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与王文庆

2016-02-13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孙中山杭州浙江



孙中山与王文庆

王文庆一生敬仰孙中山,是孙中山的坚定追随者。他与孙中山相识于日本,继而成为中国同盟会成员。与孙中山共事在南洋,为广州起义筹款,得到孙中山器重。他是浙江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在上海、杭州、南京光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南京临时参议院浙江三代表之一,他直接参与缔造共和。他名列北京临时参议院浙江五议员。浙江二次革命,他是反袁独立的领军人物;他南下护法,参加广州“非常国会”参议院,与孙中山不离不弃。他文彰武显,终身坚持革命,从青年才俊到革命功勋的政治生涯横跨了两个世纪,可谓共和元勋。

王文庆(1882-1925),名军,号文庆(文钦),又号文卿。临海东塍岭根村人。1897年,在临海东湖书院读书的王文庆,接受了维新爱国思想,常与在附近八仙岩读书学剑的邻县(仙居)青年张任天谈论时政。1900年,负笈东渡的王文庆与陶成章等相识。1903年,王文庆于日本东京帝国法政大学毕业①。越两年,经陶成章介绍,王文庆在日本加入光复会。不久,王文庆又与孙中山相识,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夏,在日本的中国同盟会本部派会员、留日学生刘道一回湖南筹划起义,派王文庆回浙江组织浙江会党配合响应。王文庆带着介绍信函,脚穿草鞋,腰束麻绳,爬山涉水,餐宿冰雪,在浙东、浙西诸县奔走一个多月。同年冬,光复会各省骨干会议在上海召开,王文庆会后同秋瑾、蒋乐山(龙华会首领)一起商量如何响应湖南起义。年底,湖南起义失败,浙江计划也遭暴露,王文庆等被迫出走日本。翌年,王文庆潜回国内,谋划浙皖起义。变卖自家田地的王文庆在上海创办了启东学堂,与安徽巡警学校、杭州赤城公学、临海耀梓体育学堂、绍兴大通学堂遥相配合。7月,安庆起义失败后,王文庆先是潜入越南河内会见胡汉民,商量对策。后又赴日本,以“湖北襄阳”人身份成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步科留学生。

1908年春夏,王文庆奉命几次潜回浙江活动,试图恢复皖浙起义失败后光复会的力量。11月,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王文庆来到南洋槟港中华学校任教。当时孙中山、黄兴也常来这里。王文庆因此与孙中山共事。在槟港,王文庆偕同其他同志创办了《华锋报》等华文革命报刊。1910年4月,王文庆担任光复会泗水分会负责人。经过几年努力,南洋成了同盟会、光复会的革命根据地,活动经费主要来源地。王文庆也在与孙中山等人几个月的同甘共苦中,民主革命思想不断提高,从相知、敬仰到拥护,以至终生追随左右。而孙中山也特别器重王文庆。1910年11月13日,在马来西亚槟榔岛同盟会党部,孙中山主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黄兴、赵声、胡汉民、李燮和、王文庆均参加。会上作出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会后,黄、赵、胡分赴各地,调集同盟、光复两会力量,孙中山、王文庆继续留岛,募集巨款。王文庆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以发展中国教育的名义,组织教育会,向侨胞募捐。翌年初,王文庆将所得的筹款带交给在香港的黄兴。4月中,黄兴电召王文庆来香港共同谋事。因遇雾,王文庆的船被滞香港。广州起义失败后,王文庆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正遭清军大肆搜捕的广州城,找到同乡姚桐豫,请姚借两广总督文案的身份设法营救同志。[1]111黄花岗一役牺牲的烈士大多是王文庆带出来的泗水华侨青年,此事令王文庆终生内疚。

