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小说中冥官类型分析
2016-02-13程广昌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程广昌(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唐人小说中冥官类型分析
程广昌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冥界题材的故事类型占据了唐人小说不小的比重。在这些冥界题材的作品中闪现着各种各样的冥官角色,他们或是审判,或是勾捕鬼魂,或是作为最高统治者治理地府,更甚者掌管人间姻缘。这些形形色色的地府官员们构成了唐人小说众多形象中一群引人注目的角色。鉴于前人对此类形象研究不多,分类混乱,所以对其作简要归纳分类,以便更清晰调理地理解各种形象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唐人小说;冥官形象;月老
唐人小说中有许多幽冥地府题材的作品会涉及到许多冥界的统治秩序以及推动这一系统运行的冥界官员,他们或为审判,或为记录的文案,或为勾捕的小吏,甚至还有许多只是奉命执行地狱审判结果的小卒。这些角色构成了唐人小说中一种独特的冥官形象。由于对其归类要用到许多具体文本,而在唐人小说作品集的整理工作方面,许多大家都整理出了很多选集、全集。文中所引文本均出自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李时人编校的《全唐五代小说》,不再一一出注。
一、唐人小说中冥界的界定
在先秦时期宋玉的《招魂》中就已经出现了充斥着夜叉、罗刹、剑山等令人惧怕事物的“地狱”世界,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黄泉、土府、幽冥等概念。在《左传》中,郑伯与其母姜氏的黄泉相见很明显地显示了当时人死之后入黄泉的观念。同样,古人也创造了死后归天的说法,而且这种死后归天的待遇明显有着较高的门槛,一般会有吉的寓意在里面。《诗·大雅·文王之什三之一》就有“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在帝左右”,朱熹对此的注是“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可见,这是一种吉祥的待遇,而文王的身份也暗示了只有那些生前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归天。
而“地狱”则是来源于佛教。佛教中关于地狱的描述是这是一个存在于地下的世界,而且狭义的地狱是一种惩罚地界。这个世界的主宰就是我们常说的阎罗、阎罗王、阎魔罗,此外还有其他多种称号。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是阎罗及其统治的众官僚们存在的世界,人死之后,生前在阳间所做善恶在这里会得到审判,这是一个佛教轮回中的中间站点。而这个佛教经典中的地狱世界和中国的文化结合之后,就变得有很强的中国本土化特色了。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界定:唐人小说中的冥界就是相对于活着的人生活的现实世界的一个幽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许多的冥界官员,他们是这个世界的统治阶层,除了可以决定人们死后亡魂的遭遇之外,更有甚者还可以影响生人世界中人们的命运和生活。
二、唐人小说中的冥官类型及其形象
唐人小说中的冥官一般多为幽冥之界的管理人死之后亡魂的官员,他们大多也都是和鬼魂打交道,所做的工作一般也是审判鬼魂,对鬼魂以后的去向作出裁定。但是许多文本中的“月老”也自称来自幽冥世界,他们一般所做的工作就是为人世间的男男女女牵上红线,人世间男女的姻缘就是由他们注定的。所以,主要冥官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冥界之王——阎罗王/泰山府君
幽冥地府中的最高统治者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一般是泰山府君或者称太山府君。泰山冥府在佛教传入之前成为古代中国人死后主要的归所,而且这种解释流传也比较广泛,为民间大众所接受。泰山地府作为人死之后灵魂的归集地,俨然解决了人死之后去哪的焦虑。而且这里有着类似于人间统治秩序的官僚机构,在这一套统治机构中,泰山府君是作为最高统治者而存在的。“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之孙,主召人魂魄”。天帝之孙的说法也让其具备了些许正统的色彩,在许多文本中,泰山府君下属有许多听命于他的官吏。
