细刻,润物无声
语文教学贵在精雕细刻,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都应该在润物无声中达到沁人心脾的效果。
一次为了让同学们完成写人的作文,先给孩子们讲了一篇梁实秋写人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在读文前老师说道:“我们曾经背过一句诗‘生子当如孙仲谋’,那么今天老师套用为‘嫁女当如梁任公。’”梁任公即梁启超也。”这一下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接着,我详细介绍了梁任公各方面的情况。他是个爱国者,忧国忧民,救国安邦;政治方面他领导了戊戌变法;学术方面他精通文史哲等学科,而且著作颇丰;经济方面他讲学、著书、开公司、房地产等,在当时月收入万元以上,一人能养活一家几十口人;家庭教育方面他的孩子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通过这些介绍孩子们对梁任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老师的“嫁女当如梁任公”这句话有了深层的理解。
教者总结到:梁任公是一位感情非常丰富,潇洒自信,学识渊博,幽默诙谐,文采飞扬的学者,高度爱国。由此可见:他不光只是一个做学问的学者,更是一个心系祖国的爱国人士。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否总结一下写人文章的写法呢?大家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抓住特征化性格;二是通过典型事例写人品;三是运用描写展心理。
最后,老师趁热打铁说道:“同学们施展你们才华的大好时机到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展现老师博学、敬业、爱生的好文章来。”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而且就应该这样上,那就是:狠抓双基,提升能力,方法灵活,心灵撞击,回归文本,张弛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展示语文永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