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要素优化视角下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的思考

2016-02-13尹佳慧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培育经济发展

尹佳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1)

全要素优化视角下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的思考

尹佳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1)

提升全要素成本竞争优势是中国在新世纪成为贸易强国的核心基础。基于全要素优化基础上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是一项宏观的综合性工作。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走创新驱动发展和内生增长之路;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新产品、新业态;要更加注重培育国内市场和消费需求;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培育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经济新常态;国际竞争力;全要素成本竞争优势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达到了极致,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决胜世界经济竞争的关键,就在于提高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已进入全要素发展阶段,优化资本、技术、土地、环境等配置要素,提升全要素成本竞争优势是中国在新世纪成为贸易强国的核心基础。基于全要素优化基础上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是一项宏观的综合性工作。笔者以为全要素优化视角下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全球化能快速带来资本和技术,但它不能快速带来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管理能力(经验和知识等),而这两项对经济的繁荣和赶超同样重要。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基础和制度前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基础和改革目标。因此,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亟需调整、发展方式亟需转型的“拐点期”,如何通过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创造条件,从而深入挖掘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以及调动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就显得尤为必要。要大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另一方面,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并依赖于渐进式的增量改革而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在避免社会动荡、维持社会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难啃的“硬骨头”逐渐累积,对后续改革产生极大阻力。例如,就政府与市场关系而言,虽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发展,但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全能政府”的观念仍在发挥影响,政府在资源配置领域的不恰当行政干预时有发生。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以追求GDP增长速度为首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业项目为主要任务,以资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预为重要手段”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带来投资消费失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同时,还造成公共服务的缺位”。[1]这也必然要求要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进行新的调整,政府能放权的应放权,市场能解决好的就交给市场,将“全能政府”转变为“有为政府”,将“有限市场”转变为“有效市场”,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2]的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正如前面所述,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也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原则与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完善知识创新体系,走创新驱动发展和内生增长之路

知识创新体系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时,一般处于以技术引进、仿制为主的阶段,其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占GDP的比例不足1%;到了1000美元以上水平时,开始进入以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为主的阶段,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占GDP的比例往往超过1%;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则进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一般超过2%。另外,有关研究表明,各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体现出阶段性,相应地在技术创新上呈现不同的特点。我国目前技术发展进入创造新技术为主的阶段,实现自主创新的能力,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的力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开发,重视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是创新,因此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必须立足基础研究,妥善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关系。要加快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目前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现象。要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许可制度,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为开放型创新方式奠定体制基础。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新产品、新业态

首先,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稳步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其次,大力发展服务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8%左右,对稳定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5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将继续上升,到2020年将达55%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实现投资由房地产、产能过剩的产业向服务业转变,既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也有利于保持中高速增长,进而稳定就业,化解部分经济风险。[3]再次,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要改造引导和推动钢铁、水泥、造纸、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4],使传统产业继续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最后,发展低碳经济,完善战略资源储备。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的基础上的,带来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资源严重浪费、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随着能源消耗需求的增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大,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这是我国当前能源供应的情况。要推进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建立起以节能、节水、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建立起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建立起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建立绿色财政税收制度,绿色金融制度,助推绿色经济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准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探索、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的试点经验;制定战略资源储备的相关法律,完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的运作机制。

四、更加注重培育国内市场和消费需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进入“规则制霸”时期。由于规则本身具有某种“非中性”,即在同一规则下不同国家的损益情况不同,所以谁掌握了国际规则的制定权,谁就可以凭此为自己谋私利或更多的利益。历史和现实表明:谁的国内市场越大,成为主要的世界商品、金融市场,谁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拥有世界市场规则的制定权。国内市场也是各国民族产业成长的温床和进军乃至争霸国际市场的跳板。因此,培育国内市场就是培育国际竞争力。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协调和干预,各国保护国内市场的方式已经有限,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仍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另外在WTO组织条款范围内,各国依然可以运用反倾销、反垄断,甚至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来适当保护国内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空间。对于发展中的大国而言,保持一个竞争且不被外国跨国公司垄断的国内市场,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是国际竞争中各国握有的最后“底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国内购买力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广阔是中国的重要优势所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作用。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坚强后盾,对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具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表现为对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作用;对国外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的吸引作用;对出口商品的“蓄水池”作用;对外国贸易壁垒的抵制作用等。2013年中国消费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6亿左右,总消费为2010年的三倍以上,届时将释放64万亿元购买力,有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进口市场和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中央关于经济新常态九个趋势的论述将消费需求置于首位,意味着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庞大的“中国市场”也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所以,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民生需要为着眼点,围绕吃穿住行提供安全有机、绿色环保的食品、药品、纺织、服装、住宅、房地产、智慧城市建设、家用电器、通信器材、汽车等,推动消费创新。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首先,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为基础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重点,通过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发展新动力。要坚持因势利导,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抓手,尽快制定三大战略内部的产业、城镇体系、人口空间布局、投资规划,引导人口和产业向此区域聚集,以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其次,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的现代工业化为驱动力,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化、节约集约化、生态宜居化和社会和谐化发展为特征,以逐步推进城市现代化、城镇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为主要目标,逐步探索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备、环境良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设路子。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为抓手,以产业生态化或绿色产业为切入点,以文化传承为纽带,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探索和推进户籍、土地、住房、社保、财税等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5]

六、培育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利益维护与保障主要依赖于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高,而企业竞争力才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首先,大力扶持民族产业发展,集中必要国力对关键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投资,实现一些长远战略意义的突破。其次,把国家技术能力的培育作为战略的重点。一方面,加强企业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加强研究开发投入,给予必要的行政指导,对于国有骨干企业要有最低要求并纳入考核指标。另一方面,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政府、研究机构建设和发展,推进政府研究机构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不仅要加强政府投入的力度,而且要结合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加强指导。政府研究机构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在于为国家培育未来的新兴产业,提供技术种子和人才储备。再次,注意保护自己的战略企业和支柱企业,防止形成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的依附型经济结构。要正确引导跨国企业并购活动,完善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统一、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导向。建立完善的调节市场主体竞争关系的法律体系,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等立法,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涉外执法力度。四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力和能力,推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能源战略及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1]迟福林.切勿将“政府主导”等同于“中国模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6).

[2]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J].中国经济周刊,2014,(6).

[3]丁文锋.把握新常态培育增长点[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2/15/c_ 127305987.htm

[4]魏驰昊.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的途径和举措[N].中国经济时报,2014-10-30.

[5]史巧玉.经济新常态之“新”诠释及其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5,(5).

(责任编辑 梅焕钧)

Improving Path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Total Factors Optimization

YI Jia-hu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i Jing University,Bei Jing,100871)

Improving the advantage of competition of total factor is the core foundation of China which becomes the powerful trading country in the new century.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otal factor optimization,we should take it as a comprehensive work.We should make i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We should perfect the knowledge the innovation system and taking the path of innovation to drive strength development and the endogenous growth;We should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foster growth of new products actively new formats and new commercial activitie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on improving domestic market and consume demands;We should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areas;We should persist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also should enhance the competition of companies.

Economic New Normality;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otal Factor Cost Competitive Advantage

A81;D616

A

1672-2590(2016)02-0067-04

2016-02-17

尹佳慧(1985-),女,吉林辽源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培育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