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自我剽窃的研究现状综述
2016-02-13■孟月
■孟 月
1)新乡医学院期刊社《新乡医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453003
2)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453003
目前,学术不端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其不仅违背了科学精神,也影响了科学的信誉度。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剽窃(plagiarism)、虚假署名、第三方机构代写代发等[1]。其中剽窃指的是使用别人的观点、方法、结果或文字而没有给出恰当的标引[2]。Cross[3]提出不合理使用属于他人的作品是剽窃,部分复制自己之前发表或出版的著作而没有进行恰当的引用也是剽窃,称之为自我剽窃(selfplagiarism)。有研究者认为自我剽窃术语自相矛盾,站不住脚[4]。因为根据剽窃的定义,主要指使用他人的作品,而不是自己的。那么,在作者新的文章中使用自己之前研究的内容是否属于自我剽窃(自我抄袭)?或者使用哪些内容、使用多少算抄袭?在什么情况下被认为是合理使用而不被界定为自我剽窃?基于这些问题,作者以“selfplagiarism”“multiple submission”“text recycling”“salami publication”“自我剽窃”“重复发表”“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等为关键词在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9月。通过阅读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多数是针对自我剽窃的某种具体形式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缺乏全面的、系统的对自我剽窃进行阐述。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自我剽窃的定义、类型、如何判断自我抄袭、如何预防自我抄袭及发现后的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作者、编辑人员提供参考。
1 国内外关于自我剽窃的界定
目前,国外文献中关于自我剽窃的定义主要有:(1)自我剽窃又名“再循环欺骗”(recycling fraud),是指重复使用作者自己作品中重要的、相同的或近乎相同的部分内容而没有告知或说明这样做了或没有引用原文献[5-6];(2)逐字逐句或近似逐字逐句的再利用自己已取得版权作品的部分重要内容而没有引用原文献[7]。国内已发表的文献未对自我剽窃进行明确的定义,多数是将某些具体的类型界定为自我剽窃。2012年12月,中国知网发布了《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8],该标准中将以下几类学术不端类型界定为自我剽窃:①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却不加引注;②合作作者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其中一个作者)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却不加引注;③在论文中使用自己已经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中的内容,却不加引注;④论文的主要内容源于自己已经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却不加说明。以上几种说法是目前检索到的较为明确的典型的定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表述不同,但意思类似的关于自我剽窃的说法,比如:作者在新的作品中重复使用他们以前的作品或数据,且没有告知读者这些材料已经在其他地方发表了;作者在后续文章中重复再利用其以前的作品中的部分内容;重复利用以前已发表的作品,包括“几乎相同的方法、文献综述、讨论和其他类似或相同的文本材料”;复制自己的作品而没有正确注明出处;在新作品中重复再利用老作品等等。以上各种关于自我剽窃的描述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一样,是指不恰当的使用本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无论是部分使用还是全部使用,都是不合理的,不能被接受的。
2 自我剽窃的类型
用来描述自我剽窃的术语有很多,国外有研究者将其进行了归纳[9],一种是直接用自我剽窃(selfplagiarism或self-copying)这个词,其他表述形式有文本再利用(textual re-use或text recycling)、重复投稿(multiple submission)、重复发表(multiple publication或duplicate publication或repetitive publication)、同时投稿(simultaneous submission)、再出版(republishing或 republication)、多余发表(redundant publication)、二次发表(dual publication)、分割发表或腊肠式发表(salami-slicing或salami publication或 sausage slicing或segmented publication或fragmented publication或divided publication)、隐蔽的重复发表(covert multiple publication或 covert duplication)、内容扩充式发表(‘meat extenders’或 augmented publication)、重叠发表(overlapping data/publication)。国内学者有的称之为“自我剽窃”,有的称之为“自我抄袭”,还有“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自我复制”等称谓[10]。从这些术语我们可以发现,这正是自我剽窃的不同表现形式。基于此,国内外学者将其进行了分类总结。国外学者将自我剽窃归纳为4种类型[2],国内学者将其归纳为6种类型。