下面举例在众多的作品中对阎罗或者泰山府君着墨较多的《纪闻·李思元》篇,其主要讲的是李思元讲述了在他暴死昏迷期间自己被勾捕到地府的经历。一同被勾捕的还有另外两人,“城门数重,防卫甚备,见王居有高楼十间,当王所居三间高大,尽垂帘。”这一段描写的冥王的居住环境的情况,城府深深,而且有各种卫兵把守防备。这种深宫王府的描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人间帝王的居住场所,如果环境是世俗化的人间景象,那么居住在这里面的冥王及其他的下属官僚们的行为方式离人世间那一套也就不远了。接着看到一位“金章紫绶,形状甚贵”的人被领着去见冥王,“王见起,延至帘下贵人拜,王答拜,谓贵人曰‘今既来此,即须置对,不审在生有何善事?’贵人曰:‘无’,王曰:‘在生数十年,既无善事,又不忠孝,今当奈何?’因蹙曰:‘可取所司处分。’贵人辞下,未数级,忽有大黑风到帘前,直吹贵人将去。……王见伫立,谓阶下人曰:‘此是业风,吹此人入地狱矣。’官因白思元等,王曰‘可以捻筹定之。’……二人开绢,皆有当使字,唯思元绢开无有。王曰:‘留二人,舍思元。’”这一部分描写了冥王审判的具体情形,而且还描写了审判结果的执行。强调受审人的“其状甚贵”大概是想暗示无论人间多么尊贵,生前善恶之事会在这里受到一致公正的审判。而地府要选官也需经过冥王的同意,有趣的是在这之前,接见三人的两个鬼吏曾主动向三人索贿,“能遗我钱五百万,当舍汝”,唯有李思元答应了,所以结局是李思元复活而另外两人则留在了地府。虽然在选人的过程中是冥王决定选择方法,但是这背后的事情不知他是否知道,所以这也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对人间帝王的讽刺。
总结来看,冥王大致是幽冥之界的最高统治者,有一众部属听命于他,并且可以审判生人死后的鬼魂。但是世俗化的描写暗示了冥王也并不一定能保证人人平等。
2.审判断案——判官、主簿
另外一种就是冥王之下的中层官吏了,他们大多是担任判官、主簿、文案经纪、使典、典吏等官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花样繁多的官职名称之下,其实他们的职能大抵相似。《李友》中就有“太山有两主簿,于人间如判官也”,都是查找文簿,审判鬼魂或是为审判提供建议等。此外,还有太阳都录太监、记室、府记室等功能任务大致相似的官职,许多入冥故事中都有这种审判或是协助审判的冥官。
如《宣室志·侯生》篇,写了侯生的妻子韩氏曾梦中入冥的故事。“韩氏尝夕梦黄衣者数辈,召出其门……至一官署。其宇下列吏卒数十辈,轩宇华壮,人物极众。又引至一院,有一青衣,危冠方履,状甚峻峙,左右者数百,几案茵席,罗列前后。”梦中韩氏被黄衣吏召至一官署,这个官署当然就是类似于地府之类的空间了,然后又进入了一个院子里,这个就是判官所在了。韩氏所见这位判官穿着青衣,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方履,看上去威严无比,这种情形给人一种公正无私的印象。而且左右还有数百人坐成了好几排,让人感觉这是一个严肃庄重的地方。但是这种情景布置也很类似于对人间官衙的描写。判官是如何判案的呢?原来有一个穿戴富贵的卢氏妇人说自己前世为官被韩氏诬陷致死,现在来申冤,所以韩氏才会被勾捕入冥对质。但是判官却也没有听从卢氏的一面之词做出偏颇的判决,“青衣者谓卢氏曰:‘汝之冤,诚如是矣。然韩氏固未当死,不可为也。’遂令吏出案牍。吏曰:‘韩氏余寿一年。’”于是判官就让她回去,不要久留了。这里,判官的判决是要遵循天定的,因为地府的案牍上早就定好了韩氏的寿命长短,这里体现了一定的命定观念。但是判官的判决却仍可以说是公平的,因为韩氏毕竟只剩一年寿命,而且小说的后面也提到韩氏一年后就死了。
像这样的判官还有很多,如《玄怪录·董慎》中的描写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判官是由生人担任的,他们平时在阳间为人,只有需要审判鬼魂的时候才去冥府断案,一般这种角色在人间多为官吏,而且公正严明者居多。《朝野佥载·夏荣》篇就是这样的例子。
3.下层鬼使——勾人小吏
这种勾人小吏大多在故事中担任一种穿连引线的作用,一般都是在故事的开始部分就出现了,把要入冥的人勾捕或召唤进入地府。这种勾人小吏一般勾捕鬼魂都会有上级的命令,一般是“持牒”、“奉贴”或直接报出命令“王追”、“王使追”、“府司召郎”等,对于他们的衣着状貌也只是提一下穿衣颜色,所以就成为了“黄衫吏”、“紫衣使者”、“绿衣者”的不起眼角色。这种受命而来的设定就表明了他们的下层地位,而现实中,下层吏卒索贿、勒索等恶习也会在他们身上出现,更深层的还是反讽社会。
