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助推青年人才成长
——“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设立20周年
2016-02-15林志彬
林志彬
(中国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焦点关注·
国际合作助推青年人才成长
——“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设立20周年
林志彬
(中国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编者按:“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以下简称“施维雅奖”)于1996年由中国药理学会和法国施维雅研究院双方共同设立,1997年首次颁奖,迄今已满20届,受到广大中青年药理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二十年来,已有158名中国青年药理学工作者获此殊荣,并已经或正在成长为国内药理学界的中青年专家和学会骨干,有的已成为国际药理学知名专家。值“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优秀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20周年学术论坛”召开之际,本刊特邀中国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前理事长)林志彬教授撰写此文,回顾“施维雅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用,勉励中国青年药理学工作者不断拼搏创新、勇攀高峰,为中国和世界药理学研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996年,由法国施维雅研究院(Servier Research Institute)建议、中国药理学会积极响应,正式设立“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Servier Prize for Young Investigators in Pharmacology)”(以下简称“施维雅奖”)。自1997年首次颁奖以来,迄今已满20届。二十年来,中国药理学会和法国施维雅研究院密切合作,建立了严格、公正、透明的评审标准和专家评审制度,已评选出共计158名获奖者。
作者与瓦努特教授在2006年世界药理学大会(北京)期间合影
1 施维雅研究院的远见卓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任法国施维雅研究院副院长的瓦努特教授(Paul M.VANHOUTTE)和施维雅研究院外联研究部总监的何纳(Pierre RENARD)博士在参观中国的大学和研究单位时,敏锐地发现中国学术界“人才断层”的现象,即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资深导师和在读学生之间,缺少中青年科学家,而他们恰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当时的出国热也导致许多青年学者选择了出国深造。因此,难于留住青年优秀人才,出现“人才断层”。为了鼓励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留在国内工作,加强双方在新药研发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他们积极推动并成功设立“施维雅奖”。最初拟将此奖设在上海药理学会,但当时主持上海药理学会工作的金正均、王永铭和苏定冯教授则认为在中国药理学会设立此奖更好,可扩大受益面,并建议他们与中国药理学会联系(详见本刊2015年29卷5期《亲历中国药理学会30年》一文)。时隔多年,三位教授的全局观念仍令人难忘,令人敬佩。
二十年过去了,再回忆“施维雅奖”设立的始末,更加钦佩瓦努特教授和何纳博士的远见卓识和对中国的友好情谊,也感谢他们二十年如一日,为“施维雅奖”评审、颁奖付出的辛劳。我也不能忘记施维雅研究院顾问王萱博士为“施维雅奖”建立和发展所付出的努力。
2 “施维雅奖”的评审颁奖工作
我还记得,设奖之初规定候选人年龄不超过35岁,后来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改为不超过37岁到现在的40岁。候选人需承诺,获奖后的一年内无长期出国的计划,并填写申请表和提交在中国国内完成的药理学研究论文。
评审委员会由中法两国专家联合组成,通过召开评审会,对申报材料和论文进行评审。近年来,在评审中除评价研究论文水平外,更加注意候选人的综合科学素质,如是否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是否获得一些重要奖项,以及是否积极参与学会及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如果法国专家不能参加在中国召开的最终评审会,中国药理学会经初步评审选出获奖人后,将排名前12位的候选人材料寄至法国,供专家评审。两国评审专家共同协商,最终确定8位获奖者。自2001年开始,为鼓励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参评的积极性,为未入选“施维雅奖”的另4位候选人颁发“中国药理学会优秀青年工作者奖”,以资鼓励。
为确保北京和上海等发达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候选人享有获奖机会,专为京沪以外的申请人保留一定获奖名额。
“施维雅奖”评审采取回避制,即评委会成员不得参与评选来自同一单位的候选人材料。此外,申报材料根据地区经济和科研发展水平分组,交由来自不同地区的评审专家评阅,以期尽可能合理公正。评阅结束后,由评委会进行讨论并最终投票做出决定。
通常,在中国药理学会当年主办的一次大型学术会议期间举行“施维雅奖”年度颁奖典礼,以便为获奖者提供向公众介绍自己和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为鼓励地方青年学者,并进一步推动地方药理学发展,颁奖典礼每年尽量选择在不同城市举行。
在颁奖典礼上,每位获奖者均会获得获奖证书和奖金。奖金自1996年设立伊始的10 000元人民币逐年增长,目前已达27 500元。
3 “施维雅奖”促进中国药理学人才的成长
二十年来,我亲历了“施维雅奖”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为“施维雅奖”所取得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施维雅奖”的设立和发展,是中国药理学会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之一。正如法国施维雅研究院和中国药理学会所期望的一样,“施维雅奖”促进了中国药理学人才的培养,至今已有158位优秀的中国青年药理学工作者获得此项殊荣,其中140位获奖者立足国内,活跃在中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药理学研究工作一线。许多获奖者已成为活跃在国内外药理学界的中青年专家和学会工作的骨干。奖项的设立,不仅对获奖者,而且对广大的青年药理学工作者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引导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优秀青年药理学工作者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我坚信,被中国青年药理学工作者视为最重要的奖项“施维雅奖”,在中国药理学会和法国施维雅研究院双方的努力下,会越办越好。
1000-3002-(2016)10-0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