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

2016-02-15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教学

王 娟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高等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

王娟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高校实验室承担着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场地。对高等院校专业实验室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并就目前主要问题给出了解决对策,提出了转变观念、明确定位,确立目标、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的三步走策略。

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解决方法

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实践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趋势。左铁镛教授曾引用周济同志在中外大学校长会议上的讲话:“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和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1]实验教学承担着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功能,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教学观念陈旧,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老化、重复购置率高,教学资源得不到共享、开放力度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等等。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保证实验室的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要求,就必须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加以重视,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配套设施,从而发挥实验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分析

由于长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而一直得不到重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实验课内容及课时数所占课程内容和课时数的比例不高,一门专业课程中往往只有几个课时的实验课程,只有2-3次的实验学习机会。例如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等专业课程,往往只是对课程中几个典型的设备或过程设置实验课程,而这只是专业课程中的冰山一角,缺少了让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整体认识。

2.方法陈旧、内容单一

课程内容及方法都比较陈旧,某些课程还在使用多年前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方法单一,多为验证性的实验,缺少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型的实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资源配置不合理

实验仪器设备老化,档次低,专业实验设备严重紧缺,而不同类型实验室购置相同设备的情况时有发生,某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不够,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普遍不高,部分仪器设备常年闲置,而需要的设备又由于资源配置、经费匮乏等问题无法购置,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

4.开放力度不够

在部分高校中,学生只是在课堂上的固定时间内才可以去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传统的实验课程限制了实验的内容、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训练,致使一些创新型、设计型和探究型实验无法顺利进行,而多数专业实验室在平时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实现其使用价值。

5.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

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管理,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技术人员普遍被看作是辅助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二线工作人员,一直以来不是很受重视[3]。传统观念认为实验技术岗位低人一等,没前途、发展空间狭窄,甚至被当作是“家属收容站”或进入高校的跳板。实验人员在基金、项目申请等过程中受到限制,同时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留不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部分专业实验人员严重缺岗,无法形成年龄、学历、技术水平相衔接的实验团队,实验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高水平的教师又由于忙于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中去,使得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运行效益都很难上水平。

二、关于实验室建设和治理方法的探讨

1.转变观念,明确定位

观念的先进与落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成败。由于长期一直受到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一直得不到各方重视,导致实验室建设步履缓慢、停滞不前。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战略已由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共同理念[4]。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旧的重理论轻实践观念,树立新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并重、协调发展的观念[5]。其次,要明确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实验室是开展科学试验的场所,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地方,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同时担任着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责,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科技的摇篮,是社会服务的窗口,是一个高等学校标志性的东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1]。因此,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实验室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2.确立目标,采取措施

(1)实验平台整合,建立以学院为主体的综合实验中心

传统实验室大多按课程或专业进行设置,实验室之间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交流学习,重复购置相同仪器设备在一个学院内经常发生,某些专业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较低,资产严重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专业知识技能互不相融等弊端[4]。因此,实验室的改革建设首先要建立以学院为主体的综合实验平台,优化实验室资源,淡化专业之间的界限,在教学与科研实验室进行结合的同时,实现院系专业之间的充分整合。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防止资源重复购置,同时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学习,拓宽研究思路,发展创新思维。

(2)重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建立教、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室,同时需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重组,优化课程的设置,摒弃“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实验室的资源,购置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设备,充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资源需求。其次,适当增加实验室的课时数及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再次,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演示型实验为主的状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实验课程的更新,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注入实验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技术。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新实验课程的授课方式,由传统讲授式、注入式的方式转变为启发式、创新式的教学方式。由实验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自主参考资料,了解相关设备的专业知识,设置不同的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论,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如设立大学生实验室创新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的科技竞赛。最后,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切身的感受企业工厂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及实践动手能力。

(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实现资源共享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仪器设备的闲置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开放实验室打破了传统实验室单位分割的封闭状态,实行最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更好地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学术和技术优势提供给进行实验教学、科研的实验者,适应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6]。实验室的开放包括实验时间和空间及仪器设备的开放,同时也包含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开放。学校为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教师指导,学生作为实验主体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及相关研究课题自选实验题目,制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型。同时,相近专业的科研人员可以来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实现技术设备的充分共享。

(4)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实验室已成为国内外实验教学研究的热点。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还能够实现异地协作和实验资源共享,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数据采集、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数据处理等能力[7],在电子电工、机械、化工、建筑等理工科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虚拟实验室,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如今,部分传统实验室正面临着实验设备缺乏、场地紧张、经费不足、实验危险系数高、资源得不到共享等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建立虚拟实验室必将成为各高校的首要之选。大庆石油学院过程流体机械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证明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虚拟实验室建立的可行性,并为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提供了参考[8]。

(5)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明确实验队伍的定位,转变把实验技术人员认为当成是“教辅”的观念。调整实验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的政策,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验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次,建立一支年龄、学历、技术水平相衔接的实验团队,以老带少,形成梯形人才结构,避免缺岗及女性比例过高等情况。最后,为实验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实验人员参加各种技术交流会、设备展览会,开展关于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设备维修维护、实验方案创新等培训班和研讨会,鼓励设备改进、设备创新,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只有实验人员有创新的思维,前瞻的技术思路才能够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高等学校应当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院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验室建设条件及长期规划目标制定实验室工作条例,不断推进和完善两级管理体制。明确校级和院系级各自的管理职责、系主任及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理顺实验室管理中的院系人事关系,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9]。规范和落实相应的实验室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大学生实验室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使各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发挥实际意义。同时,要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技术,推进实验室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现代化的创新型高校实验室。

三、结束语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场地。随着国家教学体制改革和高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久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必须把实验室规划与投入、实验教学改革、资源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体制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新时期要不断加深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为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及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2]鲁越青,朱小芳,白忠喜.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职能整合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46-149.

[3]宋磊,陈椿,康炜.高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162-163.

[4]陈耀溪,鲍鸿.新人才培养战略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10):128-130.

[5]王峰,鱼静.高校开放实验室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320-322.

[6]陈朝晖.ERP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73-176.

[7]黄慕雄.高校教学型虚拟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5(9):77-80.

[8]张颖,丛蕊,李伟,等.过程流体机械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3):52-54.

[9]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9.

(责任编辑:张华凡)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WANG Ju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social service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A three-step strateg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system was put forward:changing concepts,clearing the orientation and setting up goals and measures.

professional laboratory;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experiment teaching;solution

G647

王娟(1989—),女,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食品干燥、计算流体力学。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教学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