2.1 国外学者关于自我剽窃归纳的类型
(1)重复(多余)发表(duplication or redundant publication)
指的是作者将完全相同的或几乎完全相同的2篇稿子投给2个或多个杂志。这种情况目前在国内比较常见[11-14],有些作者为了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或为了增加论文被录用的几率,将同一篇文章或把内容略做改动后的2篇文章同时投给不同的杂志,或间隔较短的时间内投给不同的杂志,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还有部分作者将同一个研究的作者的顺序改变后再次投稿,这种方式从作者的角度看能让更多的人受益。重复发表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将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中的表格或图片直接搬过来用在新的文章中。这种形式不容易被发现,目前学术界常用的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尚不能完全检测表和图片中的内容。
(2)补充发表(augmented publication)
指的是作者在已经发表的文章中补充新的数据,重新计算结果,然后改变文章的题目和研究目的,作为一篇新的研究论文进行发表。使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检测这种文章时会发现,重复的内容主要在方法部分,这就会误导编辑和读者,使他们认为这只是技术性的剽窃。通常编辑会考虑发表该篇文章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作者参考了之前发表的文章;二是重复的方法部分的内容无法再用任何其他形式来描述;三是作者明确说明了新稿件包含的数据来自先前发表的文章。由于它不是逐字逐句的抄袭,需要根据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判断。所以该类型不容易被发现。
(3)分割发表/“腊肠式发表”(segmented publication/salami publication)[15]
指的是某些作者没有把一个较大的研究以一篇独立的文章来发表,而是把该研究分割为几个小文章来发表。有人将之形象的称之为“腊肠切片”。该种形式也称为“拆分发表”,其具体表现为将同一研究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投给不同的杂志发表,这样同一作者(群)的多篇论文在行文上不同,但实质上基于同样的数据、资料并给出相似的分析和解释。这种现象更隐蔽,更具欺骗性,不易被发现。
(4)文本再利用或文本循环利用(text recycling)
指在新的文章中使用已经发表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即部分相同文本内容出现在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中。这种类型剽窃很容易被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检测到。但并非所有的文本再利用都是自我剽窃,文本再利用分为合理的再利用和不合理再利用,不合理的文本再利用归入自我剽窃范畴。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遇到文本重复使用的情况如何判断是否属于自我剽窃?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综合判断[16]:①重复使用文本的量。一般来说,重复使用的内容越多,自我剽窃的可能性越大。关于这方面由于论文所属学科不同及论文类型不同,所以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很多期刊都制定了自己的界限值。Samuelson[17]在1994年提出将30%作为警戒线,《英国医学杂志》(BMJ)[18]、澳大利亚版权法[9]均将10%作为可接受的标准。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以50%作为标准,超过该标准认为属重复发表[19]。有些时候重复数量虽小,但重复部分却是作品的核心和实质,或者重复部分在原文章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却构成新文章的重要部分或实质部分,同样也属于自我剽窃。②重复使用的文本出现在文章中的哪个部分。a)前言或研究背景部分出现文本重复使用是不可避免的。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继承性和关联性,特别是某篇文章是好几个相关研究主题之一,一定程度的自引是作者研究工作连续性和承接性的反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者进行了恰当的引用,前言部分出现重复的内容是合理的、可以被接受的。