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文治体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2016-02-13王秀强孙麒麟

体育科学研究 2016年1期

王秀强,孙麒麟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



唐文治体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王秀强,孙麒麟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

摘要:从交通大学历史出发,将老校长唐文治的体育思想和实践作为选题,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唐文治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以及在长期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体育思想和实践进行探究、整理和论释。唐文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基本形成"坚守传统,学习西方"的体育教育思想,强调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作用;既重视以技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也大力引进和推行西方体育;倡导军国民体育,注重体育的社会功用,是其体育思想的时代特征。期望能够通过此研究,丰富我国的大学体育史和体育文化研究,并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唐文治;体育思想;体育综合功能;军国民体育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别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教育家、国学大师、工科先驱。1907—1920年,先后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大学堂、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监督、校长;在校任职时间14年,唐校长对于学风校风、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等方面影响很大。[1]在他的治理下,学校不但为近代中国培养大批优秀的实业人才,同时也为交大发展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奠定了基础。凌鸿勋曾说:“现在谈起北京大学,大家总记得有位校长蔡元培,谈到南开大学,也会举出张伯苓先生。谈到交通大学,自然又必定会举出唐蔚芝先生。”

唐文治不仅是教育家和国学大师,也是一位体育实践家。唐校长在百年前执掌交通大学时就十分重视体育,身体力行,一方面大力推行以技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和推行西方体育,推崇军国民体育和体育竞赛,其体育理念和实践是丰富而先进的。唐文治作为一位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与蔡元培、张伯苓比肩的大教育家,其体育思想和实践值得深入挖掘和整理。

1唐文治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唐文治体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有国家衰落、西方列强欺凌的客观因素,也有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等主观因素,在爱国忧民、培养人才的思想观念驱动下,基本形成“坚守传统,学习西方”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唐文治一方面大力推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和推行军国民体育和西方体育。

唐文治处于近代中国社会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早在唐文治步入仕途之前,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已然没落,社会危机四伏,西方列强横行,中华民族到了亡国亡种的危急时刻。对新政幻想的破灭和清廷腐败无能的绝望,对培养新式人才的重视与追求,促使他选择“不为良相,即为良师”的弃官从教之路[1],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放在治理学校、培养领袖人才、实施富国强兵的教育实践之中。

从教育背景分析,唐文治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理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很深。面对剧烈的社会变动,唐文治一方面主张用理学来正人心,救民命;另一方面认为理学者应面对现实,积极了解和学习西方,他在户部为官时“阅各国条约事务各书,并评点万国公法及曾惠敏、黎莼斋诸家文集,自是于经世之学亦粗得门径矣。”作为中国传统士大夫,能够接受和推行西方体育,与经世致用思想有一定关系。

两次出国考察经历对唐文治的教育和体育思想影响深远,使其对西学的接纳更加顺畅。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唐文治认识到:“瑟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之;为政不行,必变而更化之。”认为要拯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做出改变,为救国救民寻出路。20世纪初的两次出国考察经历使唐文治的西学观发生质的飞跃,唐文治真正感受到了近代中国与资本主义强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差距;唐文治在考察日记中提出引进西学不能仅限于皮毛知识,而应当重点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其对西学的认知已经从器物层面上升到了制度层面。唐文治对西学的接纳和充分理解为以后全面接受和大力推动西方体育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近代持“教育救国”论的进步人士之一,唐文治对祖国怀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这种情感和意识正是促使唐文治坚定地提倡技击运动、军国民体育和西方体育的思想根源。

2唐文治体育思想与实践

2.1 体育综合功能论:“体育运动可发展体力、引起热心、增进智能”

交通大学自建校之初便有重视体育的传统,唐文治任校长后更加大力提倡体育教学与活动。唐校长对体育的重视是建立在对体育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唐校长认为体育运动“不仅足以发展学生体力,并足以引起热心,增进智能”,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养成尚武精神的作用,“故当竭力鼓励之”。[2]

唐文治将体育列为专科、附中、附小正课教学,聘请国内外著名体育人士来校任教,购置大量体育器材,完善各项体育设施,热心支持学生成立体育社团和运动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课外体育项目与校内外竞赛活动,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动着学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校友陈容在论及南洋公学的精神时,将“注重体育以矫文弱之弊”列为三大校风之首。

在唐校长提倡下,体操课制度更加完善,附小增开拳术课,专科也复设体操课;学校组队参加1910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914年,联合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共同成立“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定期组织田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棒球队、越野赛跑队、篮球队、网球队在唐校长任期内陆续成立;学校还实行普及运动,也叫做“强迫运动”或“必修的运动课”,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必须参加技击、童子军、体操三项活动之一项。

2.2 推行技击:“发扬国粹,强健身体”

