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生活 关注经典
——谈初中作文教学瓶颈的突破

2016-02-15河北张厚峰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教师

河北 张厚峰

立足生活 关注经典
——谈初中作文教学瓶颈的突破

河北 张厚峰

新语文课程标准使中学作文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并没有完全解决扼制中学作文发展的瓶颈问题,作文教学少、慢、低耗的现状还是无法突破。作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立足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在生活中体会、揣摩和积累丰富的素材、生活语言,从而提升思想认识,这样才能突破学生的写作困境,让学生有写作欲望,对生活有所感悟,才能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从而对作文不再畏惧和厌恶。

作文教学 立足生活 关注经典 教学策略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某一阶段常常得不到显著的提高。即使有些学生很努力,但写作水平还是徘徊不前,颇有些像在平原生活惯了的人,一到高原所表现的那种因缺氧而造成诸如昏昏沉沉、举步维艰的“高原反应”症。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作文和生活脱节,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常此以往,作文教学陷入恶性循环。这对于每位奋战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最大的难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让学生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学生写好作文,得先让他手里有可供做饭的”米”,而这“米”从何而来,当然要从生活中来,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立足生活,注重经典,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感动和乐趣,再将生活的感悟通过恰当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产生新的思想体验的作文。

一、点亮心灵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却只是把作文看成一种令人头疼的常规作业而已,在敷衍和推脱中,徒然地消耗着自己的热情与灵气。写作教学,若是仅凭教师之力,显然只会走入困境与误区。唤醒学生写作方面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才是解开初中作文教学之“哥顿神结”的最佳方法。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驱使孩子们进行写作的酵母。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因为感情、热情、激情,都是激发写作欲望的基本心理因素。在很多时候,感情的产生,都是由外界刺激的结果。“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虽然是才高八斗,但没有酒的刺激,也是写不出诗歌来。语文教师应该多搞点活动:春天,带领学生去踏青,让学生感受春的万紫千红;夏天,带领学生去赏荷,让学生欣赏荷的亭亭玉立;秋天,带领学生去赏菊,让学生观赏菊的千姿百态;冬天,带领学生去踏雪,让学生在洁白无垠的雪地上留下串串脚印。学生对大自然有了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有了切身的体验,才能触发习作的灵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在学校里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等。在激发孩子们的感情上下点工夫,有意识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进而猎取大量的生活素材,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习作欲望。尤其抓好初一新生写作教育。正如春天“一切都是新的”,把握好利用好初一新生的“新”心理,不失时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他们写作欲望。

二、立足生活 丰富学生的写作储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那就是要立足于生活。常言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舞台有多大,作文的空间就有多广。学生习作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体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读书生活,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并用作文的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作文内容生活化一方面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 学生作文中缺乏真情几乎是初中生作文中的一大弊病,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生活单调,缺乏阅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并非如此。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熟悉的地方无风景,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缺乏真情,是学生忽视了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忽视了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的观察,而想去写一些他们自认为高雅的的东西,因为缺乏生活基础,生活体验,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当然就不会打动人心。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关心的东西不断地积累下来,写出心中感受最深的东西,用那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去使别人的心灵颤动,用自己的情感去唤起别人的情感,这样,笔下的文字就会摇曳多姿,就能感动人,从而获得成功。

三、关注经典 提高学生的借鉴能力

“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经典,指导学生揣摩经典作品的语言,吸取语言营养,提高品味语言能力;以类比归纳的手段,培养学生运用同类词汇的能力;以句法为突破口,以动词的运用为核心,多度角地逐层强化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切境、切旨、切情为着眼点,指导学生体验作家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借鉴能力,教师平常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向学生介绍名著名篇,推荐各类优秀报刊,让学生摘录名言警句,抄写或背诵精彩段落。让学生从名著名篇、名人名言、文化散文、时文史传、影视网络中汲取滋养,获得深厚的文学底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倡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多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广泛地涉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为自己所用。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粹,继承发扬对联文化传统,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从提高语文素质的作用来看,属对练习在阅读、语法修辞等方面有着全面的训练价值。这样做的结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他融入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人文教育的极好宝典。涉猎各类书籍,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品味人文精神,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语言。

四、开发资源 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呢?这就需要教师对作文课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山川河流、四季更替、家庭故事、班级人物、社会热点、时政要闻、美好事物……任何生活中的材料都可进入学生的视野,纳入学生的作文中来让学生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充分接触社会上的各色人物,让学生经历写作的全过程,在丰富的写作实践中掌握表达思想、运用语言的规律,提升捕捉材料、思考表达的能力。

开发写作资源,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写作素养,具体而言包括思想修养、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写作习惯等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综合形成写作素养。写作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写作实践来实现,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一个小说家可能没有多少写作理论,但他以丰富的写作实践,提升了写作能力。小说家的写作实践启发我们,写作素养的提升,写作实践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真正唯一有效的途径。长期大量的实践积累,可以引发学生写作素养质的转变和提高。

五、智慧引领 唤醒学生的回归意识

“关在屋子里放风筝,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风筝是无法起飞的”。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真正的作文产生过程常常是这样的:亲历事情有所感,觉得要写出来告诉别人;观察到一些事物景象,读到一些书有所思、想把它记下来;或是通过想象,将现实生活的所悟,用虚构的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写作过程告诉我们,生活才是作文的本源,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学生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的生活状态上来,即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后,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序列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大致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个方面建构。可以每天读一篇文章,读后感受深,就写一则随笔;每天课前3分钟进行一次口头作文,题材不限,但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每周搞一次社会热点问题播报,直击社会现实生活。总之,唤醒学生的作文本源回归意识,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深度的开掘,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的提高。

六、创设平台 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能。但一个人最终成就不是取决于他拥有多少潜能,而是发挥了多少潜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绝大多数学生写作文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不是出自兴趣和爱好。创设学生展示平台,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分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以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在教室开篇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利用假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汇编成自选集,在班内甚至是校内展览。将一些出色的作品推荐给学校的文学社刊,扩大作品的社会影响,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价值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教师如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发表的平台,强调发表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创作,不断地进行精神创新,这样学生的写作就会从自然王国进入到写作的必然王国。发现学生佳作后,教师及时修改,推荐给相关刊物,搭建“文学社——报纸杂志平台”,学生每个人都有发表习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写作比赛,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当学生的习作变成铅字的时候,一种创作心理,一种小作家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心中形成,逐渐就会自觉地进行写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办法总比问题多。完全可以相信,教师如能清楚认识到初中写作教学中的“瓶颈”,立足生活,关注细节,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就一定能顺利突破“瓶颈”,使写作教学不仅不废、不弃、不停滞,而且还能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实现初中写作教学的飞跃与升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毕孟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