编辑需要注意的是重复使用了多少,另外就是是否标注了引用。b)出现在方法部分。通常情况下用来描述某种方法的方式或文字很局限,因此方法部分出现文本的重复使用较常见,多数情况下也是可接受的。特别是当作者使用某种技术时(这种技术在很多文章中都出现),且这种技术方法很有必要在文章中被描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重复使用文本内容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医学研究中常用到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如果作者在之前的研究中描述了该方法,在新的研究中再次对该方法进行描述,那么这时的文本重复使用是合理的,不属于自我剽窃。编辑需要根据自己的辨别力和该专业领域的知识来决定重复使用多少能被接受。c)出现在结果部分,几乎都不能被接受,编辑发现结果部分的数据与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一样的话,首先要考虑重复发表的问题。d)讨论部分出现一定量的相同或相似内容一般是可以接受的。讨论的内容通常是对当前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如果讨论中出现大量与已发表研究相同的内容也是不能被接受的。e)出现在结论部分是绝对不能接受的。③文章类型是研究性的论文还是非研究性的论文(比如综述性论文)。④是否侵犯版权。
2.2 国内学者关于自我剽窃归纳的类型
国内有研究者将自我剽窃的类型概括为“原封不动”“老调新弹”“改头换面”“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简单重复”“边缘引用”等6种类型[20-21]。
原封不动指内容、形式基本不变,大范围地使用己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中的数据且没有进行标注,这种类型最容易识别;老调新弹指在没有进行新的学术研究的情况下,将自己已经发表的论文重新回炉加工,变换语言和段落或将其他因素稍作调整重新建立模型等对文章作少许改动后再次发表;改头换面是对原论文的外观重新包装,调整文字表达方式,对原文段落或观点进行适当压缩或增加,调整一些无关痛痒的观点和思路,而主要内容不变;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是将科研成果的有效内容分割为若干最小可发表单元,将一个完整的模型建立、试验设计、求解步骤和结果分析化简为繁,分别进行赘述并发表多篇论文或将已发表的几篇论文合并、压缩成一篇新的论文;简单重复是采用相同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一样的过程和思路建立分析模型,对不同事物进行评价;边缘引用指作者在参考文献处标注了被引来源,但被引内容己构成新论文的核心部分。
3 自我剽窃带来的危害
自我剽窃对作者、读者、编辑部及编审人员均带来不好的影响。(1)增加编辑系统的工作量,浪费期刊的版面资源[22-23]。当作者将这种文章投到一个或多个杂志时,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就要花费时间来登记、打印、审阅该篇文章,增加了编辑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将文章送专家审阅,审稿专家也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审稿并给出审稿意见,同样增加了审稿人员的工作负担。如果在投稿阶段,经编辑部和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后发现是自我剽窃的稿件,那么花费在这种稿件的时间无疑是浪费了。如果在投稿阶段没有被发现,并且被录用了,那么,由于杂志版面有限,要发表该篇文章,编辑部不得不拿掉其他作者的文章或延迟发表其他人的文章[18]。还有一种情况,当作者将同一篇文章以同一语种投给不同的杂志或翻译成其他语种分别在国内和国外进行投稿,如果该篇稿件被这些杂志都录用了,那么作者就会以各种理由把投到级别相对低的稿件给撤掉,那么该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2)给个人及其所在研究组或机构带来不好的名声[22-25]。如果他们重复使用了数据或文本内容,那么有人就会质疑说怎么能相信他们这个研究组发表的其他任何东西。一些名校的学生因为自我抄袭或重复发表被撤稿的话,将会引起社会舆论对该高校的高度关注,严重损害了机构的名誉。同时,期刊也会对该机构的其他研究人员的后续投稿或已经发表的论文产生怀疑。有些编辑部将该作者列入黑名单,当其再次投稿时,首先质疑该文章,甚至直接拒收该作者的稿件。(3)自我抄袭还有可能侵犯版权[22]。在没有获得出版者许可的情况下重复使用材料、重复发表文本内容或图片可能是一种侵权行为。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应事先征得编辑部的同意。如果恰当的进行了引用且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先前发表的数据是能被重复使用的。(4)在严重的情况下,原稿被撤销并作为典型放在网站上展示(比如Retraction Watch网站)[22]。(5)重复发表的研究会导致错误的Meta分析(Metaanalysis)结果[26-27]。对于医学研究,在进行 Meta分析时,有可能没注意到该问题将同样的数据结果计算2次或多次,从而导致错误的评估了研究结果。这样就歪曲了临床决策的证据,对医疗保健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给患者带来潜在的伤害。