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质量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6-02-15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业本科开题学位

王 芳

(郑州大学,郑州450001)

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质量及提升策略研究

王芳

(郑州大学,郑州450001)

从论文选题、撰写、资料准备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目前本科学位论文设计、管理体制的现状,从学位论文的制度设计、流程管理、师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本科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提升本科学位论文质量的改进措施。

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策略

本科学位论文的撰写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完成学位论文是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本科毕业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考研人数逐年攀升,但本科学位论文质量不升反降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就经济学本科专业而言,学位论文质量同样令人堪忧。学生和指导教师方面的主观因素和学位论文流程设计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不容忽视。从经济学本科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剖析其中的根本原因,对提高论文质量、完善流程设计和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论文选题不当,内容难以把握

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是要求学生围绕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及资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综合选题。对本科生而言,大学四年所涉及的基本都是专业基础知识,学位论文撰写就是要训练和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专业视角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选准研究题目是重中之重。据笔者多年观察,在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设计中,选题大小失当,内容难易不齐的现象颇为普遍。这其中不乏有指导教师贪图省事,任凭学生自己选题,没有对选题的科学性进行具体指导,也有部分老师则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给学生分配论文选题,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学位论文开局不利,第一步就面临“瘸腿”。

2.论文撰写时间难保证,集中突击问题严重

本科毕业生在撰写论文的同时,也面临着考研升学、求职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将大量挤占学生撰写论文的时间。据笔者了解,按照培养方案,学生在第七学期末确定论文选题后,很少有学生能够按照指导教师的安排,及时沟通并汇报论文进展情况,撰写时间往往一拖再拖,尤其在最后成文的冲刺阶段,反而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对待。从笔者掌握情况看,不少学生都是在最后一学期正式答辩前一周才匆匆返校,集中突击学位论文,仓促之下“复制粘贴”、东拼西凑,通篇堆砌草草完成。这样的论文文不对题、论据论点老套、逻辑混乱、缺乏创新性、格式不统一等问题非常严重。尽管现在很多学校对本科学位论文部分或全部采取重复率复制比检索,但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对类似行为起到很好的警示约束效果。

3.论文数据陈旧,资料缺乏现象比较普遍

一篇高质量的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应是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以丰富的资料和详实的数据为支撑。但实际看,论文中理论单薄、内容空洞、数据陈旧、资料匮乏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论文虽然有数据,但大多是拿来主义,照抄其他文献,没有进行数据更新,甚至通篇引用5年或10年前的数据来论证观点。这直接导致所得结论及建议缺乏现实针对性,指导和借鉴意义大打折扣,论文的撰写效果与培养初衷大相径庭。

4.论文分析方法选择不当,实证分析牵强附会

在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分析具体经济问题的方法和工具等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相关课程,如经济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等。但在本科学位论文的撰写中,空洞罗列各种理论的论文十分普遍,很少有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主动结合实证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更是凤毛麟角。部分尝试实证分析的论文,多数也是属于盲目套用、参考和借鉴其他文献,对所运用的分析方法的适用性一知半解,导致实证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牵强附会,缺乏严谨的辨证思维和完整的分析过程。

二、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位论文的制度设计不合理、流程管理落实不力、论文答辩形式化等客观原因,也有学生对待论文的“功利”心理严重、指导教师重视不够等主观因素。

1.学位论文制度设计不合理,流程管理落实不力

学生撰写学位论文,很多院校采取校、院、系分级管理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制。其中,在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和总结等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安排,以确保学位论文按时保质完成。这种运行模式具有全程管理、责任明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首先,在程序设计上,通常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在第七学期确定的,按照要求,开题报告需要在该学期末完成和提交,中期考察则在第八学期初完成。但该阶段恰好与学生考研、求职、社会实践等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严重冲突,使得学生和指导教师颇为被动。其次,在流程管理方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等都是在第八学期末学生学位论文答辩时一同提交,这就导致很多老师一方面疏于按照流程规范指导学生,未能及时安排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等;尽管也有一部分指导老师尝试及时督促学生撰写开题报告,但及时提交开题报告的要求不明确,加之周围其他导师和同学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指导老师的督促无动于衷,其结果常常是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推到最后仓促应成。甚至有的学生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是在论文完成以后才提交给指导老师审阅的。这些都完全违背了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的真正意图,彻底使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流于形式。