如《集异记·沈聿》篇中对这种小吏的塑造尤为突出。沈聿被勾至地府的全程都有两吏跟随,“见二黄吏谓聿曰:‘府司召郎。’……二吏呵驱甚迫……至一城署……吏导入北门,止聿屏外。入云:‘追沈聿到。’”沈聿被勾捕的路途中二吏是坚决的铁面无私,起初沈聿拒绝跟随二吏走,但是“二吏坚呼”,且在路上还非常严肃地呵斥沈聿。但是到了地府之后,沈聿在听到严厉的判官判案的声音后恐惧地逃跑躲到了一个厅内,见到一个紫衣贵人,这个人恰巧是沈聿的亲戚“吾而祖舅也”,所以从这里开始,沈聿就有亲戚为他说情了。而且二吏对紫衣贵人的恭敬似乎也“波及”到了沈聿身上紫衣谓曰:“沈聿吾之外孙也,尔可致吾意于秋局,希缓其期。”二吏承命而出。俄返曰:“敬依教。”……吏伺聿于门,笑谓聿曰:“生曹之德,其可忘哉。”那种在人世间的人情世故简直翻版似地出现在了地府,而且二吏表现出的前倨后恭也和人间的皂隶相差无几,从呵斥到伺奉的待遇变化简直活灵活现。以至于后面的情节里,二吏又来召沈聿去对质,并告诉了他因为修牛圈占了古冢,但是沈聿却推脱做这件事的是自己的管家,而二吏很明显因为紫衣贵人和沈聿有亲戚的原因就直接把管家勾走了,其夜管家“气厥而亡”。但是“数日,忽复遇二吏,谓聿曰:‘银钥称郎指教,屈辞甚切,郎宜自往。’聿又勤求,特希一为告于生曹,二吏许诺。”由于管家也是一直表示很冤屈,因此二吏又来召沈聿,到这里,二吏竟然沦为了沈聿与紫衣贵人之间的跑腿小卒,在他的恳求下二吏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很快就回来了。而且故事的结局是沈聿依靠二吏传来的计谋顺利躲过了死亡的报应。在这个故事中,暂不说这种地府中阴暗的人情世故,二吏在这个过程中的转变与嘴脸也几与世间猥琐小吏不相上下,令人憎恶。
此外,《广异记·裴龄》、《玄怪录·董慎》等篇对这一角色也有较多着墨。其他入冥或与此相关题材的故事也都有这种形象的“出没”,而且也有很强的世俗化倾向。
4.姻缘使者——“月老”
由于唐时人们普遍有一种命定观念,认为冥府早就为世人定好了一世的经历,因此在姻缘方面早就注定也得到了广泛接受,而为人间男女定下这种姻缘的就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月老了。而且这些“月老”们也自称不是世间之人,甚至直接自称“乃地曹耳”。
《续玄怪录·定婚店》是较早出现月老形象的唐人小说。故事中的韦固少孤,一直没能娶到媳妇,比较着急,在一次相亲时因提前早到,见到了一个老人坐在月下看书,但是书上的文字韦固却不认识,于是就问老人是谁,在这干什么。老人笑着说这不是普通的人世间的书,“天下之婚牍耳。”韦固又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还说“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这里这位“幽冥之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世人出生之后用红绳把男女的脚系上,注定姻缘,而且还告诉韦固他的婚姻也早就订好了。这个月下读婚牍的老人与传说中的月老形象已经相差无几了。而《广异记·阎庚》中也有自称“吾非人,乃地曹耳。”的角色,其职责就是掌管人间黄河以北地区男女婚姻。而且在这个故事中,主角的姻缘竟然因为地曹和他交好的关系而被变更了,导致他的贫贱命运也转向了加官进爵的腾达。另外,这种在晚上出没的属性大概是后来“月老”称谓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奴仆小鬼卒之类的其他冥府小吏,如《裴龄》篇中裴龄在游历地狱时就看到“牛头卒以叉刺人”。前述《冥报记·眭仁倩》篇中曾提到“临胡国”,国王是历史中的赵武灵王,“总受太山控摄”,而且每个月要派人去泰山一次。这里的赵武灵王生前为人,死后统治一方鬼国,受太山控摄,大致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泰山地府,其地位在这个小世界里也相当于此地的冥王了,故类似情况不再详述。
参考文献:
[1][宋]朱熹,注.王华宝,整理.诗集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7:204.
[2][晋]张华.博物志校证[M].范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 1980:10.
[3]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4]熊明.月老传说与唐人婚恋观的小说观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1- 54.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19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