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成长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2016-02-15徐燕兰

肇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课堂教学

徐燕兰

(肇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 肇庆 526061)

学生成长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徐燕兰

(肇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 肇庆 526061)

信息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大学课堂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这与社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快速增长的需要不相协调。但它在给高校教师带来职业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契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由过去更多地关注学术研究转向更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成长当作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动力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大学生数量剧增,学生的身份、文化层次、个性需求呈多层次状态,且整体上看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加上网络高速发展带来信息的高速传播、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学课堂的吸引力有逐渐降低之势,这显然与社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快速增长的需要不相协调。这种情况在给高校教师带来职业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契机,它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由过去更多地关注学术研究转向更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师生关系当作一个共生双赢的整体,把学生成长当作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协同过程,它既包括与当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也包括了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然而,以往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要么只强调由国家、社会、学校来提供完善制度、构筑专业发展平台等外部因素,要么只关注与自己职称晋升密切相关的科研能力提升和研究成果数量等方面。实践中,重研究、轻教学和服务的现象突出,极少考虑教学知识和技能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问题,具体表现在4方面。

(一)存在学术功利化倾向

部分高校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与职称评定密切相关的科研,专注于教师的专业学术造诣;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也导致部分教师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应用性研究。他们把对影响学生重大的教学放在次要位置,消极懈怠、得过且过:随意调课甚至停课;教学责任感不够,不钻研教学学术,备课不认真,或拿多年前的教案来应付差事,讲些陈词滥调,忽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内化与感受,缺乏关心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

(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部分高校教师表里不一,不能为人师表,课堂上说的与现实中做的不一致,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却没做到。不能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无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求知向善的本能,不能以道德濡化道德、以精神感染精神,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机械的“知识传递器”

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极少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生活情况,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习进步与否漠不关心,从不主动接近学生,导致学生也不愿亲近教师,即使遇到问题和困难也不会选择向教师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常常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来讲授人文社科知识,并试图带来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改变和提高,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自然也走不进学生的内心,触动不到其内心,更谈不上思想的共鸣与行动的转化。

(四)课堂教学缺乏民主,教与学处于分离状态

这种课堂教学,教师是权威、是主导、是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只是一味地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住“结论”,接受“真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只作为一种被动接受的角色出现,不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表达观点,不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主体性受到长期压抑,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充其量是“学会”,根本谈不上“会学”,更不具备批判和反思的能力。

显然,上述种种既不符合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二、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研究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如上所述,在以往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中,更多是局限在高校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方面,对于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学术等,则相对重视不够,这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和本质精神相去甚远。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教育成为众多人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成为许多人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经过大学阶段,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某种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传授专业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仍是大学的本质和根本目标。而大学本质的体现和根本目标的实现,最终需要通过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学是他们重要的本职工作,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寻求人生意义,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对高校教师而言,教学不只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探索过程,要善于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来拓展学生的视野,用自己良好的职业性格来提高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如何做到既给那些学习愿望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教学,也给那些学习愿望不是很强、被动顺应型的学生提供走向社会的生存意识和技能,使学生愿意接受自己的思想和教学,逐步走向独立,是高校教师需要潜心研究的问题,是一门教学学术。实践中,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能显著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学学术是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高校教师需要倾注更多精力用于教学。

因此,必须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突出教学学术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明确认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科研的发展,也包括教学的发展,既包括学科专业的发展,也包括教学专业的发展,尤其包括对学生成长影响重大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三、以学生成长促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共生性关系。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其成长与所有人一样,会受到一些重要的他人的影响,这些重要的他人有可能是家人、朋友、老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亦是相互依赖的共生性关系,是主体间关系,即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上的主体,他们之间既是平等的,同时又存在着内在相互性与统一性,处于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中,既影响对方又被对方所影响: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兴趣特长、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一个教师有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一生;另一方面,学生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认识、对知识的接受过程和应用程度也在影响着教师,通过判断学生是否成长可以评判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没有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失去了意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克服“不足”和解“困”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得以进步。由此,高校教师必需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和教学相长,把学生的成长当作自身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感,使其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大众化教育时代,高校成了许多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前期准备阶段,也是学生追求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从事科学研究,还要引领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成才,更要让学生成人。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一生追求的一种境界。为此,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将教育事业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注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身体力行,善于把自身的美好品质展现给学生,用自己的职业性格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抵抗外界不良诱惑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坚持不懈的去追求人生理想。其次,教师应以道德之心对待学生,关爱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客观地看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加以循循善诱。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去启发学生的思考及对生活的感悟;乐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使学生能深入教师的精神世界,进而对教师产生尊敬之情,领悟、尊从乃至信仰教师所宣传的重要价值观,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并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对教师更充满期待,逐渐形成完美人格。