2.学生对待学位论文态度不端正,“功利”现象严重

学生对论文的撰写目的和要求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现象”。学位论文的撰写一般始于第七学期,但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也同时面临着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会计证等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导致学生往往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论文的撰写上。即使部分不面临上述考试压力的学生,也因无法逃避的就业而忙乱不堪。对于工作已经基本敲定和顺利保送研究生的“幸运儿”,大多数也会用考雅思、考驾照、增加社会实习经验等各种各样的理由挤占学位论文的写作精力。在学校对学位论文的考核上,由于学位论文是本科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对学位论文的考核已经不像大一、大二、大三的课程那样会被计入总成绩,并作为下一年度申请奖学金、优秀学生、保研资格等的重要条件,导致很多学生对此抱有“过关就行”的态度,从而降低了对论文的重视程度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能从始至终在老师指导下认真撰写论文的学生凤毛麟角,而这少部分学生也多是因为保送研究生的接收学校对学位论文的成绩有较高要求不得已而为之。不管是“过关就行”,还是认真对待的,都体现了学生对学位论文的“功利情结”。正是这种“功利观”,导致学生对学位论文态度不端正。

3.指导教师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

为了确保学生的论文质量,很多学校实行论文指导教师负责制。这种制度可以极大地调动指导教师的责任感,督促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无法量化,加之部分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难以拿出大量精力指导论文。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学位论文重视程度不断下降,“平时找不到学生”和“反复督促却迟迟不见效果”是大部分指导教师的切身感受。在看似完善的“指导教师负责制”下,指导教师的主动性很难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临毕业前被学生通知集中签字”的现象见怪不怪。正是由于上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得指导教师在学位论文指导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出现精力投入不足的现象。

4.论文答辩形式化现象严重,预期效果实现难

许多教师对学生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占的客观现实表示理解,在论文答辩时,大都心照不宣地采取了“包容”的态度。答辩环节上,虽然要求有必要的论文陈述、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等基本环节,但论文陈述时间被压缩、老师提问避重就轻、学生回答答非所问或者牵强附会等问题比较普遍,使每一个环节进展的深度和广度都大打折扣。

三、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策略

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本科生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机制,加快教学体制改革,创新本科学位论文的考核形式和机制,改革本科综合测评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本科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提升。

1.建立本科生指导老师全程指导机制

本科毕业生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提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现有的本科生培养计划,虽然在前六个学期也有不同程度的实践机会,但总体还是以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为主线,离撰写学位论文所需要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在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可考虑将原有的在第七学期确定学位论文指导老师的办法进行调整,从学生入校就分配专业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从大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学习进度,组织适当的专题讨论、社会调研等活动,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培养。

2.加快教学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素养

虽然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师会针对性地加大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专题讲解、实践教学等环节的比重,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从教学目标和培养体制等根本性改革入手。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诚信意识的提升,系统地制定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创新本科学位论文的考核形式和机制

从经济学本科学位论文的培养要求出发,结合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和考核机制。在毕业综合考核上,允许部分学生以团体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形式代替传统的学位论文,从而鼓励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毕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考察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毕业考核,不论是论文设计还是调查报告或社会实践,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这也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视的一种重要能力和基本素质。

4.改革本科教学的综合测评机制

目前,本科教学过程已形成了完善的综合测评机制,用以综合考查学生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且综合测评的结果直接影响各种奖学金的发放、评优推先、升学、就业等方面。基于以上目的,学生也会认真对待每一项纳入综合测评机制的环节和内容。但由于学位论文的撰写没有被纳入综合测评考察范围,因此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探索将本科学位论文的撰写纳入综合测评考察范围之内,着重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学术素养等,这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建立一定的监督考核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指导老师和学生都给予肯定、表彰和鼓励。通过建立本科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激励机制,激励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本科学位论文的全过程中。

[1]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2]王丽娟.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9(6):118-122.

[3]江克忠,裴育.经济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研究[J].华章,2013(35):159-160.

[4]刘成军.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报,2013(36):39-40.

[5]喻永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76-277.

[6]胡伟辉.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158-159.

(责任编辑:姚歆烨)

On the Quality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the Degree Thes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s

WANG Fang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Theproblemsaboutthequalityofthedegreethesesofundergraduatestudentsmajoringin economics,such as those in topic selection,theses writing,data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reasons for those problems are in the defect of the degree thesis whole system,especially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he attitudes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wards the theses. Finally,measures are give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theses.

economics major;degree thesis;quality;improvement measures

G640

王芳(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郑州大学教改项目“经济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探索”(校教务[2009]20号)。

猜你喜欢

专业本科开题学位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新旧课程设置比较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大连民族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