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故事让党报新闻更有温度

2016-02-13杨桂丽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党报讲故事

□杨桂丽

(鄂尔多斯日报社,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讲故事让党报新闻更有温度

□杨桂丽

(鄂尔多斯日报社,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10)

好新闻,就要把故事讲得精彩。党报要办得可读性强,受读者喜欢,同样要讲好故事。

由于多少年来形成的刻板套路,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媒体有所改变,但很多党报记者仍不擅长讲故事,导致了新闻传播的效果不佳。如果把新闻报道写成故事,或者说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那么新闻报道就可以克服呆板、生硬、单调、枯燥的毛病,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从而易于传播。

新闻故事通常有两种讲述方式。

一种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来讲故事,借他人的眼睛和嘴巴,将对方耳闻目睹、震撼内心的最强烈的印象亲口讲述出来,从而增强故事的可感、真实和可信度。笔者曾经采写过一篇人物通讯《绿色人生没有句号——记鄂尔多斯市本土植物学专家吴剑雄》,从心中的疑问入笔,以吴剑雄事业发展为主线,穿插家人和同事的回忆和感受,鲜活呈现了他矢志不渝家乡植物研究和绿化建设50年,年逾古稀仍躬耕不辍、著书立说,被称为鄂尔多斯本土植物活词典的先进事迹。通讯刊发后,还有退休的老记者打电话给笔者称赞“故事讲得好”。甚至还得到了时任市委领导的批示,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学习宣传吴剑雄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

另一种是用记者自己的话讲出有情节的故事。这是每个新闻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能力。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以来,《鄂尔多斯日报》开设“鄂尔多斯村庄故事”专栏。各组记者由社领导带队,辗转于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走村庄、进院落、深入群众,去倾听,去观察,去感悟,以主题采访活动的方式,创新报道体裁和方法,从“人”的角度,讲述了农牧民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故事。《龙虎渠里淌“活水”》《大口古村入画来》《“艺术嘎查”陶尔庙》等25篇稿件自2015年6月陆续刊发至今,记者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农村牧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深远影响,其中穿插被采访农牧民用方言表达的切身见解和感受,更是增添了新闻故事的地域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很“接地气”,读来有可触的真实、可感的温度。此系列新闻报道一经刊发,反响强烈,受到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新闻阅评组表扬,并被选送参加内蒙古新闻奖评选。

讲一个故事很简单,但要讲出一个好故事并非易事。讲好故事,不仅需要记者高超的采访技能与思想深度,还要运用文字的魅力来叙述好故事。同时,党报讲故事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新闻人的底色。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都必须真实。真切记录、真情讲述、真诚传播,自然真挚动人。不能为故事而编造新闻,否则将严重影响党报的社会公信力。

二是价值导向正确。新闻故事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导向要正确,要弘扬主旋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受众从阅读中接受教育、明辨是非,这是党报和记者应有的自觉和责任。坚决不能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流于追求“吸引眼球”的怪圈。

三是区分新闻内容。讲故事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新闻报道。凡是不具有情节性的新闻信息,如科技动态、会议新闻等,就不适于用讲故事的方法。

四是注意趣味性和连贯性。故事讲述要生动有力、富有情趣,具有吸引力。要顺畅,言简意丰,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细节运用精准到位,娓娓道来,引发阅读兴趣。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开设专栏,寓故事于新闻,让党报变得更可读、更耐读的开始,是地方新闻工作者“走转改”活动的升级和缩影。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小视角反映大变化、用小事例承载大内涵,不仅让新闻工作者密切联系了群众,还让党报的新闻更有温度。■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党报讲故事
鄂尔多斯的婚礼 曾征 丙烯 150cm x 165cm 2020年
地理盲
听冬神讲故事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