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赜
2016-02-13李慧芬
李慧芬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赜
李慧芬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历史相关学科均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冷落,历史教学也存在着多种问题与不足。以高校《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例,其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重复等问题,急需高校对其进行教学改革,进而提升《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基于此,本文拟从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
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中国古代史》在高校历史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内容上至原始社会,下至清末,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教育等方面,与大量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有密切联系。但在当前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而应大力推进《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力求促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中国古代史》概念、规律与史实,培养大学生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历史学习意识,构建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成效。
一、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高校《中国古代史》是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客观真实记载,更是我国上下几千年历史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主要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承担着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重任。但我国当前普遍不重视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的现状,使得广大学生通过历史教育感悟国民意识与民族精神的效果大大降低,这对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接班人而言,具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高校《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推动历史学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史》是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通常开设在本科一年级。《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学专业学生步入大学学习的源头性课程与骨干课程,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不但关系到大学生今后对历史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与学习兴趣,而且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想推动历史学又好又快发展,就须对高校《中国古代史》进行教学改革。
(三)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是该阶段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标准。因此,加强大学生对多学科、多领域基础知识的了解,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历史学课程,对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十分关键。所以,促进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对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二、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深入了解历史,尤其是本国与本民族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更为精准地把握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根据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高校开设历史学专业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历史学专业招收的生源也在减少,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在校大学生选修历史学课程的数量也愈来愈少。这种对包括《中国古代史》在内的历史学科缺乏足够重视的现象,必然会造成历史人才数量的逐步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历史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历史学专业大学生开启四年历史学习生涯的“敲门砖”,能否有效扭转广大学生对历史学的片面认识或者不感兴趣的心理,是《中国古代史》所肩负的重任。但根据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发现,依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其单一化的教学手法不但没有改变大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被动心理,甚至还进一步降低了大学生学习历史学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面对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要加大《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改革力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兴趣与动力。
(三)单一的考评体系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中国古代史》课程的考评都是以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为主,之所以依然采用这种落后的考评体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即只注重对《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基础知识考核,以及对大学生死记硬背能力的测评,而对其实践技能、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评却不予以重视。这种机械的、呆板的、单一的考核体系,严重影响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中国古代史》教学质量的强化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
(一)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
新时代的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这就需要从事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扭转自身在教学中占据绝对性主导地位的传统角色,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者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之中。同时,在开展《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及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能力等作为教学目标,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平衡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高校《中国古代史》的课程特征,决定了其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性教学。《中国古代史》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结构、发展线索以及基本规律,其时间追溯至史前文明时期,距当今已有数百万年的悠久发展历程。课程内容极为繁杂,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语言多以文言文为主,这对古汉语水平有限的大学生而言,理解课程内容相对困难。纵观《中国古代史》课程这些特点,以“口传笔录”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显然很难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最大化,但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包括: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视频、图片等功能,对古代文化、事件、人物以及科技等进行逼真的历史再现,进而深化大学生对各种历史现象的认知水平;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画面、流动鲜明的色彩表现、知识点的搭配解说等功能,激发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促使教师搜集与整理重点参考书目、学习资料等相关内容,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课件制作之中或上传到校园网上,最大程度地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丰富教学内容等。
(三)实施专业化考评体系
教学考评的目标在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专业教学的考核则更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提升所服务。因此,根据《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特征与学习习惯,需要对高校《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考评体系予以调整与完善。高校《中国古代史》的考评体系改革,必须突破纸质的闭卷式考试方式,即摆脱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落后考核模式,将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掌握作为考评标准。专业化的《中国古代史》考评体系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等全方面的测评为主,将考评手段引入到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以及投入学习的努力程度等进行考评,甚至可以将其作为学生的平时作业,并从五方面进行打分,即标题、书写以及形式等方面的规范程度,层次与结构的合理程度,观点的鲜明程度与论据的充分程度,参考资料的数量与精确程度,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通过这一整套的专业化考评体系,不但能够巩固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与挖掘学生的应用能力、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在《中国古代史》课程中的综合水平。另外,通过实施专业化的课程考评体系,还能够促使高校《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效果,更具广泛的可衡量性与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学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对培养专业的历史人才具有不容忽视的功能与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存在课程体系陈旧、考评方式单一、课程内容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历史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因此,须深化高校《中国古代史》的改革力度,重新构建教学体系,完善考评方式,更新教学内容等。同时,由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改革既有历史专业共性、文科共性与教育共性方面的特征,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化特征,因而高校《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校教师、学生、相关专家与学者等多方积极参与,从而共同推进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1]展龙.中国古代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2]李月新.浅谈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协调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
[3]薛政超,彭凤萍.关于重构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和体系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4).
[4]刘惠琴,王晓丽.关于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5]韩小林.高校历史教学的新思路——《中国古代史》课程多媒体组合教学改革的总结[J].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6(3).
G642
A
1673-0046(2016)6-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