不久,乔装潜回上海的王文庆协助陶成章、李燮和筹备光复会上海总部。而后,作为杭州光复会负责人的王文庆,重点做杭州新军官兵策反工作。他以白云庵作为光复会杭州机关总部,决定与上海的同盟会中部总会共同发动沪杭起义。7月底,沪杭起义进入倒计时,王文庆一边调和陶成章与陈其美的矛盾,一边频繁奔走沪杭两地。并为招兵买马专程返回故乡临海,建立了光复会台州联络机关“台州国民尚武会”。10月12日,王文庆得知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迅速谋划响应,电告南洋方面筹措资金。并于13、14、15三天,连续主持召开会议,谋划杭州起义。越两日,王文庆在上海收到南洋华侨捐款,趁机大量购置军火。同时,在法租界租房制弹。并在湖州、嘉兴之间组织了千余人敢死队,派出百余人交李燮和指挥。20日,在杭州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王文庆确定了次月6日为沪杭两地同时发动起义的时间。11月2日,王文庆率领敢死队员潜入杭州城内。3日下午,李燮和、王文庆带领光复军全力救出因突然提前进攻上海制造局而被俘的陈其美。上海起义获胜。孙中山事后予以高度评价,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随后,王文庆又亲率部分敢死队员赶赴杭州,以“独立”为起义口号,在4日午夜,与朱瑞、吕公望、童保喧等数十人按时发动起义。次日,光复杭州。7日,各界代表大会举行,浙江军政府正式宣告成立,陶成章担任省临时参议会总参议,王文庆列12议员之列。全省军政大事亦均由参议会决定,交军政府执行。9日,省临时参议会举行首次会议,做出了援宁决议,组织浙军北伐南京。

11月26日,来自仙居的500名光复军和尹锐志的300名敢死队员在王文庆统领下,驰援朱瑞所率浙军。经过浴血苦战,攻下天堡城。这次战斗有一段生动的实录被时人项士元写入《悼前浙民政长王文庆》一文中:王文庆“亲率光复军至马群会师,以跃进法蹑敌,克之。……继进攻孝陵卫,……君冒弹前进,军士用命,……转危为胜。……再乘胜袭击朝阳门……君督战不少却,……最后向天保城、雨花台进攻……君与朱瑞等出入枪林弹雨,身先士卒,力战一夜克之。”[1]123此役,仅牺牲官兵19人。

尔后,临时政府的开国筹备工作王文庆也应邀参与。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28日,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浙江有三个名额,王文庆就是其中一个。成立大会上,孙中山致辞。3月8日,参议院审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民主共和国正式诞生。4月3日正式卸职的孙中山离开南京返回上海。王文庆亦随之常住沪上,陪侍左右。因王文庆立下赫赫战功,被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特任为南洋宣慰使。4月8日,王文庆随南京参议院休会北迁。不久,王文庆亲眼目睹了袁世凯违背孙中山主张和《临时约法》的倒行逆施,于是坚决辞职,只是以革命党人身份当选民意代表,参加临时参议院。不久,加入共和党。8月25日,王文庆在北京参加中国国民党成立大会,会上孙中山当选为理事长。应浙江都督及各界的邀请,12月8日,孙中山在陈其美、王文庆、姚勇忱等陪同下,以全国铁路督办身份从上海赴浙江考察。次日,在孙中山祭扫秋瑾烈士墓,题词撰联后,王文庆亦以真挚的战友之情,当场撰联:“风雨忆愁人,自分须眉,却愧黄冈后死;湖山埋侠骨,我来凭吊,伤心白马前盟。”[1]147在杭三天,王文庆等还陪同孙中山专门造访光复会秘密机关白云庵,看望了支持革命的住持释智亮及其徒释意周。12日,王文庆随孙中山返沪。

