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建设探析
2016-02-14程艳萍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颜 安,程艳萍(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建设探析
颜安,程艳萍
(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摘要:地方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师资力量的重要使命,此类院校的特点及其学生的就业取向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院校。探析如何根据地方师范院校的特点及其学生的就业取向设计具有特色的就业指导课内容,对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入职匹配及有效就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内容设计
自教育部2007年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来,各高校陆陆续续开设了此门课程,但普遍存在着专业师资缺乏、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调等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未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学界从师资建设、教学方法、效果评估等视角对就业指导课进行了大量探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本文拟从课程内容建设的视角,结合地方师范院校的特点,探讨如何设计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以望能对此类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及教改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开设背景及现状
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及民众的福祉,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1]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变得日益严峻,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2007年国务院、教育部分别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及《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两份通知。同年,教育部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所有高校2008年起将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2]2007年之前,国内仅有极少数大学如首都师范大学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多数高校是因教育部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2007年后才陆续开设此门课程的。地方师范院校亦如此,且普遍存在着对课程重视不够、专业师资缺乏、教学方法简单、教材内容陈旧、课程流于形式等问题。
二、地方师范院校及其学生特点分析
(一)地方师范院校特点
高校的类别可以从办学层次、教育性质、学科范围三个角度来划分。按学科范围可分为:师范类、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军事类院校等12种类型。[3]师范类大学在我国设置历史最为悠久,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主要是指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目前我国校名带有“师范”二字的大学就有近 120所。地方师范类院校则指办学规模相对较小,生源来源及就业地域主要是本省(地州市)的师范类学院。其具有如下特点。一、办学规模。新建地方师范院校一般都是在2000年左右由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的。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具有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不紧密,应用性专业过少,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不足,办学地域劣势等缺陷。[4]概而言之,地方师范院校办校规模较小,师资相对薄弱。二、生源结构。地方师范院校生源以本省生源为主,虽也有部分省外生源,但比例较低,西部地区地方师范院校情况更是如此。三、办学目标。地方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当地教育事业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使命,以培养能胜任当地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为目标。四、就业单位。主要在当地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而非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或科研工作。综上所述,地方师范类院校具有“地方性、师范性、运用型”三大特点。
(二)基于就业视角的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特点分析
师范类院校由于其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院校,其所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取向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就业取向方面,师范生的就业取向以从事教师工作为主,就业单位主要是中小学、培训机构等各类教学单位。二是社会对地方师范生素质要求方面,由于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主要在教育系统工作,将来主要担负教书育人的使命,这就决定了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尤其需要表达、沟通、组织、协调、读、写、说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就业地域方面,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更多愿意在出生地所属的县、市工作,在家乡不能就业的情况下才选择到临近县、市就业。跨省就业的地域范围多属两省交界地带,仅有少量毕业生因恋爱、家庭搬迁等因素远距离跨省就业。
三、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的问题
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后,地方师范院校陆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普遍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存在着专业师资队伍缺乏、教学方法简单、教材内容与现实脱节、科研工作滞后、课程开设流于形式等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外,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没有围绕地方师范院校“地方性、师范性、运用型”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
(一)重要教学内容缺失。体现在就业指导的内容片面注重信息提供,忽视教育引导。就业指导过程中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忽视对于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5]忽视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岗敬业教育、诚信教育。[6]此外,还有些重要内容如教师礼仪,地方师范院校普遍未开设专门的课程也未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入该项内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专业师资,另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这项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二)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该问题的产生与高校普遍不重视该门课程建设有关。由于无专门的教研室及专业的师资队伍,该门课程的教改及科研工作严重滞后,地方师范院校极少去研究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设计,存在着依赖某本教材授课的现象。目前还没有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专门教材出现,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过度空泛且没有针对性。若高校就业指导教材能像市场营销学那样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师范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撰师范类院校就业指导教材,师范类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无针对性这一问题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四、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地方师范院校及其学生的特点,结合该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地方师范类院校在就业指导课内容的设置上,应围绕“地方性与师范性、实用性与针对性、渐进性与阶段性”三项原则来设置教学内容。
1.内容的设置应体现“地方性与师范性”的特点。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与当地中小学对新近师资素质的要求相吻合,即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有助于学生今后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在此问题上,有的地方师范院校对此很重视,有专门的课程指导学生板书、说课、语言表达等训练。这样的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少设置或不设置针对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反之,若地方师范院校对上述教学技能指导不足,在就业指导课里加入此部分内容就非常必要。
2.内容的设置应思考“实用性与针对性”的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要适用于地方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适用于他们今后的就业领域和服务地域,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度空泛,避免理论讲授过多,实践训练及实践教学过少。
3.内容的设置应遵循“渐进性与阶段性”的规律。学生从进校开始到大四实习找工作,其心智变化较快。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应从大一开设到大四,不应集中在同一学期或学年上完,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同的阶段学到相应的就业指导知识。如大一着重“大学生活调适”、“本专业及其就业情况介绍”、“学业规划制定”等内容的讲解;大二着重“职业生涯概述讲解”、“考研指导及经验交流”、“生涯规划自我设计”等内容;大三着重“职业态度与素养的培养”、“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制度讲解”、“教师礼仪的培养”等内容;大四则针对学生即将就业的情况,重点讲解“机关事业单位的复习及笔试技巧”、“面试技巧”、“大学生就业安全及权益保护”、“求职简历制作”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1.共性版块教学内容
地方师范院校虽有自身特点,但其亦属于高校的一类,故其学生在具有个性特点的同时,也有着其他类型高校学生的一些共性特点。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内容的设置,不可能38个学时的教学内容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院校,必然会有共性内容。如“大学生活调适”、“本专业就业情况介绍”、“学业规划制定”“职业生涯概述、理论讲解”、“考研指导及经验交流”、“生涯规划自我设计”、“职业态度与素养的培养”、“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度讲解”、“求职简历的制作”等内容,是任何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都应给学生讲解的共性内容,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故不再赘述。