(6)给文献的查阅读者带来负担[28],浪费研究者的精力和时间,提高其阅读和鉴别的成本。比如某个研究者要进行某个方面的研究或对某个研究热点准备写篇综述,这时候就需要查阅国内外的文献,如果同一个研究在不同的杂志发表,或以不同的语种发表,那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检索这些文献,另外在获取文献的时候,有些文献的全文是不能免费获取的,需要付一定的费用才能拿到全文,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对同一个研究付2次或多次钱,给读者带来经济损失。(7)浪费学术资源;使研究者沉迷于自我剽窃而无暇研究和思考,消磨学术创造力;浪费国家科研经费;制造学术泡沫和虚假繁荣;扼杀其他研究者的学术积极性,挤占他们的生存空间;歪曲学术要素的真正来源(原始时间和出处)等[23]。
4 自我剽窃存在的原因分析
4.1 作者方面的原因
作者对研究成果的量的追求,使得他们不惜冒着被冠上学术不端的帽子的风险,将同一个研究重复发表在不同的杂志,或将一个完整的研究拆分成多个研究进行发表。另外,为了增加文章被录用的几率或提高论文档次,作者将同一篇文章同时或先后投给几家不同的杂志而没有告知编辑部。比如作者即将进行职称评定、课题结项或研究生即将面临毕业,这时发表论文数目的多少及期刊档次高低决定了作者的晋升或毕业与否。由于时间紧急,各期刊发表周期长短不一,迫于压力,采用一稿多投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8]。还有部分作者初次撰写论文,对自己的文章没有信心,不知道自己的稿子能达到哪些期刊的要求,加上现在期刊一般都采用网上投稿,投稿的成本基本为零,因此,这些初出茅庐的作者到处投稿。还有部分作者的稿件时效性很强,一旦未被录用,作者再想另投他刊,文章的内容恐怕已经过时了[28]。之所以没有告知编辑部是因为一部分作者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文章是自己的,没有剽窃别人的文章,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不算剽窃,不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当的[29],另一部分作者是明知故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编辑部不会发现。作者的这些行为究其根源是当前的职称制度和学术评价体制造成的[27]。一是,1986年我国人事部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于是,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等很多机构都需要进行职称评定,评定的条件都跟发表文章挂了钩,而且很多单位评定职称的时候都以数量为基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一稿多投”“一稿多发”“拆分文章”“变相重复发表”等。很多人为了赶在评职称前多发几篇文章,“一稿多投”在所难免。二是,1995年开始高校“2ll工程”“985工程”引发了“学术大跃进”问题。三是,高校和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对学术研究人员的考核评价,往往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硬性规定研究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要发表多少论文,并将论文发表的数量与所得经济报酬、福利待遇密切挂钩,迫使那些不容易完成任务的人或者想占便宜的人以不正常的手法来应对量化的考核。
4.2 编辑方面的原因
第一,当作者将一篇较长的文章投到编辑部后,编辑往往会联系作者并告知作者本杂志的投稿需要限制在几个版面或多少字数以内,让作者压缩内容,或者直接建议作者将文章拆分为几个短的文章来发表[24]。拆分文章的结果无疑是影响了研究的完整性,以及不能显示各研究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在医学界,为了提高临床试验的报告质量,国际上很多杂志遵循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声明。目前,国际上已有几千家医学期刊将CONSORT声明引入稿约,指导作者规范稿件内容,同时,CONSORT声明的“解释和细节”可作为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审阅、评价稿件的工具[30]。第二,编辑部审稿周期,出版周期普遍较长,作者权益得不到保障[31]。学术期刊在审稿的时候多数需要请专家对研究内容进行把关,有时还需请2位以上专家进行审稿,这样就会增加审稿的时间。专家审稿时滞是编辑工作中最难控制的环节,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往往是编辑部不能控制的[32]。这样一来,作者稿件投出去之后,往往要等待数月、半年、甚至是1年多才能获得稿件是否录用的最终结果。作者为了避免漫长的等待后却获知稿件被淘汰了,需要重新改投他刊,继续漫长的等待这种结果,往往会选择将稿件同时投给几家杂志以增加被刊用的概率。第三,编辑任务繁重,对稿件的处理进度不能及时与作者沟通,即使录用了也未能及时通知作者,这是导致一稿多投的重要原因[28]。
4.3 法律方面的原因