1913年2月,王文庆当选为浙江省参议员。3 月20日,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于7月发动反袁二次革命。当时,国民党被袁世凯以诡计各个击破,以至四分五裂,而王文庆一如既往站在孙中山一边,支持孙中山二次革命和改组国民党的主张,并积极筹划浙江反袁独立。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王文庆则在沪杭两地不时变换栖身之处。并在杭州偕夏超、王荦共同创办浙江体育专门学校,以办教育为名,掩护反袁活动。经过二次革命的考验,王文庆得到党内领导层的高度关注和器重。期间,陈其美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曾专门去信询问徐忍如:“文庆兄入党一层如何?”“能得一致,大局有赖。”[2]1914年7月,王文庆加入中华革命党。据《童保喧日记》记载,1915年四五月间,王与童多次碰头,借下围棋、搓麻将、酒宴等名义,在不同地点频频商谈,谋划起义[3]169-182。王文庆在11月29日给同志徐忍如写了一封信,表示了拥护共和、反袁反帝制的坚定决心[2]。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王文庆加快了信息传递和联络活动,频繁来往沪杭之间。这时,见风使舵,向袁氏上表称臣的浙江都督朱瑞和巡按使屈映光,给王文庆、张任天、张翅送来3张巡按使署咨议的聘书和600元银洋,企图拉拢王文庆等。王文庆电召时在台州的张任天返杭。王文庆、张任天、张翅在王寓所彻夜分析形势,直到凌晨才由王文庆作出决定,将计就计,利用聘书和钱麻痹敌人,继续坚持革命。于是,王文庆的住所门口挂出“王公馆”招牌,表面上王文庆闭门不出,暗地里却秘密约会同志,与吕公望、童保喧、周凤岐、莫永贞、夏超等频频联系,仅同年12月,与童保喧就面谈5次[3]212-217,达成反袁驱朱共识。

1916年2月,为摆脱监视,王文庆移居方谷园,童保喧移居车驾桥。次月,王文庆创办《新浙江报》,传播民主思想,制造独立舆论。4月11日,王文庆作出最后动员和决定,同时做通了巡按使的卫队长陆容求的工作。当晚,武装起义成功。次日,《浙军独立通电宣言》由吕公望、王文庆、王萼、张翅、莫永贞、童保喧等25人联名发表。浙江宣布参加护国运动。由公推出来的26名议员组成的浙江省临时参议会也于14日成立,大家一致推举王文庆当议长,副议长为莫永贞和张翅。同时决定实行军民分治,都督由屈映光担任,省长则由王文庆担任。但是屈映光仍首鼠两端,表面拥护独立,暗地里又与袁氏挂钩联络。王文庆得知后十分愤怒。5 月5日王文庆主持召开省参议会大会,屈映光被迫辞职,吕公望取而代之。

浙江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宣告独立,这对其他省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于是,组织和领导者王文庆被北洋政府视为主要威胁。5月7日,自称奉命南下来杭州的国会议员殷汝骊,约集了全省10府参议员到王文庆住处,强行通过了军民合治的组阁方案,由吕公望都督兼省长。翌日,王文庆由省长改任民政厅长,又因任行政官吏,辞去省参议会议长一职。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一行视察杭州,王文庆在杭迎候并陪同。他聆听了中山先生的演讲,并再次陪同凭吊秋瑾烈士墓。12月26日至次年1月,吕公望辞职,浙江军政首脑空缺,王文庆顾全大局,又代行起省长职权。同月21日王文庆辞去厅长一职。不久即离杭赴沪。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旋败。国务总理段祺瑞以临时参议院取代参、众两院,破坏《临时约法》。6日,孙中山以“拥护约法,恢复国会”为号召,乘军舰从上海南下广东,并致电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开会,开展护法运动。王文庆响应号召,追随在孙中山身旁,跻身护法国会参议院浙江10名议员之列。1918年4月,护法军政府受到段祺瑞所派的浙军一师在福建的围剿,为保卫广州护法军政府,王文庆凭着与童保喧师长、陈肇英团长的战友关系,自告奋勇与吕公望一起前去策反浙军一师。事后,王文庆被任命为“援闽浙军”副司令、陆军少将。从孙中山亲信田桐9月4日写给孙中山的信中,约略可见此事经过:“近日迭接王文庆来电,嘱弟往潮一行;弟拟明日搭苏州丸前往,务使粤浙二军共同进取,不为奸人所乘。顷者吕公望见赏于岑三(岑春煊),岑三语人云:吕公望乃我之赵子龙也。惟浙军此次反正,依文庆计划则全体可以过来,而吕(公望)以个人地位计,但得一团之南归,其余不复来也。以故,吕与王文庆颇不相睦。弟乘此机会往说王与童为一致,共附陈竞存(陈炯明)。如能成功,前途之妙,不可言状……”[4]1479月29日,田桐再《上孙中山书》云:弟“与吕公望、王文庆周旋二日,吕之意专向岑三,王之意则与粤军联合,且披肝沥胆,所有计划一一言明,……至今晨,适王文庆亦由汕头来者,事可望大成功。今明两日,文庆必能与童伯吹商酌好办法也。”[4]148翌年10月,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王文庆亦随之左右,参加“非常国会”参议院,并任浙江省宪法候补执行委员。翌年6月,陈炯明叛变,护法国会结束,孙中山返回上海,王文庆亦退隐沪上。