学校的技击运动是唐校长直接促成的,始于1910年,是我国开展技击运动最早的学校。1910年春,一位外籍教师在试验机器机车时,轮转如飞,附中学生向绍洪以臂一挡,车轮立即停止。后来得知向绍洪精熟南拳,臂力过人,能运气,气到处刀剑不能入。唐校长随后聘向绍洪担任技击教练。这是本校有组织的技击运动的开端。

唐校长对技击推崇备至,积极鼓励更多的学生习练。在为技击部成立10周年纪念册所撰跋文中,他申明了倡导技击的深意:“提倡技击者,则正欲以吾国固有之体育良法,以使吾民族有发扬蹈厉之精神,勇敢振奋之气概,以求达其国内之安全,俾世界日臻和平者也。”,“发奋有为之精神,必寄于发奋有为之体魄,是余昔年所以提倡技击之意也。”1912年9月,学校正式成立技击部,确定以“发扬国粹、强健身体”为宗旨,到1913年时,武术名家刘震南、李存义、刘世杰等陆续来校任教。

在唐文治的大力提倡下,加上刘震南等名师的指点,学校技击运动发展迅猛,能与当时上海闻名的精武体育会和体操学校相媲美。1915年起,学校将技击列为校运动会比赛项目,“以后每年开技击大会,联合沪校有技击者,以收观摩之效。”[2]。据校史记载,每年运动会召开时,徐汇道上车水马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是专程前来观赏学生技击表演的。真正实现了唐文治开展此项运动的初衷,即“强健身体,发扬国粹”。[2]在技击队成立十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特别题词“强国强种”。

2.3 军国民教育思想:“挽柔弱不振之风,而救从前文武分途之弊”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欺凌下,一些民族进步人士逐渐认识到提倡尚武精神的重要意义,主张学校教育注重兵式体操和军事训练。唐文治是竭力主张施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万言疏稿”中,即提到重视人才的尚武精神;至清末军国民教育思潮兴起的时候,唐文治极力提倡学校实施军国民教育和兵式体操,“所以挽柔弱不振之风,而救从前文武分途之弊”。他于民国元年(1911年)7月中央教育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时,特致“说帖”,就“提倡军国民教育”一事阐发自己的主张。

唐文治提出“军国民教育主义”半年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将军国民主义教育定为教育方针之一。仅就唐文治自身教育实践而言,他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实施了军国民主义教育。学生结成团体和习练兵操乃至“施行打靶”。据当时报载,在递上“说帖”后3个月,唐文治即于本校及商船学堂倡设“学团”,“并请体操教员魏旭东君为团长,庶务、斋务长陆勤之、陆规亮两君为总干事员”;该学团“为实习军国民教育地步以练各生胆识通气为宗旨”(上海学生团之发轫。申报,1911年11月4日)。[3]

辛亥革命后,唐文治仍要求在体育教育中习练兵操和练习打靶。为使兵操训练收到实效,他与江南制造局协商领取到毛瑟枪200支,并配有子弹;学校的实弹射击练习,一直坚持到辛亥革命后的1915年冬。为了加强中小学军事训练,唐文治“仿照清华学校办法”,在上海率先将南洋的中学部学生“编入童子军”,[4]继续坚持军事体育训练。

2.4 推行西方体育项目:竞技与普及并重

早在建校初期,体育作为一门向西方学习的新式课程,就得到学校主办者的重视。当时的“体育课”被称作“体操课”,以普通操和兵操为主要教学内容,1898年被列为正式课程,每周安排3—4课时的教学。课外的田径运动也十分活跃,学校于1899年举行了第一次全校运动会,比1910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国近代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早11年。

唐文治掌校后亲自主管体育,学校的各项体育运动随之全面开展,交大体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学校的体育项目几乎包括当时中国社会已有的各种运动,如田径、足球、武术、篮球、网球、棒球、游泳以及越野赛跑等,学校也赢得“中学好、科学好、体育好”的三好学校的美誉。[2]在实现“体育好”的过程中,唐校长主要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普遍开展体育锻炼,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二是积极参与各类运动竞赛。

足球运动是学校开展最早的体育项目,1901年建队。唐校长对足球非常热心,他认为“足球运动更能养成奋发向上的意志和尚武精神”,每逢球队出征,都会亲自督战,比赛归来,不论胜负,唐校长会亲在来到学校礼堂,或庆祝,或鼓励,失败时也会和同学一起声泪俱下。唐文治校长现身见教的教育方法,在当时的大学校长中是不多见的。[5]

