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困境与对策

2016-02-13苏宝芳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苏宝芳

(泰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困境与对策

苏宝芳

(泰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由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但由于受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网络文化、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消极腐败现象、高校及家庭教育缺失等消极影响,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现实困境。必须通过构建理论解读机制、实践转化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用24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炼和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一表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为多元化时代凝聚社会共识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大学生的政治心态、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当前高校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

一、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意蕴

(一)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由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目标,实现人才的完美个性及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养成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由此,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认同程度如何,能否践行、践行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必须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历史使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二)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冷战”以后,国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斗争非但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退出国际政治舞台,反而进一步强化,只是形式上从赤裸裸的社会制度之争转为更加隐性的、多样的、复杂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强势地位的话语权,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渗透和破坏。而且,他们一直把我国高校学生作为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这对于价值观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和各种错误腐朽思潮所影响和侵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

(三)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青年学生,让他们普遍理解、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大学生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主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诉求。从毛泽东把青年生动地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邓小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从江泽民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胡锦涛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4]足见我们党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和期待。大学时期,正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所以,从立德树人的高度,高校必须首先把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解决好,切实做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自身学习成长中并使其成为自觉的价值追求,让他们从理想信念上、思想道德上、行为方式上辨得清是非、经得起检验,不断提高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困境

(一)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本来就从未放弃过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和行动,在这样一种复合性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利用其经济和文化强势,更加变本加厉地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大肆进行西方价值观念的灌输。他们通过互联网、影视、餐饮等载体和平台,利用各种思潮,大力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妄图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逐渐西化,最终达到诋毁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稳定的政治目的。正如美国中央情报局针对中国专门推出的《十条诫令》中提到的:“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5]在西方强势经济和文化价值观的宣传影响下,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极易被其盅惑,这必然给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冲击。

(二)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这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更加明显。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快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步伐,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人们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一些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现象不断发生,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逐步滋生蔓延,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质疑。同时,围绕住房、教育、医疗、贫富差距等民生问题而发生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广泛和激烈。这些社会矛盾也必然会反映到高校中来,给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一些难度。如解决不好、处理不当,定会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棘手问题,从而降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三)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现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需品,“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快捷、方便、无时空限制、信息量大等特点给予大学生丰富的知识以及精彩表现个性的独特舞台;另一方面,它以间接的“人机交往”代替通常意义上的人际交往方式,让一些上网者沉溺于虚拟世界不可自拔,淡化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有甚者,“消极、腐朽的价值观也渗透、夹杂在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中。例如,暴力、金钱、色情等消极颓废的内容在互联网中被大肆渲染,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6]在大学生对国际复杂形势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他们从网络上所获取到的负面信息,极有可能导致他们对现实、对人生做出不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降低主流意识形态对他们的影响力。

(四)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消极腐败现象的不良影响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7]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有专家研究指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失范和贪污腐败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确立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因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认真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惩治党内腐败现象,特别是对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腐败分子的严厉惩处,充分显示了党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败高压态势和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定态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四风”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剔除,部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干部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受腐败现象的影响,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一方“净地”,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违规违纪和腐败现象也不时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侵蚀和诱惑下,大学生群体中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现象,诸如送礼之风、请客之风、摆阔之风、攀比之风、考试作弊之风、论文抄袭之风;还有什么拜金女、炫富男、傍大款,什么“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等等,无一不体现出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着实让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健康成长深表担忧。

(五)高校及家庭教育的缺失

学校方面,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掣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仍然是从上而下的“满堂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变为“课堂为主、书本至上、教师中心、内容驱动、分数评价”[8]的畸形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交流和对话,忽略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忽视了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课堂上的气氛显得枯燥、单一、乏味,甚至有些教师上课虽有内容但无思想,有些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脱节,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家庭方面,很多家长“唯分数主义”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他们过分强调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忽视家庭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片面地注重子女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德育人格的养成,从而错过了价值观培育的黄金期,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程。

此外,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由于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不够,对社会复杂程度的认识不高,内心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同时,由于他们文化层次较高,但洞悉世事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使得他们自负心理严重。这些不良的处事心态,导致他们常常把局部看做整体,把片面当做全面,把现象当做本质,把简单的问题扩大化,从而容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偏差甚至背道而驰。

三、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理论解读机制,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指出,人们知道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为什么这是真理,知道为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应当怎样去做,知道怎样去做不等于愿意并真正去做。思想理论灌输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问题,更要解决认同的问题。[9]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的理论为大学生广泛理解、认同,高校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解读机制。一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专业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将“三个倡导”有机融入其中,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专业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全面、系统的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彻底的说服力;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政策的解读,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微信、微博、演讲赛、辩论赛、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学习交流、学生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让大学生在互动中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与要求。二是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德育阵地,运用大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话语体系,通过政策解读和理论阐释等方式,实事求是地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释疑解惑,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三是发挥宣传引导作用。要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等极具影响力的媒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角落;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努力克服宣传上的形式化,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善于从大学生中发现、挖掘、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切实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大学生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四是发挥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研宄的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慎独自律,要有高雅的情志和高尚的追求,为大学生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二)构建实践转化机制,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教育。研究表明,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健全活动机制。要建立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活动机制,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网络建设等机制,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外部环境。二是组织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让大学生进农村、进企业、进厂矿、进社区、进养老院,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义务维修、心理咨询、文化下乡、爱心公益、家政服务、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升华、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大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传授就业知识,培养就业技能,为学生真正踏入社会做好充足准备。四是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策划开展更多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陶冶和滋养。

(三)构建制度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制度是承载价值理念传递的重要载体。对高校来讲,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效性,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正确方向。一是建立日常管理制度。高校各级管理部门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要求贯彻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将是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荣誉评定、干部选用、评先评优、入党推荐的重要标准,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效互动,通过他律与自律的结合,规范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培植他们正确的价值理念;二是要建立监督考评制度。通过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考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适时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进行考查考核,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调整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分析力、理解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真信、真懂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建立表彰激励制度。营造肯定、鼓励大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的环境氛围,对表现突出、成绩优良的各级各类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等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优秀党支部、优秀团支部以及获得各级各类荣誉奖励的团体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大力弘扬主旋律,以此激发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共鸣,进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24.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

[4]本报评论员.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11.

[5]美国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诫令[J].党政论坛,2001 (09):25.

[6]孟艳.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63-65.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6-19.

[8]何勇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Z2):99-102.

[9]张琼.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21-2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责任编辑 梅焕钧)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Realize the Identity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SU bao-fang
(Taish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271021,china)

The re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ocialist nature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is the need to maintain the national ideology security,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But due to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market economy and network culture,the minority party member the leading cadre corruption negative,negative effects and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agree that exist practical difficulties.Must be mechanism by constructing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the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so on,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ty,emotional identity and behavior identity.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Identity;The mire;countermeasures

G645

A

1672-2590(2016)02-0126-05

2016-02-26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J13SY74)——“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教育研究。

苏宝芳(1966-),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