1924年夏秋,浙沪联军总司令卢永祥宣布以浙政还诸浙人。王文庆带病策划了最后一次起义,于10月17日通电宣布宁波独立。在宁波成立了浙江自治委员会。但最终被叛军追杀,王文庆被迫潜回上海。

这次失败给了他沉重打击。从此,他郁郁寡欢,病体每况愈下。

1925年2月3日凌晨4时,年仅43岁的王文庆因胃癌去世,。《申报》先后在2月6日、3月13日、3 月23日、3月30日发布追悼王文庆的消息。追悼王文庆筹备处由在沪的全浙公会闻讯成立。《发起开会追悼王文庆通告》由章太炎亲手起草,在章太炎笔下王文庆是“名满东南”,“生平言行,亦宜著之铭颂”的“光复旧勋”。项士元在《悼前浙民政长王文庆》一文中则评价王文庆是“创造吾中华民国之革命耆勋”,“奔走革命二十余年,并且在吾国吾浙之革命史上,留有极重大极关切纪念”,“其辛苦艰难,视中山亦正相似。倘假以中山之年,安知君之事功,君之声名,不与中山抗衡?记者浙人,处兹浙地,革命之痕迹,在浙言浙,君之可为吾浙人纪念者,视中山而尤切……(文庆)一生奔走国事,艰危备尝,身后不但无一钱一粟之遗,且葬费亦无之,其尽瘁社会,不私生产,诚可与中山先生并垂不朽也夫。”[1]123-125当时任《南洋日报》总编的张任天获悉后,立即在报上全文转载了章太炎、蒋伯器、王心一等500多名旅沪浙人公祭王文庆的报道。南洋的侨胞不论认识和不认识王文庆者,无不闻讯而伤悲。[5]85-90王文庆灵柩不久后移葬家乡临海。今天台州府城临海的“文庆街”,也是为了纪念王文庆于1943年命名的。

孙中山与屈映光

屈映光,临海人,早期光复会会员。受王文庆、秋瑾、章太炎、陶成章影响甚多,投身民主革命。1908年与孙中山相识。1911年底,南京光复后,曾以浙江省五代表之一的身份,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2月,在杭州陪同孙中山视察。1914年出任浙江巡按使,1916年浙江独立时任浙江都督。北伐后淡出政坛,晚年学佛。

屈映光(1883-1973),字文六,乳名审魁,号梦怀,法名法贤。1883年2月6日(农历)出生于临海东塍上街村。父亲屈振华。屈映光从小接受传统私塾教育,亦随母亲潘氏拜佛念经。聪明过人,能言善辨。早在家乡就结识同乡王文庆、杨哲商,受他们影响,“研读各种革命学说,于明德、新民、治国、平天下之道,别具解释,早有民主自由思想”[1]159。

1906年春节过后,屈映光赴杭州就读乡人杨镇毅创办的赤城公学,由朱瑞等介绍,加入光复会,从而结识秋瑾、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同时,屈映光又介绍了乡人周佩璜、陈舜美加入光复会。同年年底屈映光携同周佩璜在家乡创办东塍小学堂,以配合秋瑾在绍兴的大通学堂。学堂招收女学生,“请谢舜琴先生为校长,罗致革命英才为教师,以孕育革命思想,鼓吹革命”[1]160,开当地革命之新气象。尽管遭到乡里旧势力攻击,但仍办得有声有色。1907年春,屈映光返回杭州就学。年底,毕业于赤城公学,遂回家乡与杨镇毅等创办耀梓体育学堂,作为台州的革命大本营。那时,正遇安庆起义失败,绍兴大通学堂被查封,秋瑾牺牲。因屈映光等光复会会员的名册在大通学堂,屈映兴等先是躲避乡间,待事平后复出,集合有志青年重新商议革命,并将耀梓体育学堂改名耀梓师范学堂继续开办。

