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写作对语言的要求
2016-02-13赵文静
□赵文静
(通辽广播电视台,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浅谈新闻写作对语言的要求
□赵文静
(通辽广播电视台,内蒙古通辽028000)
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语言本质上应该是传播信息、报道事实、解释问题、快速交流的语言。新闻语言应该洗尽铅华,文风质朴平实,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处理,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便于受众在快速交流中领会与接受。
准确 简洁 鲜明 生动
新闻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应该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根据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即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与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新闻语言的具体特色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新闻报道的目的性很明确:第一,它的受众多,所以必须满足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大量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第二,它必须使处于广泛、分散、隐匿状况中的受众,获得尽可能多和尽可能一致的结果;第三,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即传播者的意图应该是相对隐蔽的,新闻语言还要做到不致使受众产生被人强迫的感觉而加以排斥。以上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也需要新闻语言坚持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的特色。
新闻语言与公文语言在某些方面确有相似之处,如都要简洁、准确。但两者在传播的对话语境中有根本的不同。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是有等级差别的,语言富有指令性。因此,新闻语言如果带上了公文语言的权力色彩或者官式语境中的宣传腔,被受众感觉到“我指示你办”,甚至“灌输说教”的意味,都有可能被拒绝接受。
外国的记者把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语言叫做“新闻腔”,主张新闻报道要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写作。新闻记者由于职业关系,不得不同这种使人闷得透不过气来的用语打交道。他们的本职原该把这一切改变为平易的用语。可惜有时候记者自己也染上了爱说唠叨话的坏毛病,因而丢掉了语言的精确性、清晰性和优美性。因此,为新闻语言正名,呼唤纯正的新闻语言,甩掉“新闻腔”,成为全体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时代气息。因为新闻语言是社会语汇最直接、最真实、最迅速、最广泛的反映,说它“领导时代新潮流”也不为过。同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有时代气息,包括社会上最新流行的一些语言传递出来。
现在媒体上几乎每天都会有新词出现,词汇翻新很快,网络语言更是新词、新语汇层出不穷。《新华词典》2001年的修订版,其修订的宗旨就是扩容词汇的“时代”含量。有2000多个滞后于时代的词汇被删除,而增加的新词汇超过10000个以上,其中以科技、经济、法律等领域里的新增词汇最为突出。而这些新增的词汇大量是从新闻媒体上收集的。鉴于词汇更新之快,《新华词典》的修订周期已准备由原来的10年一版变为5年一版。所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既应该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也应该保持对新鲜语言的敏感。
新闻语言要有不同的风格
新闻语言在符合总体要求,即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报道、不同的作者应该有不同的语言,或者说可以写出不同的风格。
新闻界有人主张用陈述事实而不是展开事实、描写事实、再现事实来区分消息和通讯的语言。也就是说,消息比通讯更惜墨如金,消息的语言是一种具体陈述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语言。而由于通讯承担着展开事实、描写事实、再现事实乃至解释事实的任务,它比消息报道的内容更详细、更深入,它或是对消息所提供事实的进一步必要的补充,或是对消息所报道的全部事实或某一部分事实的“放大”。同时,通讯报道的范围也比消息更广泛,因此,它可以也必须更多地调动各种修辞手法,更多地借鉴文学写作的技巧。一般来说,通讯的语言比消息更形象、更丰富,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
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新闻事实,它的基调是不同的。有的题材是严肃的,有的题材是活泼的,有的题材是华丽的,有的题材是平实的,有的题材是欢快的,有的题材是凝重的等等。分清题材的基调,对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在写作中选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现新闻事实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在确定了报道题材基调的时候,往往也就确定了撰写这篇报道时的新闻语言风格或者色彩。
著名记者穆青就曾经比较过他的两篇人物通讯语言风格的不同。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因为主人公吴吉昌的语言是很生动的农民语言,明快、简短,有时还很幽默,因此该篇通讯的语言尽量接近吴吉昌的风格,多用农民的口语,句子要简短,多用单句,少用或者尽量不用那些带有修饰语、附加语的复句。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则不同,主人公焦裕禄不仅有与农民交谈时那种生动的口语,还有向干部群众做报告时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以及同人们说理时带有一些哲理的语言。作为领导干部,他又很注意语言逻辑的准确、严密。因此,在这篇人物通讯报道中,记者所用的句子一般比较长,有不少是结构复杂的复句。在语言上也比较正式,在不少地方还带有政论的语言色彩。总之,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人物,所采用的新闻语言是应当有区别的,就是要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符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