法律方面,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条看似是对一稿多投的规范,似乎可以在防范作者进行一稿多投的行为的同时督促期刊社的审稿效率,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的存在,“大部分期刊都另有规定且远超出30天审稿期,而作者对其规定又不得不认同,这就造成这项条款对作者实际上失效”。并且,该条并未指出违反这一规定会有怎样的后果,即在这一法条下,作者一稿多投虽然违法却没有后果,期刊社通过自身的“征稿启事”回避了法定的审稿期限亦不存在法律上的不利结果[33]。
5 针对自我剽窃的处理措施及防范措施
5.1 处理措施
自我剽窃的行为一旦发生,不仅浪费编辑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侵占杂志的版面,从而影响其他作者文章的刊出,还浪费读者的时间去阅读这些文章。严重者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并且一旦被发现,也会给自我剽窃者本人及所在团体带来不好的影响。目前,期刊社或编辑部越来越重视自我剽窃,对已发生的自我剽窃给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国内外常见的处罚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34-37]:(1)退稿。在投稿阶段,一经证实作者来稿为重复投稿,将立即退稿。有些杂志在退稿的同时会向作者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国外有些杂志还会对所有相关作者的来稿均予退稿。(2)撤稿。对于已经刊登出来的自我剽窃文章,一经核实,将在杂志上发表撤稿声明,在声明中刊出作者姓名、单位及处罚措施。(3)谴责作者,并联系作者单位和基金资助机构。(4)双向链接原文,并提醒此文章存在剽窃行为。(5)PDF全文的每页上都印上一稿多投的标记。(6)永久或期限性地拒收所有相关作者署名或挂名的稿件。(7)如果作者是学会会员,可能取消会员资格。
5.2 防范措施
无论如何处罚,自我剽窃对编辑、作者、读者及社会带来的损失都是无法挽回的,与其等发生后进行处罚,不如将其扼杀在发生的摇篮里。针对该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防范措施,现将其归纳如下[23,29,34,37-39]。
(1)加强宣传。各期刊可利用自己的杂志或网站等平台,经常性的刊登有关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等自我剽窃的消息,并在醒目的位置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对自我剽窃的立场。定期刊登稿约,履行告知义务。(2)在刊发前利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对稿件进行筛查,预防自我剽窃的发生。目前多数杂志采用的方法是在审稿前进行检查。有学者建议在刊出前和刊出后都要进行检测[37]。(3)先收费再处理文章。对于经过审稿拟录用的稿件,先通知作者交版面费,收到费用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文章。实践证明,先行收费是制约一稿多投行之有效的方法。(4)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尽量缩短作者等待的时间。无论稿件是否录用,都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作者。(5)对录用的稿件,与作者签订出版(或使用)合同或承诺书,明确提出许可使用的条件,并说明对作者违反合同的处罚。(6)弥补法律漏洞。《著作权法》并未规定作者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为一稿多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7)改革现行学术评价制度。建议以论文质量而不是数量作为评价学术水平标准。(8)其他措施。比如让作者参与到清样的校对,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同行间的沟通与交流,同类期刊发表联合声明,列入黑名单等等。
综上所述,自我剽窃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目前尚未有哪种方法能完全杜绝其发生,这就需要作者、编辑及政府方面的共同努力,将其降到最低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 王晓蕴,缪宏建.科学构建学术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长效机制[J].廉政文化研究,2015(6):48-53.
[2] Juyal D,Thawani V,Thaledi S.Plagiarism:an egregious form ofmisconduct[J].N Am JMed Sci,2015,7(2): 77-80.
[3] Cross M.Policing plagiarism[J].BMJ,2007,335(7627):963-964.
[4] Broome M E.Self-plagiarism: oxymoron, fair use, or scientific misconduct[J].Nurs Outlook, 2004,52 (6):273-274.
[5] Gnanavel S.Self-plagiarism:the latest ethical dilemma in biomedical research[J].Indian J Psychol Med, 2014,36(4):448-449.
[6] Culley TM.APPS's stance on self-plagiarism:just say no[J].Appl Plant Sci,2014, 2 (7): 1400055.