1908年,屈映光返杭任教于赤城公学。此时,孙中山先生亦从日本回国,在武汉汉口法租界设立革命机关。屈映光与孙中山取得联系,交往密切。

1909年,应台州知府电召,屈映光回到临海,出任海门印山商业学校监督,并兼办台州警察讲习,趁机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同年,与缪载卿在上海创办《风雨报》,取秋瑾“秋雨秋风愁煞人”句意为报名,以纪念秋瑾烈士。《风雨报》与当时沪上陈其美创办的《民声丛报》,于右任创办的《民吁报》相互呼应支持,共同鼓吹革命。但不久,即被迫停办。于是,屈映光投奔在安庆的朱瑞、周六介,出任陆军测绘学堂教练官,兼浙江旅皖公学监督和教练。借机在学生中宣传民族自由思想。曾云:“不读书焉知创业之艰难,士贵立志,民族不能自立,即沦为奴役”[1]161。1910年暑假,屈映光回上海与陈其美商量革命起义的事项。1911年夏天,屈映光辞去安庆的两校教职,再次在上海与陈其美筹划起义。后因病返乡休养。

武昌起义成功后,屈映光闻讯抱病与杨哲商同赴上海,与王文庆、宋教仁等革命同志相聚,并共同策划迎接孙中山、章太炎、陶成章回国,组织民国政府诸事。屈映光与杨哲商等具体负责在上海制造起义用炸弹。不久,杨哲商制弹时意外身亡。屈映光按计划跟随王文庆参加杭州起义。起义成功后,浙军组织援苏支队北伐攻宁(南京),屈映光任兵站司令兼北伐军顾问。兵站司令部设立在上海高昌庙制造局,屈映光自己则随江浙联军参与攻打天堡城。南京光复,屈映光以浙江代表身份,率部队赴武昌参加援鄂战役。凯旋回来,又以浙江省五代表之一的身份,与16省代表同聚南京,参与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推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后,屈映光返回杭州,出任浙江都督府民政司长。

1912年12月,孙中山视察杭州。9日,孙中山在杭州祭扫秋瑾烈士墓,并参加秋瑾追悼大会,屈映光陪同参加,并紧贴在孙先生右侧合影。1913年,屈映光任浙江内务司司长兼浙江禁烟局长,不久,任浙江民政长,后改浙江巡按使。他曾立誓“勤政爱民,清廉自守”[1]152,以家藏图书百余种捐家乡中小校。参与发起并最终促成设立纪念其战友杨哲商烈士的“杨社”和哲商小学。1915年,因支持袁世凯复辟称帝,屈映光受封一等伯爵,同时得到袁世凯两次接见,获“福寿”手书和折扇丝纺。1916年初,蔡锷云南起义,讨伐袁世凯,浙江革命党人在王文庆的指挥下,云起响应。当时,任巡按使的屈映光借同乡、同志之情谊,用封官、送钱的方法拉笼王文庆。但被王文庆识破而将计就计。4月11日夜,浙江驱朱反袁宣布独立。此时,屈映光虽任都督,但仍看风使舵,一边以都督名义通电全国,宣告浙江独立,一边暗地里密电袁世凯表效忠。屈映光的两面派行动,激发众愤,于是,被迫辞职,离杭返乡。

1918年,屈映光任北洋政府国务院顾问。翌年,任山东省省长。此后,与政界逐渐疏远,潜心于学佛,从而结识班禅、虚云等高僧大德。1925年,孙中山逝世,屈映光敬献了一副挽联,云:“作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五族平等,首奠新基,记当实篆征名,载笔幸从群彦后;与临时执政十余年故交,四海横流,正资共济,何忆灵山圣会,拈花顿悟化人缘。”[1]3901926年,曾在梓里所购买的台州府署旧址上,创办振华中学。1929年,受密宗灌顶法,称“法贤金刚上师”,集资修订《大藏经》。抗战期间,屈映光保持民族气节,不为日伪利诱威逼所动。1949年屈映光去台湾,出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73年9 月19日,这位先后出任辛亥革命机构的官、北洋政府的官、南京国民政府的官,见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亦侍奉过“洪宪皇帝”袁世凯,最后皈依佛法的民国政治家,屈映光在台湾去世。终年91岁。

