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疼我的两个人老了
2016-02-14王丹枫
◎王丹枫
世界上最疼我的两个人老了
◎王丹枫
身为资深“城市候鸟”,我跟我的同乡会为费尽周折抢到的一张返乡票开心好一阵子。距离回家的日子越近,我就越容易失眠,辗转反侧,像是害上了相思病。
我在深圳定居的同学说,城市需要发展,满眼皆是机会,却无处有资格成为谁的故乡。城市之内无故乡。我南部小镇的那个故乡,日夜都在超速去旧换新,纵使有一天风景全殊,但是“故乡”这个名词一定还会是我的命门。它所能唤起的温暖记忆,皆是因由那往日的所在,淌着我少年的时光之水,以及现在仍住那儿的父母。
看新闻上说“春运”提前60天售票,父母估摸我的归期,打电话问我是否抢到票了,得到肯定答复,那端传来“那就好”的长叹。我知道,他们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下了。父母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晚7点半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必看,并牢记北京、天津、武汉这三座城市的明日天气——因为那是我们兄弟仨各自定居的城市。天凉了,提醒我们添衣;下雨了,提醒我们带伞;感冒季,提醒我们开窗通风多喝水……事无巨细到快让人腻烦。“晓得了!”我偶尔也会冲着电话那端发脾气,挂掉电话。事后每有后悔,不该如此无礼。但是当天气转凉,父母照旧电话提醒我。不管我多么冒犯父母,父母永远不会记恨我。
自我18岁进城闯荡,每年回家过年,父亲都会很早赶到县城的小站等我。一年一次相聚,我目睹了父亲的头发由乌黑利落到双鬓染上风霜。父亲几乎总是先我一步在人堆里找到我,那时他朝我挥手微笑,笑起来如春风牡丹一样暖人;而现在,他一笑,脸上瞬间荡起万水千山。心里真不是滋味。父亲走在前面,我放慢步子跟着他。他发福了,没走多久就气喘吁吁,一点都没有年轻时的样子。想起早年间跟父亲走夜路,月光澹荡无边,清风掠林拂来,我几乎是连走带跑才能赶上。“不行啊,小子,加把劲!”父亲时不时激我,我气喘吁吁冲到前面,父亲三两步就超过了我,那时矫健高大的父亲在我眼中不知有多棒。
每一次归来,我发现,父母正在以我成长的速度老去。他们越来越容易忘事,拿在手中的东西,一转身,就不记得放哪儿了,急得团团转。晚上陪他们聊天,聊着聊着,我就困了,可他们一点睡意都没有。我回房睡下了,他们的房间还亮着。等我第二日醒来,又听见熟悉的母亲切菜剁砧板的“梆梆”声。我问她怎么起这么早,她说上年纪了总睡不着。我鼻尖一阵阵发酸。父亲早出门遛弯了。吃饭时,母亲还是习惯把好菜留给我和父亲,还是喜欢给我夹菜,为这事我说过她多次。“我的筷子是干净的!”母亲无辜得像个被误解的孩子。
世界上最疼我的两个人老了。我多么希望回到那个年代,父亲壮如虎,母亲爱打扮,他们无需处处照顾孩子的心情,儿女惹毛他们了,当即“开练”,甚至扇你一巴掌,你吧嗒掉眼泪,他们自顾自地提高嗓门对你嚷嚷他们的担忧……那时候他们多鲜亮,简直是我心中的神,因为他们“无所不能”。
对父母,我一路从崇拜、佩服渐变为疏离、怜悯——别说你没有,其实我们都一样。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10期
点读
本文以“回家”为主线,感情真挚,令人潸然泪下。“打电话问我是否抢到票”“看天气预报”“叮嘱我多穿衣服”等细节描写展示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两个人”。父亲的白发,母亲的无辜,让“我”“知道父母真的老了”,他们从“无所不能”的神,变成了需要我们“怜悯”的孩子。“别说你没有,我们都一样”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让人无限感慨,无限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