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2-15王海英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高校学生志愿

王海英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探索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海英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等方面。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创设高校志愿服务长效运行机制、灵活引入“TFM”(培训、反馈、激励)工作机制等,以期能够更好地培育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肩负着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使得高校志愿服务难以可持续开展。本研究结合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价值分析

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是高校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基于学生的实际成长特点与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并且形成热于助人、勤于劳动的优秀思想品格。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增强了大学生的自身感悟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1]。当前大学生基本为“90后”的学生,在家人的无限宠爱下,很多学生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自身的敬业意识不足,在工作中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类“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在高校校园中的融入,也对学生优秀思想品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2]。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能够使高校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用个人的行动去帮助他人,感受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幸福感。高校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服务与探索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敬业思想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有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是中华传统美德在高校校园中渗透的重要表现。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文化韵味十足,而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接受程度不够理想,不利于高校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3]。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是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诚信的品质、感受到奉献的意义。高校志愿服务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付出劳动、关心他人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促进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友善氛围的构建,这对高校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完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能够使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志愿服务当中,为高校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开展。新时期背景下,高校相关领导与教师要加强对高校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创设良好的校园志愿服务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在丰富多样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能感受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乐趣。明确的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体系,能够保证各项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将志愿服务文化和价值理念真正内化于志愿者,提升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价值。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志愿服务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设高校志愿服务长效运行机制

高校志愿服务应当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为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高校教育的客观要求,可以创设多样性的高校志愿服务长效运行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探索志愿服务基地化、规范化、定期化的长效机制,在高校团支部领导下以及学生的努力下,为学校中的学生服务,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服务。高校可以制定“双人辅导”的志愿服务机制,即每两个人指导一个孩子,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孤儿院的孩子进行辅导,发挥两位学生各自的优势,也能够保证辅导的时间[4]。高校学生要将自身的志愿服务时间、地点以及具体内容等进行详细记录,保证志愿服务开展的质量,并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总结,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与道德品质。高校志愿服务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高校志愿服务更具规范性、实效性。

(三)灵活引入“TFM”工作机制

完善的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能够保证各项高校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实现高校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紧密融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可以通过灵活引入“TFM”工作机制的方式,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不断提升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质量。

“TFM”工作机制即为以培训(Training)促规范,以反馈(Feedback)保实效,以激励(Motivation)聚力量的工作机制[5]。提升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质量,使各项志愿服务能够更加系统、规范。高校要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总结会议,针对志愿服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志愿务培训小组,将各项志愿服务落实到细节当中,通过有效的问题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健全志愿者奖励体系,对表现较为优异的志愿者予以表彰奖励,使志愿者能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荣辱感,也能够使更多的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

三、结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高校志愿服务是高校教育模式创新的表现。高校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创设高校志愿服务长效运行机制以及灵活引入“TFM”工作机制等方式,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不断提升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质量。

[1]邱秋云,李义丰.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1):108-110.[2]王帅.以五个“融入”为重点 加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21-123.[3]周斌,牛佳欣.陕西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西安六所高校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6(2):171-174.

[4]朱李楠,金晓明,林静姗,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路径探析——以四年一贯制志愿服务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105-110.

[5]张叶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视角[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63-68.

[责任编辑:方 艳]

Explore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Voluntary Service in Universities and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Students

WANG Haiying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226010, China)

The value of voluntary service in universities mainly shows as the following:creating favorable campus atmosphere,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dication,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best qualities, etc. In view of its significance, universities should create good atmosphere to carry out voluntary activities, develop long-term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introduce"TFM mechanism" to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voluntary service in university;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2016 - 09 - 07

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D653)

王海英(1980— ),女,山东烟台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辅导员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G641

A

1008-6811(2016)-04-0094-03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高校学生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