著有《治河说略》、《心经铨释》、《金刚经铨释》。

孙中山与张任天

张任天,仙居人,清代数学家,光复会、同盟会元老,民国新闻界元老,民主革命的老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孙中山先生,成为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从此,一生崇拜孙中山,自命中山先生信徒,极力宣传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先后参与光复杭州、攻克南京战斗。后参加二次革命,反袁斗争,浙江独立。1924年奉孙中山之命,赴南洋从事新闻工作,借报纸宣传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逝世后,参与治丧工作。

张任天(1886-1995)①张任天出生时间,新编《仙居县志》、《台州市志》均作1889年,其他亦有作1887年,并由此产生张任天的一些经历均往后顺延的情况。本文根据张任天1981年给我的亲笔信,言自己已95岁,并结合胡国枢一文观点,采用1886年之说。,别名鹏,谱名家福,乳名图南,又字双凫,因居所名“万竹居”而自号万竹居士。留学日本时结识日本女友上野凤子,而取日文名上野辟支。1886年11月24日出生于浙江仙居城关司前万竹居旧址补过轩。张任天父亲张培棣(光辅),清秀才,曾先后创办仙居安洲学堂、毓英小学堂、毓英女子学堂,参加过维新派在上海的革新活动,是个既办学又经商的开明绅士。张任天可以说是出生于书香世家,但由于身材矮小,故从小注重习武,以强壮身体。

1900年,14岁的张任天中秀才。张任天是中国最后一批秀才,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秀才。秀才出身的张任天曾寄居邻县临海,在北固山八仙岩读书学剑。1902年张任天与王文庆、陶成章相遇于台州府城临海,接受了负责联络台州会党的任务。同年,张任天考进求是书院(后易名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前身)。1904年2月,张任天东渡扶桑,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读数学。同年,与大哥张家驹(一士)、二哥张家骏(明钦)一起在嘉兴台温处会馆,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留日期间,张任天先后结交了上野凤子(女)、内田良平、犬养毅等日本友人。1905年,经内田良平介绍,张任天认识了孙中山。同年7月张任天与在日本东京的千余名中国留学生一起,在宋教仁的主持下,举行了欢迎孙中山先生的大会。同月31日,张任天在东京赤阪区桧町三会地黑龙会再次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告诉张任天,他不久前曾访问了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工人运动世界组织——第二国际(社会主义国际)。我们要把中国的行会改造为社会主义,要生活在最纯正的集体主义中。一番交谈之后,张任天把中山先生视为民族革命大英雄,并深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开始从个人英雄主义走入集体主义之中,从此,更积极地投身于民主革命,宣传孙中山思想,矢志不渝地追随孙先生,并成为同盟会筹备委员会成员。翌月,张任天以光复会留日学生身份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加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同年,张任天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进入浙江高等学堂,与陈布雷相识。在上海、杭州、台州等地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6年翻译《几何学原理研究》等书,是将“非欧几何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年底,受孙中山之命,同盟会浙江主盟人秋瑾由日本抵杭,张任天主动当向导,为秋瑾安排住宿和活动场所。秋瑾离杭后,张任天到上海从事《先锋报》编辑工作,与戴季陶、陈布雷共事,开始了他大半生的新闻编辑工作。

