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雾里看花”到“拍案叫绝”——作文发展等级之“意境深远”摭谈

2016-02-15蒋玉军赵遐

中学语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庄稼人意境智慧

蒋玉军赵遐



从“雾里看花”到“拍案叫绝”——作文发展等级之“意境深远”摭谈

蒋玉军赵遐

意境深远,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至高要求,也是我们考生竭力追求的高境界,那么,什么叫意境深远呢?即行文时,力求情景交融,或写景与抒情结合,景中寓情;或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文章能给人留有琢磨思考的余地,先是雾里看花,接着茅塞顿开,最终达到拍案叫绝的艺术效果。为此,我们行文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诗情画意,营造画面的意境美

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或人生的美丽场景描摹出来,让人见文思画,思画见境,境中见情,情中见义,这才能成就一篇具有发展等级的优秀文章。如考场优秀作文《绿色生活》的片段:

光和影交织的空间,尘嚣浮动的世界,一切仿佛是如梦如幻的闪现。于亘古黑夜之中,一枝清绿嫩芽从土壤中悄悄冒出,想要张开双手去触摸,却如水中月影般散去。醒来,还是空白而单调的四壁。窗外,还是拥挤的街道和熙攘的人群,天空,还是烟雾蒙蒙如黑夜;河流,早已不见了鱼戏水莲的悠闲;心情,照旧压抑……

城市,如同一个钢结构的空间,虽然鲜艳亮丽,却总是感觉缺少运动,一根根巨大如炮管的烟囱,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着蓝天,而那些貌似流动的河水里,再也映不出飞鸟掠过的身影。人们不断蚕食自然,不断浪费资源,街上的名车后面总拖着一条尾巴,社区旁总堆满过多的垃圾,一切的一切,都在摧毁着人的心灵……

想要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独自回到那个安静的村庄,那么的安详。这一刻,阳光碎了,我的眼前闪现出不断跳动的绿色身影,那是一片麦浪在风中起舞,迎面而来的微风,夹带着一丝清香直透心肺,没有污染,没有喧嚣,眼前只有盛放下的碧绿与青翠而已。

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摘下一片叶子,真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放到嘴里品尝,酸涩却微甜,那是回忆里的味道。眼前浮现出一座小山坡,山坡上迎风招展的翠竹全然不会像烟囱那样不讲理,竹子们给世界带来的是充满绿色生机的韵律,远远地听到一阵笛声,跳跃舞动,收不住的喜悦洋溢其中。我的心突然被无限放大,好像要随同这清风一起化去。

本文最大的亮点即意境深远,画面清晰唯美,语言精美、洗练、纯熟、变化多。全文自然而流畅,幽默而含蓄。作者借助自然景物来表情达意,通过鲜明对比,形象地阐释了文章的主旨——绿色生活是人们永远的追求,构思有意境,表达藏而不露,给人以回味的余地。作者感悟到,只要心中有绿色,生活将永远青葱可爱、生气勃勃。此文文字优美,抒情笔触中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礼赞。

二、藏而不露,彰显思想的含蓄美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不直接表达观点,而是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揣摩,读者开始可能会雾里看花,进而则恍然大悟,最后甚至会拍案叫绝:这才是好文章!请看一篇考场优秀作文的片段: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这篇文章非常巧妙地叙写了庄稼人的智慧,但从头至尾却未曾点出这个“智慧”究竟是什么?这个观点藏而不显,耐人寻味,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其中的主旨或中心,这就是考生的智慧与才能,有时含蓄些、深沉些,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从而为作文获高分奠定了基础。

三、托物言志,表现事物的哲理美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善于形象地表达思想,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事物对象之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托物言志,一般都借助于象征的表现手法,来化抽象为形象,进而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请看一篇考场优秀作文《小巷面条香》的节选部分: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来,面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被香味从睡梦中拖出,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的一碗清香。这时,我才洞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店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人多时,就由老人来协调。每当上班族和学生党急着离开时,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赶时赶刻的学生党,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的善意目光走出去。迎来求学的一天。啊,有了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溢出三分韵律,七分诗意。

……

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熟客们会发现,父子俩的面颇为不同。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偏爱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软;老人的面,味轻,叔叔的面偏重。有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的确,叔叔的面上会淋一勺虾子油,而老人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人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溅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人的智慧,也许便是将灵魂留在面中了。

