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模式在高校安保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2016-02-13钱伟超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钱伟超(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PDCA循环模式在高校安保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钱伟超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校园安全事故呈现上升趋势。高校安保问题引起了各地高校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和家长的积极关注,传统的校园安保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安保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主要基于PDCA循环模式探究其在高校安保工作中的应用,以便有效提升高校安保工作的水平,构建完善合理的校园安保体系,弥补高校安保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切实保护好广大师生的校园安全。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安保工作;安保体系

一、PDCA循环模式简介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由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所以又叫做“戴明循环”。PDCA分别对应的的四个英语单词是Plan、Do、Check和Action。P (Plan)计划,即确定目标和方针,以及规划活动;D(Do)执行,即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随后根据设计的布局,进行具体的运作,实现计划;C (Check)检查,即用心去查看,以达到发现问题的目的;A (Action)修正,即对检查出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方面予以肯定,并加以标准化。对于这个过程中缺失或疏忽的方面要认真总结、引起重视,提出整改计划,进入下一个循环阶段,所以PDCA循环模式是一个不断循环、阶梯式上升的过程。

二、PDCA循环模式在高校安保工作中应用

PDCA循环模式既然是一套循环前进、阶梯上升的科学管理方法,那么运用到新时期高校安保工作过程中,就有利于完善工作的流程,弥补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安保工作的水平。

(一)计划阶段(P)

PDCA循环模式的计划阶段即根据现实情况或存在的问题,确定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出发开展高校安保工作。首先需要考虑到目前高校的现实情况,调查了解新时期高校安全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其次深入分析存在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高校安保工作的目标。

1.现状调查

高校网络安全问题。通过笔者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在校园网络使用过程中遇到如下几类问题:一是以各种资格、等级考试等虚假信息为名实施诈骗;二是以聊天交友为目的,在取得信任后,伺机骗财骗色;三是利用网络购物、网络游戏交易进行诈骗;四是学术论文发表、代写和检测等新型网络诈骗;五是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影响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消防安全问题。一是高校宿舍中使用大功率电器、乱扔烟头等现象大量存在;二是存在消防设备不足、灭火器过期等现象;三是学生消防意识普遍薄弱,消防逃生技能缺失。

高校财产安全问题。一是学生个人物品被偷、被盗和被抢;二是随着目前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活跃,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单纯的特点进行消费金融诈骗;三是学校公共财产被偷被盗。

高校群体活动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不仅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晚会、话剧或联谊活动,而且还有专家、学者的学术性讲座。高校学生的群体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所以难免群体事故时有发生,如踩踏事故、斗殴事件等。

高校心理健康安全问题。新时期的高校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大都是在父母长辈的宠溺下长大,所以面对挫折或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层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自卑、嫉妒和社交焦虑等不良心理表现;二是在学习方面,存在学习过程不适应、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学习缺乏自信等问题;三是在恋爱方面,存在单恋他人、终日苦恼、初尝失恋、痛不欲生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虚拟空间的潜在风险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大学生几乎人人一台电脑,人手一部手机。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新的渠道。

(2)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知识缺乏

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在态度上藐视,行为上忽视。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保护知识匮乏。

(3)高校扩招,规模扩大,人手不够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校园的建大给校园安保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4)高校校园环境复杂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首先是高校内部环境的复杂化,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来自五湖四海,往往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思想文化观念上存在着差异,易引起矛盾与冲突。其次是高校外部环境的复杂化,现在的高校周边形成了高度密集的商业化网点,有各种餐饮、娱乐和休闲设施。最后,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将校园的安保工作交给社会上的安保公司负责,高校的安保需要学校加强监管力度。

(二)执行阶段(D)

1.加强校园交通管制,完善校园交通标志

实行校园机动车辆登记制度。一是经常出入校园的师生机动车辆,均需到校园安全保卫处登记,领取出入证照。校园安保处在发放证照的同时,发放校园安全行驶宣传册,有效指导师生注意校园行驶安全和熟悉校园指示标志。二是进出校园的陌生机动车辆,必须进行身份和原因登记,方可允许进入校园。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完善网络监管制度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规范文明使用网络。运用现代化的科技设备提高学生的网络自我防范能力,如在人流量多的区域设置电子显示屏或在学校网络登录页面设置提醒语,提醒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网络陷阱。

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学校网络监管平台需有效屏蔽不良信息网站,杜绝违法信息在校园网络平台的传播,有效完善自己的网络监管机制。

3.加强消防安全检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定期对校园消防安全检查。一是校园消防设备的检查,确保配备符合消防安全数量的灭火器,并均需在使用有效期内。同时确保消防栓和消防安全通道无他物遮挡,可以有效使用。二是校园宿舍大功率电器的检查,杜绝宿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一是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律开展防火、防盗等宣传教育,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消防安全宣传到宿舍,在每一个宿舍张贴宿舍安全指导书,指导学生什么事情禁止做,什么设备存在危险,以及指出发生紧急事件,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三是消防安全培训,每学期新生入学必须组织一次校园消防安全演练,有效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加强出入人员检查,提高财产保护意识

首先,校园的安保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入校人员的安全检查,实行师生凭卡凭证入校,家长或访客需要凭身份证件登记,方可允许进入校园;其次,加强校园巡视,安保人员不定时地对校园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疏漏每一个细节和角落;再次提高财产保护意识,贵重物品不乱扔乱放,及时收好放好,不给犯罪分子创造有利条件;最后,面对目前火热的大学生消费分期或贷款市场,应提醒他们量需而贷、量力而贷,避免分期或贷款陷阱。

5.做好群体活动安保,树立有序进出观念

落实安保责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于校园的大型群体活动,安保责任要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杜绝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安全应急机制。

树立有序进出观念,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大型群体活动,需要安排达到安保要求的安保工作人员数量,在活动现场设立明显的进出标志,维持好活动现场的秩序。

6.加强心理疏导,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及时开导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彼此多沟通交流。学生之间应该主动帮助和关心同学,及时将自己发现的异常情况告知学校老师。

(三)检查阶段(C)

检查阶段需要仔细地去进行检查,发现执行阶段疏漏的地方或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高校需要建立健全校园安保工作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评估,以便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参考。

建立有效的校园安保工作监督机制。为确保校园安保工作的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应由校内监督和校外监督人员组成安保工作监督小组,并实行三年一换。校内监督人员由相关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校外监督人员由公安机关代表、消防支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由这些小组成员不定期、不定时地对校园安保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建立合理的校园安保工作评估机制。一是对相应的安保文件材料做好保存记录工作,如进出校园登记记录,监控影像保存记录,消防设备记录,校园交通安全发生次数和地点,校园财产损失记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次数等;二是进行校园网络评估,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本校安全工作进行评估,并指出安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四)修正阶段(A)

修正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对校园安保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对发现的校园安保工作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完善的措施。首先,监督评估所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要以公正公平、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其次,校园安保工作人员需要正视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召开校园安保工作小组会议,一起讨论解决的对策;再次,将合理的对策方案进行初步整理,择优选择后公布实施;最后,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困难难点,进行改革修正,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模式阶段。

参考文献:

[1]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3.

[2]卢一,陈凌云,袁芳.校园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8- 35.

[3]陈坤,易俊,徐龙君.基于PDCA循环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103- 104.

[4]陈七三.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173- 17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06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