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市场判断力来源初探
——以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得者为例

2016-02-13胡选宏

中国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府奖判断力选题

□文│胡选宏



编辑市场判断力来源初探
——以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得者为例

□文│胡选宏

[摘要]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旧有的出版机制和运作模式正处在转换和重新整合的阵痛之中。在此背景下,出版编辑市场判断力成为出版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性动力。结合对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多位获奖编辑的研究,可以看出,持久的学习意识和正确的形势判断、不懈的创意探索和专业的激情热情、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紧密的团队协作等是培养出版编辑市场判断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编辑市场判断力来源

我国出版业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作为图书、期刊编辑工作者的出版编辑,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面对市场的无从下手、面对读者的无所适从、面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应对乏力。身处泛媒时代,编辑既要具备高超的内容品鉴力,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判断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编辑的市场判断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出版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元素。培养出版编辑的市场判断力,无疑成为各家出版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出版编辑的市场判断力来自何处?作为基层出版企业的编辑,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市场判断力?本文结合对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书刊及编辑的研究,以期对上述疑问进行诠释。

一、提升出版编辑市场判断力是出版企业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目前,出版社已由事业单位转成企业。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的传播形态应运而生,出现了“网络新传播模式”“手机新传播模式”和“电视新传播模式”[1]等多种传播模式并存的媒体融合格局。身处出版社转企和泛媒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很多出版编辑在面对选题时,除了要做好内容的把握,还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市场判断力。在这种出版业新旧交替的转型期,出版编辑市场判断力的高低已成影响出版企业发展的关键。进一步培养和深化编辑的市场判断力,在出版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2008年起,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开始设立了三年一届的中国出版政府奖。作为我国出版领域最高奖,到目前为止该奖已颁发了三届。通过对历届获奖者的研究发现,出版编辑是出版企业的核心要素,在出版企业创新发展的这一历史条件下,出版编辑应在严格遵照出版规律和市场规律、创造性地进行选题策划和营销选题的同时,自觉提升自我的市场判断力,为出版企业高速发展贡献自己的源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出版编辑市场判断力来源于持久的学习意识和正确的形势判断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48个字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强调“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2]出版既具社会效益又兼顾经济效益的好书好刊,是每一个出版编辑自觉追求的目标所在。

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榜单上,金一南的长篇纪实文学《苦难辉煌》上榜。在写作中,作者跳出以往图书对中共早期历史的惯常写法,而是采纳编辑意见,站在时代和人类遗产的高度,以国际大背景的视野,用战略的独特视角来解读这段党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和一些省级干部交谈时,就推荐《苦难辉煌》并点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的湖南出版社黄楚芳所策划编辑的《真理的光辉》一书,发行量高达610万册。一本书发行610万册,无疑彰显了编辑超常的市场判断力。对此,黄楚芳直言:“凭着从事政治理论编辑多年经验的直觉,内心深处认为这一选题肯定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4]广东科技出版社社长陈兵获得第三届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他表示,“编辑的核心价值体现在策划,内容的策划和作者资源的开发上”。[5]除发展传统出版外,广东科技出版社还动员编辑将好的选题图书“一鱼多吃”,通过充分挖掘出版内容,将纸质的出版内容做成光盘、电子出版物等,力争实现效益的最佳化和最大化。

持续学习对编辑工作具有重要性,是很多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得者的共识。黄山书社编辑汤吟菲说,最大的乐趣就是与作者沟通交流中的编学相长之乐。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李乃君说,推行“编发互动”相互学习,强调编辑人员通过学习来熟悉市场,以达到让选题和市场更契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贾贵荣说,专业出版社编辑要坚守专业出版信念,在学习中找准市场定位,实现选题的专题化、系列化、规模化和规范化。

编辑永远都身处学习过程之中,现代书刊编辑应当具备从善如流的开放心态,既要自觉加强对宏观政策的学习领悟,从而能在具体工作中科学地作出形势判断。同时,也要强化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学习,主动借鉴新的传播方式和新的传播载体,熟悉图书市场、具有市场意识,实现出版内容的效益最佳化、最大化等。只有不间断地学习,编辑才能由只会选题策划和完善、组稿和落实、审稿和编校的“专才”变成掌握时务、协调和包装、营销和推广等图书全局工作的“通才”,并从中敏锐地发现图书市场的潜在需求,寻求合适的作者队伍创作出优秀的图书出版物,从而在当好作者和读者之间桥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编辑市场判断力来源于不懈的创意探索和专业的激情热情

在这个新媒体、自媒体时代,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读者已经很难沉下心来阅读纸质出版物了。立足这样的现实,“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6]的编辑定义早已被刷新。纸质出版物窘困的现状,在给纸媒从业者以打击的同时,也激发起从业者在新的环境下强烈的求新、求变、求突破的激情,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纸媒在多元传播格局下,加速完成出版形态、内容生产及经营模式的转变。