[7] Collberg C,Kobourov S.Self-plagiarism in computer science[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5,48(4): 88-94.
[8]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2-12-28) [2016-03-14].http://check.cnki.net/Article/rule/2012/12/542.html.
[9] Bretag T,Mahmud S.Self-plagiarism or appropriate textual reuse[J].JAcad Ethics,2009,7:193-205.
[10] 肖仕刚.“自我剽窃”现象剖析及其治理路径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5):88-90.
[11] 孙宽.科技期刊常见退稿原因及退稿艺术[J].编辑之窗,2007(6):78-80.
[12] 程剑侠,李来福.《世界胃肠病杂志(英文版)》42例初审退稿浅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80-181.
[13] 王炳彦,董海原.科技期刊常见退稿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以《中国药物与临床》为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8):1154-1156.
[14] 吴培红,冷怀明,汪勤俭,等.防范科技论文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实践与思考[J].编辑学报,2009,21(5):434-435,436.
[15] Das N,Panjabi M.Plagiarism:why is it such a big issue for medicalwriters?[J].Perspectives in Clinical Research,2011,2(2):67-71.
[16] BioMedCentral: How to deal with text recycling.http://media.biomedcentral. com/content/editorial/BMC-text-recyclingeditorial_guidelines.pdf.
[17] Samuelson P.Self-plagiarism or fair use?[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4,37(8), 21-25.
[18] British Medical Journal.Redundant publication.http://resources.bmj.com/bmj/authors/article-submission/publication.Accessed 2 July 2009.
[19] 李贵存,刘小梅.委托办中华系列杂志一稿两投重复发表的现状与对策[J].编辑学报,2001,13(5):292-293.
[20] 赵丽莹.科技论文自我剽窃的识别[J].编辑学报,2010,22(1):29-30.
[21] 徐文杰.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与识别遏制自我抄袭[J].传播与版权,2015(10):29-31.
[22] Bonnell D A,Hafner JH,Hersam M C,et al.Recycling is not always good: the dangers of self-plagiarism[J].ACS Nano,2012,6(1):1-4.
[23] 许辉猛.论文自我剽窃的法律规制[J].科技与出版,2012(2):46-48.
[24] Das N,Panjabi M.Plagiarism:why is it such a big issue for medical writers?[J].Perspectives in Clinical Research,2011,2(2):67-71.
[25] 秦慧娟.基于SCI的论文撤销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6] Kravitz R L,Feldman M D.From the editors’ desk: selfplagiarism and other editorial crimes and misdemeanors[J].JGen Intern Med,2010, 26(1):1
[27] 林清华,王薇,徐用吉.编辑应换位思考一稿多投的现象[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1):82-84.
[28] 刘延玲.“一稿多投”的背后——从“一稿两投”、“一稿多投”到“一稿多发”、“重复发表”[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1):45-53.
[29] 郭帅,宫平.一稿多投的成因与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4(4):106-108.
[30] 程翠.合理应用CONSORT声明提高医学期刊质量[J].今传媒, 2013(2):115-116.
[31] 刘丽娟,刘炜.“一稿多投与二次发表”的复杂性分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3,34(4):126-127.
[32] 陈曦,陈静,姜惠莉,等.学术期刊重复发表的编辑因素[J].编辑学报,2002,14(6):415-416.
[33] 宋维志.学术论文一稿多投问题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90-95.
[34] 汤代国.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69-171.
[35] IEEE Periodicals Transactions/Journals Department.IEEE Transactions, Journals, and Letters information for authors[EB/OL].http://www.ieee.org/portal.cms_docs/pubs/transactions/auinfo03.pdp.2010-07-10.
[36]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Flowchart:what to do if you suspect plagiarism(Suspected plagiarism in a submittedmanuscript)[Accessed July 19, 2014].http://publicationethics.org/resources/flowcharts.
[37] 金伟.学术期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防范与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396-399.
[38] 陈静.学术期刊重复发表的异化形式及阻断策略[J].编辑学报,2007,19(4):282-283.
[39] 杨秋霞.以利益平衡为出发点合理规制一稿多投[J].中国出版,2013(1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