学生的成长,不仅给教师带来喜悦,带来成就感,也使教师在学生的接纳中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师生精神的交融会不断提升双方的精神境界和生存价值,让教师感到个人生命的充实和价值,从而对教育事业更加充满热爱,更具责任感,对教学更潜心研究和努力改进,在敬业乐业的进取中,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可见,“学生的生命自觉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生命自觉来促成学生的成长”[1]。

(二)教师在教会学生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同时,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得以提高

大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来源渠道及途径已多样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甚至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比教师更多更快。时代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学生不能够按照我们的教法来学,我们就应该按照学生的学法来教。”[1]

课堂教学中,首先,高校教师不应再把自己当作不可质疑的权威和单纯的“指导者”,不武断、不专横。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平等地对待他们,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其次,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要改变过去那种照本宣科、单纯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教师不单纯地就知识讲知识,而是在讲知识的同时,注意传授渗透在知识中的智慧、思想和人格力量,使学生不只是学知识,而且在智慧上得到启迪,思想上得到锻炼,人格上得到升华[2]。另一方面,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各种环节,给学生提供探究和体验的机会,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实践能力。例如,结合相关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小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和组织资料、制作课件、自编自导自拍小视频、撰写课题报告并作汇报;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给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机会;结合某一理论、观点或案例,让学生写课堂小作业,等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做一个倾听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哪怕是对待学生的一些错误看法,也是在倾听之后加以正确分析和耐心引导,而不是急于下结论,更不应粗暴打断和否定。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得益彰。对学生而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独立思考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学会学习,而且在思想碰撞与交锋中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感悟,获得成就感,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力量,使其潜能得以发挥,身心获得发展。对教师而言,设计课堂、规划教学活动、选择课堂教学资料的过程,既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通过学生发展需要获得新的自我发展动力的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和教学效果等,引发教师作深层次的思考,并透过现象找也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解决问题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为教师探寻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提供了新线索和新思路。”[3]促使教师更深入的开展专业学术和教学学术研究,了解学科的前沿理论,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发表新的见解,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而当教师把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时,又能把最新的理论前沿动态更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他们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对教师的教学更乐学、好学,不断向知识的宝殿、科学的高峰迈进。这样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可见,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进与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大力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之时,能够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4]高校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品质的改善,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注重学生的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以学生成长来促进自我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迫使教师“终身学习”

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高校教师的使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激活他们思维的信息和资源,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并根据环境和自身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主动安排学习时间、寻找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和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坚持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教会学生在辩证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学会反思,不人云亦云。这也对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迫使高校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不断追求前沿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开阔视野”[5],及时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迫使教师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问题。教师的学习可以是理论方面的学习,例如:阅读专业领域的书籍,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看人物传记,浏览传统文化以及政治、经济、金融、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也可以是向同行学习,例如:通过听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课打开眼界、获取先进经验,通过集体备课实现教师之间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取长补短,使教学活动更趋于优化。它是教师将教学学习化,寓学习于教学之中的过程,教师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学习,为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多层次需要而学习。只有这样,高校教师才能跟上知识的发展速度,保持知识的领先性,课堂教学才更有吸引力,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终身学习的氛围和乐趣,更自觉地学习。可见,通过持续的学习,能使师生不断提高学识、积累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和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四、结语

高等教育大众化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大学学科的学术性,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偏见和功利性心理,改变把教师专业发展地简单理解为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片面认识,重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对社会有用之人的目标出发,来关注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把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核心,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更有意义。

[1] 李唯.教师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人[N].搜狐教育通讯,2014-12-10.

[2] 孙绵涛.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J].教育管理研究,2012(1):23.

[3] 祁雪晶.张斌贤: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J].北京教育(高教),2010(6):79.

[4] 范红.对话教学——教学本质的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2(9):7.

[5] 郑丽文.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1):49.

Students’Improvement and University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XU Yanlan
(Teaching Dep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ract:Informat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been the main cause of lower attraction of campus classes,which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 of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However,it offer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which will boost a teachers’professional transition from academic research to class teaching,to students’all-over development,and to the final goal of taking students’development as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ds:students’development;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ey motivation

G64

A

1009-8445(2016)06-0092-04

(责任编辑:杨怀玫)

2016-09-28

徐燕兰(1963-),女,广西容县人,肇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授。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专业课堂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