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学校认同感现状调查及原因探析

2016-02-15任艳萍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认同感高校学生天津

任艳萍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高校学生学校认同感现状调查及原因探析

任艳萍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学校认同感是高校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体现,对学风、教风、校风及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天津市其他高校学生作为横向比较,充分调研和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学校认同感现状及原因等,并从情感教育和校园文化维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高校学生;学校认同感;情感教育;校园文化

一、学校认同感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学校认同感是指学生对其所处学校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反映了学生在情感上与价值观上对学校的重要认知,是高校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至高目标。浓郁的认同感,对学生而言,能够激发其对学校强烈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学生更主动地适应和参与学校活动、自觉地维护和建设校园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对高校而言,学生强烈的学校认同感是构建和谐校园、培育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展示学校积极形象、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以及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重要基础。[1-2]

当前,在国内外各思潮的涌入和影响下,在教育、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社会主导价值观逐渐被弱化。其中,作为在校大学生积极情感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指标的学校认同感,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淡薄和削弱。有调研显示,有些大学生在谈起学校时情感淡薄,也有近六成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所就读大学的校训。还有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学校没有太深的印象,认为自己只是学校的匆匆过客。[2-3]基于此,我们希望重新审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如何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学校认同感。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在校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天津市其他高校作为横向比较,充分调研和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学校认同感现状及原因等,并从情感教育和校园文化维度提出学校认同感培育的建设性建议。

二、学校认同感调研情况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2所“985高校”;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4所普通高校;天津医专1所高职专科学校,共7所高校进行了学生认同感现状实地问卷调研,并针对典型人群进行了随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5份,其中有效问卷8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6%。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问卷273份,大二学生问卷224份,大三学生问卷198份,大四学生问卷181份;男生问卷364份,女生问卷512份;农村生源学生问卷403份,占有效问卷总数的46%。

三、认同感现状及原因探析

1.高校学生认同感存在一定的统一性

(1)认同感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

大一学生的学校认同感程度在各高校之间差异很大,他们更注重校园物质环境,且普遍认为校园物质环境与期待落差大,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大一学生的学校认同感的影响最大。大二、大三学生的学校认同感普遍表现出已经“固化”或“趋中”,保持在一定的稳定水平,其中,即使直接表示对学校不满的学生,也普遍表现出对学校无所谓或者十分在意但不愿多谈的态度,他们将更多的兴趣或关注点投入到自身的学业和个人发展上。虽然各高校学生认同感程度不同,但大四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远远高于其他年级,达到峰值,这一特点在各高校是共性表现。高校学生的认同感随着年级的升高普遍呈现出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已经习惯外围环境或因为外围环境没有给其带来切身的影响而导致对其敏感性减弱,这期间,学生逐渐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发展,将兴趣点更多地转移至社会实践、恋爱情感、社团活动、科技创新等成长经历。毕业学年认同感峰值的出现与学生的毕业离校情怀、高校的毕业关怀及校友工作有很大关系。

(2)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认同感更强烈

调研显示,学生干部的配合度、积极参与度以及对学校的认可度普遍比其他学生要高。随访中,很多学生干部表示,学校是其终身难忘的地方,在其锻炼和发展个人能力、展示个人风采等方面,学校给了其很多的机会与平台。在其参与的校园活动中,从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到现场运行与后期报道,他们对学生活动的解读与认知,对学校各职能部门与指导老师的理解与支持,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与提升。很多学生活动渗透着他们曾经的奉献和青春的记忆,活动过程中的感悟、历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同和接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加强对骨干学生的培养与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和展示平台,帮助创设更多的成长空间,对于培育和加强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3)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认同感更浓厚

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该校大一学生对学校普遍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受访学生中,选择“有一些”或“有强烈”归属感的学生高达76%。其中农村生源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高达87%,远高于城镇学生的64%。在“是否后悔选择该校”的选项中,48%的农村学生表示不后悔,高于城镇学生的31%;在“对学校感到自豪”的选项中,57%的农村学生对学校感到自豪或非常自豪,高于城镇学生的44%。其中,女生的认同感又普遍较男生更高。

(4)优势学科学生比一般学科学生认同感更高

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传统工科专业(机械、生物、食品等)学生的学校认同感要远远高于法政、外语等一般或弱势学科学生。相反,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文史类专业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要远高于理工类专业学生。