获得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先进出版单位奖的《收获》杂志,是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学期刊。获奖后,杂志主办方上海作协发布消息,用“以其恪守的文学品位、兢兢业业五十年的耕耘”[7]道出刊物编辑的努力付出是促成杂志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的主编胡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她表示,办一份人文和学术的专业杂志,远非把作者的文章搞得文通字顺、言简意赅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用思想力来贯穿到整个编辑工作当中。概括而言,就是编辑要秉持不懈的创意探索和宝贵的激情热情,提升作者稿件的思想、渲染意境,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具体到杂志上,就是用心做好杂志上的每一个页面,将提要、阅读点、大小标题、版式和图片等版面元素变成吸引读者的“进入点”,让读者在版面上快速找到用心读下去的内容和图片。编辑不仅要当作者、读者的朋友,还必须要具备比作者、读者更多的知识、才智和职业精神,传递给对方不可抗拒的感召力。这样,读者在阅读中会感到编辑是懂他们的,他们和编辑是趣味相投的“自己人”。[8]

出版物肩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功能,这就要求书刊编辑必须保持专业的激情和热情,掌握融合媒体业态的技术,积极尝试各类新创意、新探索。这个道理已经被许多获奖者积极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周颖说,“做每本书应该有种从头再来的热情和激情”,想方设法把稿件做成、做好,通过和作者良好互动,做到尽善尽美。河北大学期刊社社长王会认为,现在期刊竞争激烈,把一个刊物办成核心期刊,需要每个人在繁琐工作中寻求创意和创新,“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杂志”。

四、编辑市场判断力来源于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紧密的团队协作

在出版业市场化的今天,书刊编辑所要面对的市场化,应该是符合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和文明道德的市场化,绝不是丢掉责任、丧失良知和无视道德的市场化。出版业还担负着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任。这就要求出版人必须在服务于党的出版工作过程中,提高出版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出版物文化意蕴,做到政治性、艺术性、创造性、时代性统一,让出版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既能满足再造民族之魂的精神需求,又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时需要关注市场、把握市场、培育市场,以文化的名义引领市场。每一位出版编辑都应该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在编辑过程中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的大局和总体战略的高度去把关。供职新疆人民出版社的贺灵获奖后表示,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应有事业心,否则,编辑会成为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在新疆当编辑,如果没有责任心的话,图书的事故率可能会非常高”,好编辑必须跟上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研究的步伐,“否则在编辑这类图书时就会出错,有时甚至会把合理的东西当作错误的删掉”。[9]

一本书链条般的编辑环节中,编辑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与作者沟通、调研市场拟定出编写提纲和审读样章,要说服领导批准自己的选题计划,要加工稿件参与版式和封面设计,要与发行部门制订营销计划,售后要整理收集读者反馈以备再版时参考,等等。显然,这些充满智慧的工作,仅凭一个人的力量通常是不够的。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得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脚印,2012年就成立工作室,摸索出一条依靠紧密的团队合作来提升编辑市场判断力的路径。多年来,她编辑了《长征》 《解放战争》《1911》《历史的天空》《尘埃落定》《暗算》等,其中《长征》发行量破100万册、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历史的天空》《尘埃落定》《暗算》不仅获得茅盾文学奖,每本书的发行量也都在50万册以上。脚印成功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密码?在日常编辑中,脚印总是强调合作精神,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年轻编辑,她主动扶持、用心培养,经常口传心授地讲解编辑具体工作,怎样学会处理与作家的关系、与媒体的关系,并且带领他们开发选题,策划宣传方案,商谈与媒体的合作,设计版式和封面装帧,等等,从而做到“按照自己内心的方向做事”。[10]

五、结语

在新媒体浪潮迎面而来的当下,编辑要以更加专业的姿态,在自觉把好图书内容关的同时,进一步切实提升市场判断力,以自身专业优势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依托,主动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心无旁骛地做好文化传承工作,积极把握“十三五”时期国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的历史机遇,为物质生活逐渐殷实的读者,奉献更多“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的书刊产品。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总编室)

参考文献:

[1]章学锋.新传播格局下群众办报的创新[J].西安文理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13(06):89-92

[2]李斌,霍小光.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1)

[3]党建网.习近平“点赞”过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DB/OL]. [2016-02-24].http://www.dangjian.com/ds/jtrds/dsjj/ wz/201601/t20160105_3067172.shtml

[4]魏芳.从编辑到管理一路耕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03(T23)

[5]朱烨洋.让小社迸发大活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03(T11)

[6]朱燕萍.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J].编辑之友,2001(05):27-28

[7]上海作协.《收获》杂志荣获中国首届出版政府奖[DB/OL]. [2016-02-20].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03-14/27194.html

[8]袁舒婕.善于“沉下去”的职业编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03(T28)

[9]朱烨洋.没什么比责任心更重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03(T24)

[10]李婧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03(T23)

猜你喜欢

政府奖判断力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易错题分类解析
环境会影响判断力
镜子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中国药房》杂志荣获首届重庆出版政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