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
2016-02-13刘利娟
刘利娟
(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
刘利娟
(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1)
文章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构建有效纵横向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结构模式、落实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工作等五个创新措施,以期切实加强针对性,提高教育管理实效。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和思考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党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大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优良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及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都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但是,随着高校学生党员数量的上升,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轻视思想政治学习、党性意识不强、入党动机不端正等问题,同时也暴露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往往是学生党支部自行组织或者自学,上级党组织对他们的指导或专题组织学习很少,学习层次低,内容空泛,学习效果差甚至流于形式。二是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建工作多是一级传一级下达文件、下达任务,二级学院党总支不直接参与或很少参与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工作,对党员缺乏针对性指导和监督。三是学生党建队伍力量单薄。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党员比例的提高,日常党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负责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或组织员工作事务繁重,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指导,工作开展不深入。
(二)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对学生党员要求不严格
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级管理者,普遍存在非常重视入党前的考察、入党材料的准备,轻视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的问题,导致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党性意识淡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党员在入党后组织纪律松懈,甚至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归根结底,是党支部内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不够,缺少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民主评议与监督学生党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思想政治学习制度等,工作中追求简单的任务布置和完成,没有积累好的经验并固化为制度。另一方面,不能够对照规定严格要求,如对学生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随意缺席、迟到等问题,缺少明确要求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针对性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核心,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牢牢把握思想建设的主线,着重加强政治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员意识教育,使得学生党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以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能够坚持理想信念,坚定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提高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一级抓一级,切实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教育指导。有组织、有指导地开展专题思想学习,扩充学生党建队伍规模,积极鼓励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入党培养人,一方面便于考察学生,另一方面加强了师生联络,便于开展科技创新等活动。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学生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把学生党建、团建及学生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深入低年级班级开展学习活动。
(二)构建纵横向工作结构体系,提高教育管理绩效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党员成长教育、管理、培训、发挥作用等多方面工作,是一整套庞大细致的工作体系,要把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实、做细,有必要使之系统化,构建有效的纵横向学生党建工作结构体系,做到纵向指导到底、横向管理到边,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挖掘和调动学生党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学生党建工作结构体系能够使工作脉络清晰,纵向指导到底,第一层面是二级学院党组织;第二层面是专职组织员、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第三层面是学生党员;第四层面是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四级工作体系成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使得党建工作有指导、有联系。横向管理到边,分为六大部分,发展党员工作(包括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等)、党员活动开展工作(主要指开展特色党日活动、党员联系群众“一帮一”活动、党员社会实践等)、党员思想政治学习工作、分党校工作、党员民主评议和监督工作,六部分工作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学生党支部书记牵头,学生党员结合兴趣认领工作,并带领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形成小团队,一一开展讨论分工、组织实施和成效总结几个环节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实际党建工作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教育的能力,成效明显。
(三)落实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工作,激发学生党员队伍的活力
落实民主评议学生党员,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二级学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工作实施办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是学生党员通过学习,深刻认识评议的重要意义,激发参与评议的自觉性;第二阶段是学生党员对照考核要求进行自我评议、全体党员互评,这个阶段进一步督促学生党员清醒认知自我,虚心接受党内批评;第三阶段是群众(包括党外同学、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宿管员)评议打分。民主评议学生党员的考核结果与预备党员转正、评优评奖等挂钩,并计入档案,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党员大力宣传;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党员提出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学生党员要延长预备期。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工作能评出存在问题,也能评出优良党风,尤其在群众评议过程中,学生党员面对全班同学述职,无形中给学生党员增加了驱动力,督促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党员服务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充分发挥党校教育阵地,大力推进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提高学生党员思想素质
二级学院分党校应该大力推进分层次、分类别的入党培训,即三级联办培训体系:初级——中级——高级,入党申请人参加党的基础知识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生预备党员参加预备党员培训,培训内容渐进,一环接一环,紧密衔接,把理想信念教育始终贯彻在大学生学习成长中,常抓不懈。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设定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不仅体现在理论的学习方面,而且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学院实验室、志愿服务图书馆、开展校园清洁活动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强化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五)加强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提高教育管理规范化水平
制度是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证,同时,通过工作积累,好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只有创新工作,学生党建工作才能做到有章可循、科学规范。笔者根据近年工作实践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学生党员应积极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配以相应的处理措施。二是严格组织发展工作制度。二级学院应结合实际确定发展党员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党员“三公示、三投票、一答辩”等制度,杜绝发展工作中讲私情、把关不严等问题。三是建立学生党员参与党务工作制度。明确提出学生党员必须参加的党支部工作内容,主动提高自己的党务工作能力。四是建立学生党员进班级工作制度及培养人工作制度。如学生党员入新生班级做什么、怎么做进行设定。五是推进党员帮扶工作制度。优秀学生党员自觉与本班“困难”学生一对一结成对子,以实际行动切实帮助同学解决学业、就业或心理等困难,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际,有效加强学院学风建设,提高就业率,更为消除班级隐患,对安全稳定工作作出贡献。六是建立毕业班党员流动教育联系制度。针对毕业班在外实习时间长的特点,通过网络联络平台及时发布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内容及日常工作通报等,同时加强跟踪教育和监督。
[1]陈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柯羽.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12(Z1).
[3]李明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倪和平.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前沿,2011(14).
[5]王倩.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6]陈晓晖,庞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3).
[7]董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8]赵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30年之初研[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4).
G645
A
1673-0046(2016)6-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