2.高校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特异性

第一,环境因素(校园自身的物质环境、教学和生活设施、周边环境等)不是影响学生选择报考学校的主要原因,但却是影响学生最初认同感的直接因素,并普遍成为各高校大一学生的热门话题。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校时间的增加,学生逐渐对物质环境不再敏感,但对学习环境比如图书馆和自习室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社会认可是学生选择高校的最重要原因,但不是形成较高认同感的必要条件。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学生较为在意学校的口碑和影响力,学生的话题广泛集中在学校的发展方面。同时,他们对自身要求较高,激烈的竞争也促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个人发展上,因此,他们对师资、科研等学术的要求很高,也容易产生不满,相比其他高校,学生对学校的整体认可度并不是很高。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人文氛围等)是影响学校认同感的最重要因素。其中,人文氛围高于学术、科研、政治等氛围,成为高校学生最期待得到优化的方面。理工大学学生的认同感从大一到大四稳中有升,但变化极小,调研显示校园环境是其优势,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人文氛围的营造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农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也远高于城市学生,究其原因发现很多农村学生希望在大学得到中学时代欠缺的一部分素质教育,他们对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的校园文化活动有较多的需求和期待。从这个角度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增创学生锻炼平台和空间,打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对提升和培育低年级学生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良好的学风和稳定的就业是维持学生较高水平认同感的重要基础。天津财经大学以优良的学风、较高的专业认可和稳定的就业方向等成为影响该校学生认同感的积极因素,学生对学校表现出极高的自信和自豪,高达90%的学生愿意将学校宣传或介绍给他人报考。天津医专虽然在校园环境方面表现较弱,但学生普遍认可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认为学校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明晰的就业前景,对学校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认同。

第五,学习资源和学风建设状况,是高年级学生普遍的认同感来源。雄厚的师资、有效的教学指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校关怀对高年级特别是大四学生的学校认同感起着决定性作用。毕业季期间,学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质优丰富的就业资源和完善有效的就业指导,对学生建立母校情感、毕业后作为校友给予母校更多关注和支持、回馈母校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均具有深刻意义。

此外,学校的奖助政策、学籍和日常管理制度以及校园特色活动等是影响所有高校学生认同感的普遍而又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比如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推免保送、校友资源、自身宣传和外界形象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校认同感。

四、培养学生学校认同感的途径探析

1.培养高校学生认同感,应以毕业季活动为抓手搞好毕业生教育活动

虽然学校认同感受到年级、专业、学科、性别、生源、学校自身的物质环境,以及校园文化、学风、教风、资助政策、管理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正如调研所示,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大四学年会达到峰值。因此,在毕业学年特别是毕业季这个关键期,学校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以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感恩回馈为核心的情感教育,对提升学生学校认同感、积极培育和厚实校友资源、内化学生与学校同发展共命运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2.培养高校学生认同感,应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以为应从校园文化的视角探析学校认同感培育工作的切入点:第一,从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师德等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建章立制,保障全员育人、创新育人落到实处;第二,以优势专业为特色,以品牌活动为推手,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增进优势专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培育低年级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此过程中不断增进学校职能部门育人联动机制和平台建设;第三,发挥高校教师育人职责,分层次、有针对性构建全员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全方位促进和内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学校认同感,深化学生与学校共荣辱的责任和担当,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人格健全。[4-5]

3.培养高校学生认同感,应提高对德育复杂性的认识,做到以学生为本

一般而言,学校认同感是正向精神体验和积极行为模式的协调统一。而调研也发现,一些对学校持批判甚至是不认可态度的学生,却表现出对学校的积极关注,在参与学校活动、宣传和推介学校正面形象等方面更主动。这种矛盾反映了学校认同感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属性,反映了高校德育对象的复杂性,并非程式化的简单要素。[6]因此,如何更好地界定学校认同感、如何将影响学校认同感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或模型构建等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而这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德育复杂性的认识,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才可能把培育浓郁的学校认同感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做出实效,保持长效。

[1]胡小东.加强大学生爱校情感培养的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04):286-288.

[2]牟艳娟,谷正杰.大学生母校认同缺失的心理成因及应对措施[J].高教论坛,2011(7):15-18.

[3]章世清.加强高校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60-61.

[4]关少化,冯少丽.母校情感与大学校园文化重建一一某大学2012级毕业生留言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252-254.

[5]贾华格.大学生母校情结培养的学生工作视角[J].高等教育,2012(6):187-188.

[6]王严淞.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研究——以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4.

(责任编辑:姚歆烨)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ollege Students’Identification with School

REN Yanp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Identification with their scho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positive emotions and reflect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t can promote the spirit,the style of teaching and study,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This research has made som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identification with their school,taking the students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main subject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other college students in Tianjin.The author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ffective education and campus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identification with the school;affective education;campus culture

G647

任艳萍(1983—),女,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天津科技大学“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认同感高校学生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天津卷
《天津之眼》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天津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