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分组教学法模式探析
2016-02-15张志萍
张志萍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300380)
中职课堂分组教学法模式探析
张志萍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300380)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社会对职业人才质量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结合实践,发现中职学生个体化差异较大与统一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出运用分组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研究分组教学的背景、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认为在中职课堂中应用分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中职课堂教学;分组教学;理论依据
分组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为层次、水平不同的学习群体并使这些群体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的方法。分组教学法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考虑了中职学生的特点与个体化差异,符合中职学生的发展模式,可有效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分组教学模式关注到了知识的传授与认知体验,有利于激发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可以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升和发展,对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授课内容与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得学习基础差异度较大的学生,在学习习得感受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客观上,导致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老师也难以监控和督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这种方式对于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而言,收效甚微。中职学生由于学习起点低、基础知识薄弱,厌学情绪较重,欠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要改变中职课堂教学的低效率的现状,必须在教学模式及方法上有全新的突破。
一、分组教学的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契合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要求,职业教育在近些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职业教育体系也不断完善。但是在职业教育体量增长的同时,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面是国家对高水平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一面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困境,要破解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使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与国家的人才需求缺口相匹配,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
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科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商、情商、性格、习惯等方面必然是千差万别的,这也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收到不同的上课效果。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学生实施分类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意愿以及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和小组,建立适合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体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职业学校教学实效,大有裨益。分组教学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有利于在长期教学环境中形成良性循环,为中职学生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分组教学法还注重协作和团队。在学习小组中,教师可扬其长、避其短,善于思考的同学去思考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文笔好的同学负责撰写发言稿,喜爱上网的同学可负责上网搜集资料。通过分工负责、协作完成任务的方式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因材施教,从而能够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
二、教学小组的组建方法和理论依据
维果茨基把人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认知水平与通过别人帮助和进行模仿所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1]他提出,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即唤醒了内部多种发展过程。维果茨基认为学习不只是接收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内部的心理机能产生的变化。他强调,人类模仿力是创造与临摹的复合体,具有智力表现性质。
“最近发展区”原理也是分组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无论能力水平差距多么大,每一个同学其实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小组教学中,不同的任务目标、不同的难度系数,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获得自己最有可能成功的平台。团队意识的实现,使小组成员能够获得别人的帮助,从而感到成功的喜悦。分组教学有利于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班内分组时,应以组组同质、层层异质、组内有层为基本原则。[2]在分组的同时要关注学生交往能力、性格、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分层分组的过程中,需更新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重视学习困难生,并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找准位置,耐心引导学生成长,保证各层次、类型学生在分组教学模式下获取进步。
三、分组教学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必须配合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教学小组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起到布置任务、督促完成以及考核评价的作用,小组组长起到督促、检查和引领的作用。
分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将授课内容的知识点加以问题化,所有问题呈现阶梯式,按照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分为自主问题(目标)、合作问题(目标)和探究问题(目标):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从书中找出自主问题(知识目标)答案,并能够对知识点加以理解和掌握。此类问题可在小组内部通过学生个人自学完成,并在组内进行展示,由组长进行评价;合作问题(知识目标)则需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小组内讨论,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此类问题在小组内经过全组集体讨论最终得出一定结论,可交由小组之间进行互相展示和评价;探究问题(能力目标)需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集中各小组全体之力,通过研讨,最终由各组组长进行展示解答,由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教学任务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自主任务的考核中,必须要随机挑选小组成员进行问题回答,并明确要求由组长确保每个成员都必须对于问题提前进行解决。组长有责任监督每位组员完成比较简单的自主任务,这样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使大多数学生投入自主学习,凭借个人的能力完成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教学任务。在合作任务的考核中,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由组长指定,但是必须明确,每次问题的回答不能是同一个人,从而确保在这个环节,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和责任来回答问题,而且问题由组长负责组织大家共同探讨,得出最准确和最成熟的答案。至于探究任务,则明确由组长来回答和完成,其他组员来负责为组长提供信息和出谋划策,通过这个环节来考验组长的学习思考能力以及在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和群众基础。
构建分组教学模式可采取以小组为基本单元,“班级—小组—组员”三级层次的模式;以各班班主任牵头,结合任课教师意见,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组建本班级教学小组;组长应具备品学兼优、学习能力强等优势特点,兼具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组员应从成绩、性格、习惯、表现等方面,本着兼顾的原则确定;小组组建由班主任以任课教师意见为主,辅以参考学生意愿。
在小组运行时,小组成员应以固定为宜,以同一小组进行“高效课堂”实施为原则,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也可以在当堂课上进行微调。班内小组要集中安排座位,座位安排应使组别距离明显,学生座位适合听课、讨论以及管理。教学小组可以在班级其他活动中持续使用,如卫生值日、各种德育活动等。
实施分组教学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能够获得一种存在的价值感和成就感。[3]每个成员在分组教学过程中都肩负着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有组长的监督和其他成员的督促,能够有效地克服已有的懒惰和消极习惯,从而能够逐步培养个人良好的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分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分组教学法在职业教育当中,已经被广泛认可、接受和部分使用,在实践中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要克服一些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实施分组教学可能存在着为分组而分组,凡课必分组,分组必竞赛,形势大于内容的现象。小组组长若缺乏积极的态度及组织和学习能力,也会导致小组任务完成不顺畅,小组成员缺乏核心力的现象。同时,小组中也会有部分成员不愿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消极逃避的心理。
因此,教师首先要在选择组长时遵循自愿原则,明确组长职责,制定标准,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多方考核和科学筛选。其次,要丰富评价形式,而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也是多样化的,评价对象既要评价小组本身,也要评价小组个人,要形成全面客观评价,就必须防止有的同学存在侥幸心理,逃避回答问题的现象发生。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可由组长指定专人回答,教师也可采取随机选择人回答或抽签的方式,活跃气氛并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教师在中职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学情特点,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有效考虑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习效率。分组教学模式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关注到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优等生与学困生都在各自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程度上取得进步与提升,有效地提高了中职院校的学业成绩。同时,在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还培养了其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形成了中职学生学习愿景、过程、效果的全链条管理,实现了良性循环,奠定了较为优质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其继续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1]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于震球,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廖宗明.中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72).
[3]李红霞.中职数学课堂分层分组教学模式实践探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12).
(责任编辑:姚歆烨)
Group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ZHANG Zhiping
(Tianjin Labor and Economics School,Tianjin 300380,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educational system,yet its teaching quality still fail to reac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 unified teaching mode,which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Therefore,this paper proposed the group teaching strategy.Based on the study of its background,methods and application,the author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group teaching method is beneficial for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vocational schools,and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learning.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group teaching;theoretical bases
G451.6
张志萍(1977—),女,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