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国内研究进展

2016-02-13余亭蓉罗晓云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

余亭蓉,罗晓云(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国内研究进展

余亭蓉,罗晓云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细化和具体化,对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业发展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实现职业梦想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步较晚,正处于发展期,为揭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国内现有文献研究特点,进一步构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提供依据,笔者从研究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升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实效性、建立长效机制等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国内研究进展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随着就业难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细化和具体化,对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业发展效率,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梦想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以及学者们的青睐。国内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是近十年才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间,学者们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开展了不同角度和内容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为了解国内有关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研究特点,笔者采用文献调查法,通过梳理研究文献,总结出国内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一、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内容分析

笔者查阅CNKI数据库文献资料,发现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较少,只有81篇,其中硕士论文3篇。对已有文献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发现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内容和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最多;其次是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和对策研究;其余按照文献数量排序,依次是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模式构建探讨,以提升就业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大学生学业规划设计的研究与评估。

陈新宇(2014)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下,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对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更好进行就业和深造尤其重要。张璐、汪雪琴(2012)还指出,90后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高校实施全员育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业与就业矛盾,发展目标不明确,就业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对学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有限,只规划不行动落实等。白如雪(2012)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明确就业目标,找准就业方向,做好自我定位,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分阶段进行学业规划,整合社会资源等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学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内容及教育指导模式构建研究代表性的有寇玉生等(2013)指出,高校应该从入学开始直至毕业进行全程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各有侧重的教育模式;曾福清(2010)提出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中运用集体因材施教模式;程伟(2009)认为高校应该通过全校参与、建立机构、开设课程等构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长效机制;吕开东(2012)提出绘制大学生成长图谱、指导学生自我定位和设定目标、督导学生将规划项目付诸行动、评估反馈检验效果等四个方面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樊艳丽(2013)通过对300名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书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全面发展的理念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进行分类指导等六个方面内容的教育模式。

实践探索方面的研究极少,只有张阳军等(2010)及袁远等(2014)探讨了自身所在高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存在问题,但是这类研究都没有实证调查研究和追踪评估。张慧春等(2015)对大学业生涯规划辅导进行案例研究,以组织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反思。

总的来看,国内有关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内容还不深入,研究内容相似,具体操作模式还没有构建起来,缺乏实证研究和追踪评估。

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视角

除了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宏观上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微观研究。如不同学校类别、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心智测评系统在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开展朋辈指导促进学业生涯规划新途径等。

王秋夜(2009)提出,高职院校可以从名师领航报告会、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跟踪指导、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大赛、班级成长互评、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刘莎(2012)提出高职院校“三线并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程晓军(2009)认为,高校应建立建设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常规队伍”(各系及教研室、班主任、辅导员、教务秘书、学长等)“机动队伍(专业教师等)”,两个队伍人员各尽其责,共同推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

何秋叶(2012)提出,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思考。贾海燕等(2012)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朋辈体验性学业规划辅导活动,编订交流手册等,提出建立分享——体验——服务——反思的教育活动模式,并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

张建林(2011)提出,心智测评运用于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辅导的针对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并提出了心智测评体系研发方案。

从性别和专业视角进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极少,分别有一篇和两篇文献。王晓萍(2008)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相较于男生面临更大困难的现实情况并提出建议。权芳华(2010)分析了体育专业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发现困境,探讨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如何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以及阶段性发展规划;袁旦(2009)探讨了在国际全新工程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如何进行学业生涯规划。

贾海燕等(2012)提出,开展朋辈学业生涯辅导活动,更具体验性、亲和性、便捷性,有利于满足学生在自我规划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引导需要,在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弥补了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方法

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六篇文献采用了问卷调查等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其中有一篇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准实验设计方法,其余研究都是基于理论性探讨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和策略的思辨性研究,且研究综述性研究只有一篇。董秀娜(2010)对之前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意义、必要性及问题对策进行了述评,提出应编写学业生涯规划教材、建立起科学的规划制度等建议。

采用问卷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的研究很少。王静等(2013)指出,近一半大学生学业目标模糊,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规划逐渐明晰,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规划现状差异明显;施建亚(2013)对大学一至三年级进行学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发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曾维咏、杜彬等(2014)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手册对100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陈新宇(2014)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查,比较了性别、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等不同变量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性;金国雄、于娜娜(2008)采用准实验设计方法,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指导研究,并进行了跟踪评估,比较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学习态度、职业理想、学业成绩、择业理想等方面的差异。

四、国内现有文献研究述评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发表时间、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等维度进行分析,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研究内容宽泛但不够深入,缺乏高层次的研究,且缺乏理论积淀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作为整个大学阶段的主要学习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规划和思考,对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也越来越得到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国内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总量却较少,而且研究内容不够深入,重复研究多,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问题和对策等的探讨,缺乏理论积淀,硕士论文只有一两篇,没有博士论文,缺乏高层次的研究。

(二)研究视角广,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现有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研究,但几乎都只有寥寥几篇文献,甚至只有一篇简单讨论的思辨研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另外,各学者大多都是就自身所在高校的情况和经验来探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做法,研究浮于表面,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实证研究结果,尤其缺乏效果评估,因此,研究结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实证研究少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中对意义和必要性的探讨、规划教育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是绝大部分研究均属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和实践经验研究,只有少数几篇文献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而且几乎都是简单的问卷调查,缺乏效果研究和追踪评估,研究方法还很单一。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研究在国内只走过了不到十年的历程,还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应该探究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业生涯课程资源的开发,注重使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就高校如何建立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不同院校及专业特点,开展构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系统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建军,费小平.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9- 21.

[2]陈新宇.我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080- 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