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在学生立德成才中的育人功能

2016-02-13曹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助体系诚信高校

曹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在学生立德成才中的育人功能

曹晖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现状的研究,结合从事资助育人工作十多年的经验,对存在问题和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力争实现充分挖掘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立德成才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高校;资助体系;诚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明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纲要中也提到不让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十八大报告中也已经指出,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鼓励学生成人成才。2007年开始,国家就建立了一套资助体系,开始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机制的运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实现了学生、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滋生出了一些问题。

1 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资助工作机制(者)存在的问题

(1)资助机制缺乏完备性。大学生资助工作是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充分挖掘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一般情况下,按照现行条例,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都是以《高校学生家庭调查表》为依据,有两级政府或者民政部门的盖章即可。通过实际走访、深入学生中去了解,我们发现这个证明在实际操作中办理难度不大,也可以说是比较简单,这虽然减少了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的麻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一些家庭不太贫困的人享受着免费的助学资源,而以一种收入的绝对值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也欠缺公平性,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评定体系和评定结果必然缺乏公平、公正的效力。辅导员受空间、时间、财力等因素制约,也无法对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科学、准确判断[1]。

(2)新生认定时间过短。对于刚入校的新生而言,从入校开始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军训结束就要进行认定上报,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全部,特别是家庭的真实情况。在此期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没有来得及深入接触,仅仅凭一张认定表和两级政府盖章认定贫困生过于草率。

(3)资助工作缺少育人功能。我们看到的管理规定统统是针对资助育人的前半部分,所有的精力与工作都几乎集中在前半段,这样的工作局面造成了资助工作无后续管理跟进。我们从制度上缺乏对资助对象的教育、引导、管理。长期以往,某些资助对象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一些不劳而获的代表,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国家资助工作的评价。

1.2接受资助学生存在的问题

(1)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现行的资助工作只与家庭贫困联系,这种体制的运行,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廉耻之心,自私自利的心态膨胀,为了获得助学金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甚至行贿老师与同学。很多学生在获得高额的助学金后,不思回报,认为理所当然,毫无感恩之情。更有部分学生因没有得到持续资助,或者资助中断后,出现极端行为,与老师、同学发生纠纷,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不归路[2]。这些可怕的现象或者结果,值得我们资助工作者反思,资助对象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在哪里?

(2)部分受资助学生的好逸恶劳心态滋生。部分受资助学生在得到资助后,他们没有视之为保障生活的“礼物”。在这份来自国家与学校的“礼物”资助下,他们没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而是觉得受之坦然,可以任其挥霍一段时间,而父母的钱一样来之不拒,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也是我们的一个重点。

(3)受资助学生诚信缺失。在工作的十多年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贷款后不守信用,毕业后迟迟不还款,也不与银行、学校和老师联系,从而造成银行损失,而银行只能通过学校,由以前的班主任开展此项工作,但是由于学生信息的变动,联系起来非常困难。纵观国外先进的做法,国家对每个人都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如果在某一方面无故造成信用缺失,之后几年的贷款业务都会受到严格审查,基本需要十几年后才能消除,影响巨大。

2 优化措施与解决方案

2.1探索公平、简易、精确的认定管理程序

世界上先进国家高校资助工作第一要求就是公平,而公平、简易、精确是追求的整体目标,在这一整体目标中,简易跟精确是一对矛盾体,只能找到其平衡点。根据中国国情,就要求我们借鉴先进国家的操作经验,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办法,追求高效、合理、易操作,提升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准确性[3]。根据这个准则,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一系列的基础性工作:

(1)加长认定周期,注重审查过程。加长学生的认定周期,由主管资助的辅导员牵头开展具体、细致的认定工作,通过板块宣传、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都能了解认定的程序与内容,提升全体学生对资助认定内容和流程的了解与认知,强化他们相互监督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9月份是个很重要的时间段,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需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本人宿舍同学多聊天了解、通过班干、电话家访等多种途径与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感性认识转变成理性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做出正确的判断。