2.个性版块教学内容
(1)教师礼仪的强调
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礼貌、礼节及所持的仪表、仪态。“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7]意思是说:礼仪是规范人的行为的,教师则是修正礼仪的,没有礼仪怎么能修正人的行为?教师礼仪课程与公共礼仪课程有共性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该内容的开设不仅能对地方师范院校学生面试起到帮辅作用,对学生今后人生的职业生涯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遗憾的是,地方师范院校对该教学内容的重视远远不够。①据笔者对G省9所地方师范院校调查,无一所院校开设专门的教师礼仪课程,仅有2所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教师礼仪课程内容。地方师范类院校若开设有教师礼仪类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中可不涉及此项内容。若无教师礼仪课程的开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此项内容则非常必要。
(2)教学技能的锻炼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一书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8]教学技能包含导入、教学语言、板书、教态变化、教学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强化、结束、教学组织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在校期间教学技能的培养在其就业的面试阶段对其是否被录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方师范院校普遍开设了针对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技能的训练任务本不应由就业指导课程来承担,但若地方师范院校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重视不够,就业指导课程需适量加入该项内容。
(3)考研指导的强化
考研指导版块的内容本应属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共性内容,之所以将其放在个性内容板块讨论基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仍有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没有涉及考研指导的内容;二是即使在西部地区,很多县一级高中招考教师,已开始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地方师范院校应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继续在学历上深造,以满足今后社会的发展需求;三是地方师范类学生继续求学深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当地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根据G省某校实践,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考研指导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考研率有着重要作用。①笔者所在的学校是G省一所地方师范院校,2013年该校二级学院J学院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改工作,加强了学生考研指导内容。其中4学时是考研相关政策、复习技巧、学校及专业选择等内容讲解,2学时请上届优秀考研师兄师姐现场交流。J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学生人数与2011级学生人数相当,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考研指导内容后,2011届思想政治教育考研上线人数为25人,是上一届考研上线人数10人的250%。
(4)跨专业就业的引导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所培养学生的数量远大于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此类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并非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使得专业模式的培养与实际用人岗位所需知识出现差异性的矛盾。[9]2000年左右我国大量的由地方师专升格为本科的地方师范院校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问题是专业设置的高度重复,部分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超过了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必然导致一些过剩专业的学生不得不跨专业就业。以西南G省为例,该省2015年12所高校(不含三本院校)共计有思想政治专业本科毕业生990名,但2015该省高中、初中及小学仅招聘政治教师465名名(含特岗生)。②数据来源于笔者对G省2011年12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招生数量的统计及对2015该省高中、初中及小学政治教师招聘数量统计。从理论上测算,G省2015年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若要全部就业,将有525名学生跨专业就业,跨专业就业学生比例高达53%。此数据还未将往届同专业未就业参与本年度就业竞争的同学包含在内,若将这部分同学计算在内,跨专业就业同学的比例将会更高。可见,在地方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社会需求不相协调的情况下,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跨专业就业引导是必要的。
(5)就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10]就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胡毅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表现出急功近利,贪图安逸,一切向钱看心理;盲目迷信证书,不加选择地考证背后的盲从心理;缺乏自我正确评价的自卑心理;缺乏自我评价的自傲心理;利用社会不正之风,一味依赖社会关系的心理。[11]除此之外,大学生就业受挫产生的沮丧感、挫败感若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否定自我,自暴自弃的现象,从而导致其就业更难。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加入就业心理辅导内容,有助于缓解地方师范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不够紧密协调这一现状导致学生就业难而产生的挫败感,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理性地处理就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当然,这一问题要得到根本解决最终需要当地经济良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地方师范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匹配等工作的推进。
五、结语
社会每年提供的师范生就业岗位数量,个人或机构很难改变,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所能提供的教师岗位数量,所需求的专业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等因素。师范生就业过程中,其求职心理及求职技巧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求职心理与技巧的锻炼与提升的重任较大程度依赖于就业指导课程来完成。因此,地方师范院校针对此门课程在做好课程重视、师资培养等工作的前提下,思考如何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根据学校自身及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进行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对提升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对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 2007-10-1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高厅〔2007〕7号[Z].2007.
[3]高校类别[EB/OL].[2015-08-0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8qSEqCGdzcssQv8kzKjcnnPvC_gAeuqd3x6thINQXzFTOpfSXKWSqSCgla9j8opz4aCyZtbtHqBPW7z3UBdDK.
[4]罗大玉.专业结构转型是师范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J].大学(学术版),2011,(5):48-49.
[5]严立,赵吉鹏.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70-171.
[6]田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42-43.
[7]荀子.修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8]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张斌,李东.普通高师院校人文社科专业跨专业综合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1,(4):92-93.
[10]曾恒.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11]胡毅.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试[J].咸宁学院学报,2010,(1):151-152.
(责任编辑:徐国红)
An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Job Course in the Local Normal Colleges
YAN An,CHENG Yan-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Guiyang 550018,China)
Abstract:The colleges in local regions assume the mission of training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type of colleg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olleges of other types.An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job cours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and students’attitude towards job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job course and promoting students’job.
Key words:local normal college;job course;design of content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132-04
收稿日期:2015-12-30
基金项目: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范类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2013C017);贵州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贵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贵师院发〔2013〕63号)
作者简介:颜安,男,贵州安顺人,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讲师,贵州民族大学2015级社会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