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2016-02-14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水资源系统可变模糊评价新方法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水资源系统可变模糊评价新方法
陈守煜,王子茹
水利工程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水资源系统可变模糊评价新方法
陈守煜,王子茹
根据可变模糊集理论导出的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规律的数学定理——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提出水资源系统新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文中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和水安全综合评价两个评价实例,说明了新方法的原理、模型与计算步骤。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集对分析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理论严谨、模型简洁和计算简便的优点,不仅可用于水资源系统评价,还可应用于多指标多级别其他系统的综合评价问题。
对立统一定理;质量互变定理;水资源;可变模糊评价;模糊综合评判;集对分析
来源出版物:水利学报, 2011, 42(3): 253-261, 270
入选年份:2013
汶川大地震和大坝抗震安全
陈厚群,徐泽平,李敏
该文从大坝抗震安全角度概述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特点,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地震中大坝的震情,特别是震区几个百米以上高坝的震害,初步归纳了此次地震的启迪和教训。对于此次地震后国内外提出和关注的若干问题,诸如:是否要在多地震的我国进行高坝建设;如何评价在我国西部强震区兴建一系列高坝的抗震安全性以及汶川地震是否有可能与紫坪铺及三峡等工程水库蓄水有关等等,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和认识。最后,提出我国高坝水库抗震安全的重点应是防止其严重地震灾变,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汶川地震;大坝震情;启迪教训;抗震安全;灾变防御
来源出版物:水利学报, 2008, 39(10): 1158-1167
入选年份:2013
河流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
董哲仁
讨论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时空尺度。论述了景观、流域、河流廊道和河段4种空间尺度间的关系。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的4种背景系统,即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工程系统。归纳了水文情势、河流地貌、流态和水质等4个主要生境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科学范式和模型的概念,介绍了多种重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提出了描述非生命变量和生命变量之间关系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整体模型。最后,探讨了科学研究对于制定流域管理战略的意义以及相关技术开发的方向。
河流生态系统;框架;结构;功能;尺度;河流地貌;流态;水文情势;连续体
来源出版物:水利学报, 2009, 40(2): 129-137
入选年份:2014
河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高学平,赵世新,张晨,等
考虑反映河流系统的动力状况、水质状况、河流地貌和生物指标状况、河流服务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了河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河流健康状况多层次评价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以海河三岔口河段为例,应用已建的河流系统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定量地从各层次分项指标和总体角度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可为河流管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河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海河
来源出版物:水利学报, 2009, 40(8): 962-968
入选年份:2014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高龙,田富强,倪广恒,等
在新疆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开展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根据不同灌溉定额(375、525和675 mm)及灌水间隔(3.5、7和10.5 d)组合设置7个试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及其对棉花生长性状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主根区土壤含水率自靠近滴灌带的宽行往外至膜间逐渐降低,土壤含盐率则呈相反的规律分布,灌溉期靠近滴灌带的主根区土壤处于脱盐状态,远离滴灌带的土壤处于积盐状态;2)相同灌水间隔下,灌溉定额越大,主根区含水率越高,主根区以下渗漏水分越多,棉花产量提高但灌溉水生产效率降低;相同灌水定额下,灌水间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棉花的生长;3)在试验区的砂性土壤条件下,675 mm灌溉定额和7 d灌水间隔的灌溉制度可获得最大籽棉产量为6816 kg/hm2,375 mm灌溉定额和 7d灌水间隔的灌溉制度可获得最高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33 kg/m3。
干旱区;膜下滴灌;棉花;水盐分布;灌溉制度
来源出版物:水利学报, 2010, 41(12): 1483-1490
入选年份:2014
基于最小熵产生与耗散结构和混沌理论的河床演变分析
徐国宾,杨志达
阐述了最小熵产生、耗散结构和混沌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对河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河流只可能处于近平衡态和远离平衡态。河流处于近平衡态时,遵循最小熵产生原理或最小能耗率原理,其演变过程表现为逐渐趋向于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的相对平衡状态,在相对平衡状态水流的熵产生或能耗率为最小值。当作用在河流上的约束条件发生变化后,河流就会离开原来的相对平衡状态,寻求与新的约束条件相适应的相对平衡状态。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熵产生或能耗率并不是单调减少,而是有增有减,直到新的相对平衡状态,水流的熵产生或能耗率一定是与新的约束条件相适应的最小值。河流处于远离平衡态时,其演变过程可以经受突变,导致河型转化发生。河型转化是在外界条件缓慢变化过程中,超过某一临界值而发生的突变,这种突变相当于热力学中的非平衡相变,因而可以用耗散结构和混沌理论解释河型转化。
近平衡态;远离平衡态;最小熵产生原理;最小能耗率原理;耗散结构理论;混沌;河床演变;河型转化
来源出版物:水利学报, 2012, 43(8): 948-956
入选年份:2014
长江和清江洪水遭遇风险分析
闫宝伟,郭生练,陈璐,等
引入混合von Mises分布拟合了长江上游与清江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的双峰特征,即夏汛和秋汛。随后应用 Copula函数分别构造了两江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及发生时间与其量级之间的联合分布,研究了最大洪水发生时间及发生量级遭遇的风险特征,计算得出两江洪水遭遇的两个峰值点7月15日和9月13日的风险率分别为0.02%和0.008%;并定量估算了7月15日两江洪峰流量达到荆江河段安全流量及最大防洪能力的遭遇风险,其最大风险率分别为6.0×10-5和5.8×10-6。最后,绘出了两江同频率洪水的日遭遇风险图和非同频率洪水在遭遇时间两个峰值点的风险图,可为三峡水库和隔河岩水库进行风险调度或补偿调度提供一定依据。
长江;清江;洪水遭遇;风险;混合von Mises分布;Copula函数
来源出版物:水利学报, 2010, 41(5): 553-559
入选年份:2014
编辑: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