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平与效率: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运行路径探索

2016-02-13陈恒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校

陈恒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公平与效率: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运行路径探索

陈恒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高校自主招生实施以来备受社会普遍关注,并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需要从生源比例、招生考试、招生监督、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探索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自主招生制度运行路径。

[关键词]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

一、高校自主招生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可以分类成以下三种: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自主招生、上海高校为代表的自主招生以及北京、上海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自主招生。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自主招生模式

教育部直属高校大都是国家重点大学,目前我国有68所高校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一般来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招生模式主要是高考与自主选拔考试相结合,但是自主考试选拔的比例只占小部分,约占总录取人数的百分之五。而录取的评价条件主要是以高考成绩为主,其他特长评价为辅。因此,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自主招生需要考生在参与高考的前提下,且填表的第一志愿是该校,才能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选拔。自主招生选拔考试包括初试、笔试以及面试。我国的高中可以以学校推荐的方式向高校推荐生源,然后学生进行网络资格申报,高校审核完毕之后,合格者便会被通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时,还有一些其他不同于其他学校的要求,包括特长需求以及其他硬性要求。如中国人民大学在去年有规定,学生分数必须不低于同省、同类专业录取分数线20分,否则没有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如果考生是艺术生或者其他特长生,则要求不低于同省、同类专业的分数线30分,并且还需要参与本省组织的艺考。一些北京的高校还有其他硬性要求。如2007年,北京大学规定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必须思想品德兼优并且是校优秀学生,不满足这些硬性要求的学生就没有资格参与考试。一般开展高校自主招生的教育部直属大学大都是综合性大学,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都颇为统一,缺乏一定的创新,在公平与效率录取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上海高校为代表的自主招生模式

上海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理念则不同,高校在录取生源方面有相对的优势。比如,上海复旦大学的录取前提是先参与上海地区的“自主选拔”考试,然后才有资格进行下一轮的高校考试。一般来说,“自主选拔”考试有利于高校保留本地的生源,本地的学生在报考本地学校时有非常大的优势。当然,“自主选拔”考试通过后就有资格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不同高校根据本校的生源需求,再制定合适的标准进行下一轮考试。考试的评价标准与教育部直属大学存在一些不同点。如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便是直接以面试成绩为录取标准。通过面试的学生还需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是入学时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在选择大学专业方面也有不小的优势。

(三)上海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自主招生

教练员在平时训练时应制定一个合理的训练计划,不能以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水准,来打击运动员比赛的积极性,运动员自信心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运动员鼓励,而不是过多的苛责。

上海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与前两者不同,学校的自主招生自由度更大,学校在录取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上海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标准主要根据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的不同,确定适合本校的录取标准。上海高职院校在接到学生的资格申请之后,都会对学生进行“学能测试”,即学习能力测试,考核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达到合格的考生即可获得入学资格,不需再参加当年的高考;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高考,从而报考其他学校。在生源方面,与前两者不同的是,上海高职院校的生源包括应届毕业生以及高中学历的退役士兵。在“学能测试”方面,主要采取笔试加面试的考核办法,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其他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持有技能证书的考生在录取时更有优势,不同的技能证书也可以在自主考试时加分。

二、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问题分析

自主招生考试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方式,对提升教育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一些地区、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时有失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所争议的问题。

(一)自主招生公平性问题探讨

确保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性是录取的前提,如果一个高校在考试录取方面没有确保公平性,那将不利于中国的教育发展。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有失公平性的问题:

1.自主招生的区域差别

综合近年来很多自主招生院校的情况发现,很多院校指定了自主考试的生源录取地区,即不在指定地区的考生没有资格参加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这种现象在北京、上海颇为多见,上海交大在2013年的招生简章中便规定了不同地区的招生百分比。笔者认为,每个省份的考生数量都不同,招生的比例不同是有依据的,但是上海交大在2013年的招生范围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考生来自上海或者附近的城市,其他地区的考生较少。

2.自主招生的城乡与学校差异

一些自主招生高校在生源选择时偏向各省市的重点高中,并给予一定的指标或者优惠政策,对其他非重点的高中录取的生源较少。这样一来,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便无缘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城乡差距和学校差异导致了公平性的缺失,助长了自主招生的不良风气。

3.招生过程的公平性

上文笔者提到,有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生源可以来自高中推荐,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利也越来越大。这往往导致一些高中存在“寻租现象”,即一些高中在学生推荐时进行暗箱操作,助长了自主招生的公平性缺失。

(二)自主招生效率性问题探讨

自主招生考试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录取的高效性是除了公平性之外的另一个要求。每年高校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用于自主招生,受到招生成本的控制,资金安排的不合理往往导致效率性问题的发生。从当前看来,我国很多高校在成本与效率问题处理上略有提升,但是如何更高效地自主招生,依旧是高校招生提升的方向。当然,生源录取的高效性也是必需提升的重点,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录取到符合本校录取目标的学生,体现了自主招生的效率性。高校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借鉴与学习,才能完善自主招生制度,落实招生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三、高校自主招生兼顾公平与效率制度运行路径

(一)重视农村生源比例

我国重视农村的教育发展,要求教育要向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倾斜,因此,高校的自主招生应当兼顾偏远农村地区。这要求高校在生源选择上对偏远农村地区给予照顾,确保自主招生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优秀的农村高中生获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当然,自主招生高校需对报考的农村生源进行同等的资格考核,严重杜绝生源的“寻租现象”,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招生的公平性。只有兼顾偏远农村地区生源,才能体现高校招生的公平性,也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生源水平,为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自主招生高校联合选拔考试

自主招生是生源获取的重要途径,我国不同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不一,相互借鉴是提高公平性与高效性的重要途径。实现高校联合选拔,不仅使高校减少了不必要的组织考试的人力与资金投入,还能在联合考试中选择更多合适的生源,从而提高了招生效率。当然,各高校在自主招生联考的前提下,还需要对通过考试的考生进行本校特色式的选拔,即选拔出适合本校招生目标的考生,从而完善自主招生制度。

(三)健全自主招生监督制度

自主招生公平性与效率性的缺失,是缺乏监督制度的结果。健全监督制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制度保障。健全自主招生监督制度,需要我们政府、高校以及社会进行落实。在政府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对高校自主招生进行约束管理,确保高校自主招生的执行力;在高校方面,要健全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本着公平性原则对报考的考生进行公平性考核,杜绝“寻租现象”的出现,以提高录取生源质量;对于社会来说,需要社会公众提高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关注度,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力量,为高校自主招生发展出谋划策。总的来说,只有多方共同协作,才能完善自主招生监督制度,落实教育的公平性与高效性。

(四)完善自主招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无论何种类型高校、何种办学特色定位都享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这权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详实的法律依据。目前自主招生试点政策中,却没有将民办高校作为自主招生试点,这是法规不完善的体现。从现实来看,试点高校按规定颁布招生简章,并对招生结果负责,但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因此,应该建立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以保障高校自主招生有效实施,提高招生效率。对于招生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背自主招生公平,必须要严厉处理,杀一儆百,时刻为人们敲响警钟。同时对于作为参与自主招生主体的中学,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促使他们自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舞弊行为,提高自主招生公平性和效率性。

自主招生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积极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有利于引导学生突出个性,强化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在自主招生探索过程中,遇到公平与效率的诸多困扰,需要坚持以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制度设计上突破公平与效率不能兼顾的问题,提高高校自主招生方案的科学性,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刘进.历史与嬗变∶中国高校自主招生10年[J].现代大学教育,2011(1).

[2]肖佩莲.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公平与效率问题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157- 02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