(2)加大定量认定的比例,注重认定的质量。以往认定工作中,我们正常以我们能见到的学生生活状态来判断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这样的方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容易出现判断错误,因为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也有一定的迷惑性。查阅国外的先进做法,走出校园多学习其他高校良好的做法,通过走出去,才能引进来。可通过展开学生研讨会,了解学生的诉求,多渠道地了解认定的影响因素与重要程度,使得认定工作全面化,以指标的形式来确定认定的依据,通过不断地摸索,小规模的实验,及时调整工作进行中的思路,构建一个比较简单易行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模型,以期不断改进资助工作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3)将勤工助学或志愿者活动作为硬性条件纳入资助学生管理工作。改变资助工作“无偿资助”的传统模式,通过资助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将勤工助学或志愿者活动作为硬性条件纳入资助学生管理这将是一个突破口,不但扭转了学生一直以来认为的“无偿资助”思想,也可以改变原有的懒惰情绪,通过参与勤工助学,或者志愿者服务活动,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扩展资助工作功能,不但帮助学生完成正常的学习,可以正常的生活,同时提升他们的生存、交际能力,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同时还可以将一部分滥竽充数的人剥离出来,让他们知道并不是一味的叫苦叫贫就能使得助学金唾手可得,让他们畏难而退,从而让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得到实惠[4]。

2.2创立困难学生信息库,构建规范、科学的长效工作机制

如何选择贫困学生进行帮助,这需要进行理性分析,我们可建立学生信息库,信息库中除包含学生家庭成员组成、职业、收入、贫困情况等要素外,还应涵括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等情况,以学期为周期进行动态更新管理。资助工作中侧重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但一定要树立起认真学习、认真生活、认真工作的良好导向,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将资助与鼓励贫困学生学习有机结合,对于学习成绩必须当做重要因素来考虑和权衡。

2.3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其育人功能

在实际资助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国家的助学金、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有利杠杆,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对他们在道德品质、精神层面上进行提升和增强。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公益活动。在育人功能方面不断地创新工作思维,不要仅仅局限于现在的局面,更不能局限于应付了事。国外的诚信教育是从幼儿和小学开始,而我国中小学重视的是文化学习,我们更要抓住学生学习生涯中可能唯一的诚信教育机会,开展此项工作。要建立诚信教育的系统格局,需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需要学校、家庭、学生本人诸方面一起配合。诚信教育要同时辅之以诚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单单依靠教育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建立相应的诚信制度,形成长期可行的局面。

2.4关注资助工作中的心理教育、渗透教育

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介入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去。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关心这些孩子,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交谈,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焦虑,更多地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树立切实可行的短期学习目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追逐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付之持续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促进个性和谐全面发展。我们这个方面的工作,重点、难点是必须从实效出发,构想、组织一些适合于他们的心理活动,在一种放松的环境下,通过活动渗透到他们心灵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改造。

2.5创造性地开展高校资助工作

进一步拓宽资助工作的范畴,转变工作理念,不但要从经济和生活上对困难学生进行帮助,更要从知识和精神层面上对他们进行关爱,帮助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多提供贫困生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帮助其实现高质就业,使其在高校中良好的生活、学习、成长[5]。

高校资助工作千头万绪,不但工作量大、责任重大,关系到是否能够让每一位贫困生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资助政策,更肩负着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我们这些资助工作辅导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践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热爱我们的学生、热爱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一颗“爱生之心”去投入到学生资助事业中去,才能真正地将资助育人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吕炜.高等教育财政: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选择[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黄燕,王林清,马彦周.参与式资助: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新阶段[J].思想教育研究,2011(8):99.

[3]张沂红,庞德英,潘颖,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现状研究与优化思考[J].科技信息,2011(16):496.

[4]张建奇.1983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的演变[J].现代大学教育,2003(1):69-72.

[5]蒋君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4(35):253-254.

(责任编辑杨荔晴)

Analyses the Support Work in the Student Khalid Educating Function of Success

CAO Hui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Abstract:Through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the university research,combined to be engaged in educational work 10 years of experience,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carried out and analyze the causes,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and strive to fully excavat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University,guide the students' morality and success.

Key words:college;financial aid system;sincerity

中图分类号:G467.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0142(2016)01-0010-03

作者简介:曹晖(1982-),男,江苏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资助体系诚信高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水平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