这篇考场作文最大的特色是能尽量地选择能促使读者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事物,一个平凡不过的面条店,一个平凡不过的生意人,却带给考生深刻的回味与思考,也激起了读者的玩味与品咂,这是为什么呢?即是因为考生以物显意,托物言志,运用这些平常的事物构建好了深远的意境,达到了深刻主旨的目的。从中我们可以悟出:生意要想长久,必须坚守本真,必须讲究智慧,必须诚实守信,这也正是本文构思巧妙、耐人寻味之处,这为本文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认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刻意留白,开拓行文的朦胧美

文学需要留白,文学艺术大师往往都是善于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比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我们行文时,要善于激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不能将主旨直接地概括出来,应尽量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请看下面这篇优秀的学生习作《雪忆》的片段:

不知从何时起,雪就成了我生命中难以邂逅之贵客了。

提起雪,脑海中即会闪现出“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等美丽的字眼,说真的,儿时的我,几乎年年冬天都跟伙伴们打雪仗,堆雪人,玩雪球,其乐无穷,那乐趣可令现在的网游者自惭形秽;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奢望,成了我永远的粉红色的回忆。

记得那年冬天,我正读小学二年级,一天傍晚,刚放学,天空就飘起了大雪,形状各异,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像飞絮,有的像星星,有的像鹅毛,有的像窗花,洋洋洒洒,铺天盖地地降落到人间。

蓦地,看见一位妇人守着一个煤炉子,她身着一袭白色的破棉袄,脖子上扎着白色的围巾,在叫卖着烤甘薯。

在满天飞舞着雪花的傍晚,她顽强地伫立在那里,真好像一朵精巧的白菊。走近,我用两毛钱购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甘薯,边走边啃,口里不时地弥漫着醉人香气。

后来通过邻居张大婶得知,这位妇人命运多舛,婚后没几年丈夫就因绝症而离世,扔给她一对儿女,那个男孩还是一个智障儿。她为了儿女,一直未改嫁。

那个烤甘薯的煤炉子,是她的全部生活资本,支撑着整个家。记得那时候,小摊小贩们也很多,但很多学生放学之后,会舍近求远,总喜欢到她这来消费,一是她烤出来的甘薯格外香甜,另外也许是为了照顾她的生意吧。

后来知道,她有个名字跟雪有缘,叫“朱雪”,也很奇怪,她冬天总是着一身白色的棉袄,她的煤炉也被漆成了白色。

多年以后,我到外地求学,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朱雪用自己毕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了一座小桥,连接着两个小村子,为村民自由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消息很短,但我却读了几十分钟,潸然泪下的我,思绪万千:一个贫苦的妇人,家里还有一个智障的孩子,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一点点积蓄,竟然全部奉献出来,为了公益事业,这是何等的伟大与震撼啊!

又过了许多年,这年冬天,祖母因病去世,我回了一趟老家,真的有许多年不回来了,我的手指轻轻叩响古墙,“咚咚”的声响,如同钢琴键那钝厚温柔的声响,古墙斑驳的脸上有丝丝青苔掠过,平添了些许皱纹。记得童年时,我的哭声曾溅湿了你的脸,槐花瓣儿簌簌落下,淡黄色的花蕊铺满地面,我总爱捡起它们贴在你苍老的脸上……

……

突然,天空又飘起了雪花,好像仙女撒下的无数纷飞碎玉,又像百花圣母撒下的洁白小花,它们在空中飘舞着,追逐着,飘落在乡村的屋顶上,也飘落在我的心里。

这篇学生习作最大的成功之处即留白,真可谓“简单朴实含深情,意境开阔扣题紧”,文章并未将主旨直接的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清新自然,婉转如歌,从而将美丽的女主人公跟雪的美好品德结合起来,令人想象,促人深思,文笔典雅,生动形象。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是一篇较好的散文。意境非凡,托物言志,深刻拓远,将对老妇人的情感全部融注在对雪的描写里面,一方面扣紧了题意,开拓了意境,同时更深化了主题,实在是巧妙得体,让“雪”这一特定事物,承载了厚重的感情,进而使文章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伍佑中学]

猜你喜欢

庄稼人意境智慧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庄稼人把秧歌扭起来
俺村的庄稼人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庄稼人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庄稼人与熊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