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播类新闻栏目改革的几点思考
——以《云南新闻联播》为例

2016-02-14林闻娇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联播新闻联播新闻节目

■文/林闻娇

联播类新闻栏目改革的几点思考
——以《云南新闻联播》为例

■文/林闻娇

联播类新闻栏目作为传统新闻品牌,是省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压舱石。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联播类新闻节目面临提升传播能力的压力,需通过改革焕发传统新闻品牌的蓬勃活力。笔者就《云南新闻联播》工作实践中,在提升新闻报道质量、改进栏目制作流程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联播类新闻栏目;改革;资讯品牌

联播类新闻栏目作为传统新闻品牌,往往是省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压舱石。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联播类新闻节目尽管是权威主流,但是仍面临着提升传播能力的问题,传统的“时政报道+主题报道+动态”的惯性编排模式如何突破,报道如何更具吸引力和更有价值,都成为这一传统新闻品牌能否保持勃勃生机所面临的问题。

《云南新闻联播》是云南广播电视台创办最早的电视新闻栏目,是一档日播的综合消息性新闻节目,是云南最权威的电视资讯发布平台。栏目未来的发展,需要着力改进以下方面问题:

1.强化新闻规律来挖掘时政信息资源,打造《云南新闻联播》为云南省最权威的第一资讯品牌

时政新闻是联播类新闻节目最独有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使得这一优势有时变成很没观众缘的劣势。背后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是,时政报道还停留在浅层次,与观众的期待不匹配。

领导出席的活动和重要会议是了解社会变革风云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云南新闻联播》要探索出一条既强化新闻规律,又完成政治使命的报道新路径。对影响重大的领导活动和时政会议要加强策划前置,完善与相关部门的提前沟通渠道,进行议程设置,善于把文件资料梳理重构,强化电视优势来做好时政报道。增加和放大老百姓关注的关键点信息,变命题作文为自选动作,把独有的资源优势打造成第一资讯品牌的信息权威优势。

在全媒体的视野下,把《云南新闻联播》打造为全省最权威的第一资讯品牌,还要努力实现三个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要形成《云南新闻联播》新的报道语态。

语态不仅仅是指新闻解说词接地气,还包括取材视角、镜头的表现力、标题的语态突破,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表现样态。例如,运用新闻连线、记者出镜、记者自己完成配音、生动语态改变,配合记者个性化的报道风格,来增加栏目以及记者的识别度。主播的串词会有更加亲和的表现。《云南新闻联播》包括事件性新闻等也会及时报道,提高栏目公信力。丰富编辑符号,对硬新闻进行软包装,对静态新闻进行动态表达。

第二个突破,是在全媒体竞争情形下,对独家报道和创新报道的考量,建立自己新的评价标准,并用管理制度来加以鼓励。新的评价标准,除了包括时效上的率先报道以外,即便是各路媒体同时报道的同一新闻源,如果我们的报道挖掘了新的角度,发现了别人没有洞察的事实,或者设置议题的报道引起别家媒体跟进,或者引起相关部门积极做出改善,或者报道表达用了贴切而又创新的手段等等,都可以列入鼓励范围。管理制度的鼓励包括稿费分配的倾斜,增加对记者、摄像和技术包装等人员创作热情的保护和业务培训的机会。

第三个突破,是要培育《云南新闻联播》的评论版块,形成栏目观点。

如今是一个需要信息解读的时代,《云南新闻联播》是政治的晴雨表、社会的风向标,其优势在于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如果只有高度和深度的重大新闻来体现,没有观点是尴尬的。与党报党刊的评论要有明显的区别,电视新闻评论更需要用深入浅出的寥寥数语点出新闻事件中蕴含意义,延伸报道的深度,做让观众听得进、有启示的评论。在未来的建设中应该培育不仅有自己的记者观点,还有专家评论员资源,有新媒体链接下的社会各界的舆论场,使评论版块更客观性、更多元化,成为“观点的供应商”。

待评论这块培育成熟时,也可以考虑开设统一命名的评论设置,在年初、年末有致辞;热点事件不缺声,增加《云南新闻联播》的评论板块的识别度。

2.在全媒体的视野下,栏目要搭建更高水平的策划平台,把策划外延扩展为360度,使精品迭出

通过策划打造栏目有特色的“原创报道”。《云南新闻联播》应该说是“命题动作”最多的新闻栏目,主题报道要改变被动等待要求,求“保险”的心态,主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专题策划,做好议程设置。例如,首届南博会举办,我们策划了大型新闻行动,到广西、内蒙古以他山之石经验看云南对外开放发展。第二届南博会举办,策划了《一路向南——南方丝绸之路记者行》。另一方面,成就报道新闻性的表达手段不够丰富的问题。主题报道的“高度”和宏观“深度”浮于表面。要进一步加强策划,更生动、更有洞察力、更创新的议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要建立灵活的选题打包报道小组机制,由策划牵线,进行课题研究和培训,做好功课以更专业的角度打造高质量的精品。这也是在信息资源同质化竞争情况下,解决单兵作战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全面、最深刻、最生动报道的困境,使重点报道、重点栏目在最短时间内实现“1+1>2”的价值。最终目的就是,以高密度和厚度策划形成主题报道的品牌效应,密度的量是有创新表现的,厚度是有质的追求的,报道有趣味和品位,也能找到广度和深度的平衡。

