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静:我们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吗?

2016-02-14曹素妨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杨静机器人性

本刊记者 | 曹素妨



杨静:我们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吗?

本刊记者 | 曹素妨

编者按:人工智能时代,机器越来越具有人类所具备的情绪、情感、逻辑思维等,机器正在从感知层走向认知层,机器人的成长也越来越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少年。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领养”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会不会越来越具有“人性”?一段时间后,它会变成让生活更美好的“大白”还是让社会更危险的“艾娃”,亦或是让世界更糟糕的“终结者”?

本期橙媒体实验室,你可以看到“新智元”智库杨静对人工智能的精彩点评,也能看到中外人工智能专家的“对话”,还能看到科大讯飞的“超脑”探索,更能从传媒人的角度窥见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的传媒应用及前景。

从长期来看,人性可能只是机器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人类对机器智能这个大系统的模拟和仿真会逐渐力不从心。

现在专家说深度学习和量子计算是“黑盒子”,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说大数据是机器智能展示的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也是一个道理。

我想,如果有一种选择,人类可以把精神和全部记忆上传给机器,从而在机器网络系统中取得永生与迭代进化机会,可能有些人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人类形体。

目前,对于人工智能争议很多,这也是人工智能的迷人之处,关于它的未来,你很难证明什么,也很难证伪。但关于它未来的讨论,背后的人性和哲学思辨对我们启发良多。

人工智能,我们把她分为两个层面:专用智能和通用智能,专用智能如计算智能,机器早就超过人类了,现在主要担心的是机器在通用智能领域超越人类。但我认为担心和焦虑都不能提供解决方案,就像马夫担心汽车的发明一个道理,多数马夫必然要转行,或者当司机,或者从事其他行业。

我正在给一部日本人工智能译著写序,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分为两派,宇宙派和地球派,专家见面打招呼,先问对方是哪派。宇宙派主张一切为了智能发展,牺牲人类利益也是应该的,地球派则以人类利益为核心。智能进化也要以人类为中心,不能超越。

目前全球范围内,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人只有一个,业界对此仍有很多质疑,这个软件机器人以一个克罗地亚少年的身份回答问题,所以更有迷惑性。

目前的机器人智能程度,还是取决于它所储存和可以搜索的数据库,还不能做创造性的回答和联想。例如日本的高考机器人,物理成绩仍然不及格,但语文、数学等成绩已经超过日本高中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因为物理需要推导和推理,而且题目中的公式等比较抽象,计算机不容易理解。

警惕人工智能,是因为人类历经数十亿年的进化,而计算机对人类文明的颠覆可能只需要几个世纪。有可能人类社会对此准备不足,伦理、法律各方面都有空白,出现破坏性意外,可能难以应对,从这个角度来看,需要是我们警惕的。

曾持“ 人工智能将导致人类走向灭亡”观点的英国天文学家马丁·里斯现在也开始对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

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认为,现在为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担忧,就像担心火星上人口过剩一样遥不可及。

乐观的哲学家格雷·斯科特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到2018年,自动化将遍及世界,承包无聊或危险的工作,辅助人类做有趣的事情。在不远的未来,机器更将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让二极管去算账,让女会计成为诗人。

Orange Media Lab橙媒体实验室

猜你喜欢

杨静机器人性
机器狗
传统与现代的“吟唱者”
机器狗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农 忙
人性的偏见地图
未来机器城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美联储加息的产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