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本,全在一个“巧”字

2016-02-15谢树峰

中学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爱斯周朴园细节

谢树峰



解读文本,全在一个“巧”字

谢树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巧妙地找到阅读的切入口,促使学生更好地探究文本。不管是文本的情节、题目还是文本中的各种细节,都是阅读的切入点,只要找对切入点,就能找到探究文本的突破口。

一、复述情节,整体感悟

对于情节丰富多彩,人物生动多姿的小说来说,用复述小说故事情节的方法作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是一个教学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避免在细碎的片段阅读中对文本过度“肢解”。尤其是对于那些较长的文本,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整体掌握文本的中心。

对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样篇幅比较长,内容情节比较丰富的作品,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整体复述情节的方法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在复述文本的过程中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之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复述情节的方法有助于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可以让学生通过接龙的形式来讲出整个故事的结构。“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行刑前广场的情境,随后讲述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观众的表现,伽西莫多接受笞刑,围观之人对他诅咒,伽西莫多渐渐感到愤怒和绝望,而这个时候爱斯梅拉达给了伽西莫多水喝。”通过这样的整理学生可以对文章发展脉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除了简单的复述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演绎这部小说的内容,让学生分别扮演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和围观的群众等角色,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围观者无聊、麻木,爱斯梅拉达富有同情心,克洛德虚伪自私、道貌岸然的前提下进行演绎,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

专家丁培忠提出对于一些典范作品只要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不一定要让他们透彻解读,如果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往往使得讲解过于繁琐,造成满堂灌的现象。而通过复述情节的方法促进学生整体感悟正避免了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文本。

二、探析题目,提纲挈领

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文眼所在,有的时候还暗示了文章的线索,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标题,在提纲挈领中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这对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很大的帮助。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具有哲学思辨性的文章,要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可以从分析探究文章的题目入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个题目具有几层意思,尝试分析作者通过这样的一篇文章打算告诉人们一些什么。首先“苇草”这两个字表现出了脆弱的特点,表示人类在整个大自然中都是弱不禁风的弱者。而其次“能思想”则表现了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人能够思考,因为人能够思考,所以渺小的人也会变得高贵起来。在分析了题目之后,学生可以理解这篇文章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虽然人类很弱小,但是因为有伟大的思想存在,所以人类变得更加伟大,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甚至可以超越宇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说说:“作者用弱小和伟大这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来概括人类,这样的标题是不是自相矛盾呢?”通过对题目的理解能让人更好地感悟文本的深意。

抓住文章的标题有助于学生顺藤摸瓜地顺利阅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那样,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而通过探析题目的方式来促进阅读,这也是阅读文本的一个很好的角度。

三、赏析细节,感悟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文本的细节,引导学生感悟细节,将使得他们更好地发现细节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深意。

《雷雨》是戏剧中的经典作品,其中很多语言细节都写得出神入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雷雨》的主题,更好地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来促进感悟。例如从开头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在这部分对话中,周朴园曾经说过多个“哦”,可以让学生尝试举例分析一下这些“哦”都代表了怎样的语义,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如“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这里的“哦”表现的是周朴园勾起了遥远的回忆,而“(痛苦)哦!”这里的“哦”则是周朴园的谎言被揭穿的时候无意中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他的惊恐和羞耻。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挑选文章的一句话来分析一下周朴园的“冷酷”体现在什么方面,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走进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在感悟人物思想的同时也对《雷雨》的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细节部分作并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感受文本主题,让阅读中的种种难题迎刃而解。

[作者通联:江苏邗江中学]

猜你喜欢

爱斯周朴园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爱斯梅拉达形象的另一面
《雷雨》(节选)
细节取胜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美与丑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题目功过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