全媒体融合下,策划要从传统的视野拓展到360度的多维视野。通过策划打造有特色的“二次开发”报道。要学习从各媒体海量信息中分析价值选题,进行“二次开发”,从“基础性报道”上升到了第二个层次“拓展性报道”,并增加栏目观点成为“有特色的报道”。也包括对一些与云南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全国性新闻,以及国内外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行本土化处理,扩展了观众的视野。这样即使是面对热点问题,切入的角度是其他大多数媒体不会想到的,长时间的坚持,就会形成特有的期待,遇上热点问题,观众会想看看《云南新闻联播》又是怎么“折腾”的。

策划360度的多维视野还包括要加快栏目与全媒体的融合。在一个选题,策划之初就考虑到“一菜多吃”,利用多维策划,把一道菜吃好、吃精、吃巧。一菜多吃,也包括今后加强与其他频道、与广播合作,互动合作,共赢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沦为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将是今后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云南新闻联播》也应该尝试对衍生产品的多维策划。比如,目前制作的重点栏目、特别节目、还有很多的优秀报道播出后就停下来,只有一维流动非常可惜,今后播出前能否考虑提前加强与广告部的主动合作实现多赢,为提升品牌形象带来无形的价值效应。在栏目播出后,进行素材整理和理论提升,比如制作教学研讨资料等,可用于对新员工、各州市电视台、通讯员、以及院校的培训资料再利用。也可以考虑将年度重点报道在年末或恰当的节点重新整合,打造相应社会活动,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3.提升联播类新闻栏目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高效反应能力

视听兼备,是电视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突出优势。《云南新闻联播》还需要加强对直播快速反映和组织能力,当重大突破事件发生时,能突破时段限制,突破编排模式限制,在事件过程中展开及时报道,增强栏目的权威和品牌效应。

4.巩固强化通联州市、外联央视和兄弟台功能,相辅相成,共赢发展

目前这块工作存在两个“不均衡”情况,一是发稿量数量不均衡。例如,发稿量来看,2015年为例,发稿多的州市台达763条之多,而发稿少的145条。第二是稿件质量不均衡,“硬货”少,“汇编”多,“返工”多,“新意”少。需要升级和完善现有的通联管理和培训,借助地方采编力量把新闻触角延伸至基层。

5.改进管理和运行,推动联播类新闻栏目的高效运作

5.1 在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公平合理的员工评价体系

目前栏目考核评价员工的方式主要是以片级来考量的短期评价,而中长期的评价规划比较少。单项的评价为主,互动的评价少。全媒体形势下,多能人才将会是未来方向,除了采访之外,将会融入更多的事务中来,要把参与事务列入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需要更细致和公平,能维护记者编辑的热情和动力,同时促进个人能力的进展。单项的评价,是领导的打分评价;双向的评价,是领导与员工有互动,甚至可以讨价还价,共同制定中长期规划。互动的沟通增进了解的同时,相互清晰发展的规划。

5.2 在运行方面,栏目需要着手建好“三个库”

第一个是建立自己的专家智库。无论是评论员、还是策划的外脑延伸,还是员工的课程培训,新闻中心需要开发一批符合条件的专家资源。也包括与省委政研室、院校、科研院所加强长期稳定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与我们开展选题研讨等活动,促进栏目的提质增效。

第二是建立优质外援库。新技术的普及,部分草根发烧友还是希望能有平台将自己拍摄的资料展示出来。是不是可以筛选储备一批乐于展开合作的发烧友,作为外援,为一些特别报道或者特别需要提供影像、图片资料,并建立长期联系,延伸我们的触角。

第三是完善素材资料整理储备库。目前媒资系统的资料储存主要是记者对各自报道和素材的储存,如果能有更为强大媒资管理系统,对播出和拍摄素材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并建立详细查询档案,方便查询,有助于资料、声效、音乐在报道中灵活运用,将来会在大跨度表现历史发展的选题或相关专题报道中,发挥独到的优势和传播魅力。同时媒资搜索更细致,方便对栏目数据提取和分析。

总之,提升和完善管理运行,需要进一步打造团队文化,培育发展共识,提升团队使命感、追随感,有团队的进展,有个人的提升,愉快工作。

[1]刘敬源.联播类新闻节目:从形式入手改善电视语态[J].新闻窗,2011(4):67-68.

[2] 贺义廉.论地方联播类新闻的品牌构建——以《湖南新闻联播》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97-99.

(作者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G221

A

猜你喜欢

联播新闻联播新闻节目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