在唐文治掌校初期,除了体操课,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足球运动。唐文治来校后,又先后在校内开展技击运动和越野赛跑;田径运动的项目逐渐增多。唐文治规定从1912年开始,校运会于每年春季定期举行。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体育会,作为指导全校体育运动的统一组织。在体育会下,先后设有足球、技击、越野赛跑、篮球、棒球、网球、游泳、童子军等8个部,同时组织起各个运动项目的代表队。1915年,唐文治在全校施行“强迫运动”,并聘美籍教师莫礼逊(W·R·Morrison)任体育主任教员,聘请苏格兰人李思廉(A·H·Leslie)出任学校足球队教练,学校体育蓬勃开展。其时“各种练习计分8类:曰足球、曰网球、曰篮球、曰棍球、曰游泳、曰田径赛、曰技击、曰童子军操”。[2]有关新闻传媒于1916年初报道:

“南洋于体育一项非常注意。去年足球部之成绩为江浙六大学之冠,上海开远东运动会时,学生李大星为10种运动之第2名。近又实行强迫运动,聘美国体育专家马立森博士专事训练。……”。[6]

2.5 重视运动会的作用:普及与竞技、国内与国际相结合

在开展普遍性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唐文治还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类型运动会。这些运动会包括4种类型:一是校内运动会,二是联合江浙沪高校组织的校际运动会,三是全国性运动会,四是国际性运动会。

校内运动会始于1899年,学校自1912年开始每年春季举行一次,比赛项目逐年增加。如1916年春季运动会,其竞赛项目包括100 m、220 m、880 m、1.6 km赛跑,远跳、撑杆跳,120 m高栏、220 m低栏,铁球、铁饼,4.8 km自行车,2 km竞走等近20个项目。

校际运动会也始于南洋公学时期。1906—1907年间,“东方四校”田径运动会开始。唐文治掌校后,将校际联赛改组为四校联合运动会,定于每年春、秋各一次,四校轮流举办。1914年冬,在“东方四校”基础上,南洋大学联合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及之江大学共同成立“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定期组织运动会及各种球类比赛。至1920年,又增加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两校,而成为“东南八大学体育联合会”。

1910年,首次全国性运动会在南京召开,唐文治派出参赛队员16人。为了组织好这次全国赛事的参赛工作,全校停课一周,除正式参赛队员外,还派出网球队和足球队一同前往,鼓励同学们前去南京参观和助威。这次运动会上,南洋代表队取得团体总分第2名,学生黄灏夺得个人总分第1名。

唐文治任上,学校曾4次派出学生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即1911、1915、1917和1920年举行的第一、二、三、四届远东运动会。另外,还于1916年派校足球队前往菲律宾参赛。每届比赛前夕,唐校长一方面督促加强全体学生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另一方面为中国代表队认真挑选运动员。1915年5月,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最终中国队荣获第一名。唐文治组织南洋师生参加运动会开幕式和柔软体操表演。

3结语

潘懋元教授曾指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离不开大学校长们丰富、具体的办学经验。尤其是高等教育规律性的根本问题,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研究才能有深度、有远见。”同样,大学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学校长体育理念和实践的历史传承。

较之其他影响因素,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与实践对大学体育的发展有直接而深入的影响。唐文治的体育思想与实践中,充满了爱国思想和忧国忧民的观念,他一方面传承和发扬以技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一方面应时代之需,倡导军国民体育;以开放的思维吸收外来体育理论和实践的精髓,大力推行西方体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体育思想和实践。

唐文治的体育思想和实践与他“培养第一等人才”、“德育为先”的高等教育思想相辅相成,为交通大学体育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为百年交大体育的发展确立了基本方向和基调,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代大学体育。唐文治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勇于开拓的体育践行者,他的体育思想与实践在今天对中国大学体育事业仍有许多启迪和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王宗光.上海交通大学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56-260.

[2]《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 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167-168.

[3]申报编辑部.上海学生团之发轫[N].申报,1911-11-04(10).

[4]申报编辑部.工业校长赞成童子军[N].申报,1917-11-24(10).

[5]余翔林.成第一等人才,先砥砺第一等人品——唐文治先生的德育观[EB/OL].光明网,(2003-01-02)[2015-04-06].http//www/ruiwen.com/news/10970.htm.

[6]申报编辑部.工业专门学校近事记[N].申报,1916-01-7(10).

[责任编辑魏宁]

Research on Tang Wenzhi’s Sports Thought and Practice

WANG Xiu-qiang, SUN Qi-l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focuses on Jiao Tong University sports history, taking the former headmaster Tang Wenzhi's sports thought and practice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research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ang Wenzhi's sports thought and the sports thought and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a long time. Tang Wenzhi formed the sports thought "sticking to Chinese tradition, learning from the west". He emphasized on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sports in educating student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represented by martial arts, introducing the western sports vigorously, advocating Military and National Sports. Paying attention to social function of sports is the age features of his sports thought. I hope this research could enrich our university sports and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university sports.

Key words:Tang Wenzhi; sports thought;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of sports; Military and National Sports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16)01-0005-04

作者简介:第一王秀强(1981—),男,山东临沂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大学体育文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13ATY001)

收稿日期:201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