1908年,张任天在杭州与陈布雷、邵飘萍创办《一日报》,后来又与陶成章,王文庆同去南洋进行革命宣传,发展革命组织。

1910年,张任天在天台中学堂任数学教师。同时,作为《民铎报》上海特约记者,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当年9月,孙中山来杭州联络革命同志,张任天奉光复会上海总部的指令,从天台返回杭州,保护孙先生在杭州的安全。那天,张任天与张家骏、王铣(幼川)、王宪(相旦)到杭州火车站迎接。当晚,身着便装的孙中山与张氏兄弟从涌金门下游船,王氏兄弟则另雇一船在附近保护。孙先生一行在雷峰塔上岸后,步行至白云庵。白云庵是光复会在杭州的秘密联络点,此时,早已聚集在白云庵的20多位革命同志纷纷向孙先生进言。孙先生边听边问。当孙先生问起张任天的家乡潘门主帮情况时,张任天实事求是地介绍说,潘门主帮属于青帮,是较可靠的秘密会社。帮众多农民,贩盐为生,重义气。帮主多次带人参加嵊县等地的起义。此帮人员是宝塔式组合,头领下面有十大得力,十十而百、十百而千,一天之内即可召集上千人起事……会议一直开到深夜12时。因为西湖刘庄的主人刘学洵是孙先生的同乡好友,会后,孙先生就在张任天兄弟护送下乘船转移到刘庄住宿。翌日一大早,孙先生离杭返沪。张任天亦回到天台中学堂。

1911年4月底,王文庆回杭州发动新军,谋划杭州起义。张任天辞去教职,回上海作为王文庆的得力助手,以从事新闻工作为掩护,联络同志,出谋划策。10月12日,张任天最早从外电中得知武昌起义消息,随即告知陶成章、王文庆,并遵王文庆指令担任沪杭间的联络员,并参加光复杭州战斗。后来又受王文庆委托,召集仙居志士500多人参加援宁支队,攻打南京天堡城,立下战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张任天在杭州与邵飘萍等创办《汉民日报》。8月25日,张任天赴北京参加中国国民党成立大会。12月9日上午,应浙江各界人士邀请,孙中山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从上海来杭州考察浙江的民生建设和铁路规划。下午,孙先生在浙江法政学堂发表演讲。此间,孙先生看到了张家骏,当即关切地问起他弟弟张任天的情况,当孙先生得知张任天现在台州浙江省第六中学教数学时,就说,张任天是个老革命党人,应该出来做事,继续努力革命。

1915年年底,当时的浙江都督朱瑞与巡按使屈映光上表称臣,支持袁世凯复辟称帝。屈映光利用与王文庆同乡的关系,想方设法拉拢王文庆、张任天、张翅。王文庆电召张任天速速从家乡返杭,商量对策。张任天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后认为:“我们是革命党,需要钱用,为革命而用钱,但不能丢开革命需要钱”[5]85-90。最后,经过彻夜的讨论,王文庆、张任天、张翅三人决定,表面上接受巡按使署咨议的聘书和俸禄,暗地里联络同志,筹措军火,进行驱朱反袁斗争。

1916年4月11日,革命党人驱朱反袁成功,浙江宣告独立。当年5月,陈其美被刺身亡,张任天代表王文庆、张翅持祭文从杭州赶赴上海悼念。

同年8月16日,应浙江省督军兼省长吕公望邀请,孙中山从上海乘火车来杭州,下榻清泰第二旅馆(即仁和路群英旅馆)26号房。从翌日起,张任天就全程陪同。8月18日上午,孙中山出清波门至净慈寺。过石屋洞,在水乐洞小憩。水乐洞有摩崖刻《金刚经》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孙中山吟涌之后,转身对随行者说:人生虽短暂,但我们革命党人为大众所做的事业却是永恒不朽的。这番话给了张任天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晚年的张任天还清晰地记着那时的情景。

之后,孙先生一行继续山行。此次陪同中,孙先生还与张任天相约,适时择机同游张任天故乡仙居。但很遗憾的是,此约终未践行。

同年,张任天推辞浙江省教育厅长一职,离杭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17年上野凤子随张任天来中国,成为张任天的第三任夫人。

1922年9月,张任天撰文《与陈独秀、张东荪论合作主义书》。1923年,又写作《谈农业》,大力宣传孙中山所主张的中国出路在于合作主义的思想体系,推崇能得到最多数的人同情以自治和自由的合作主义政治经济模式。

1924年,组织青年社团“知社”,创办《知》半月刊。同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了一篇反帝反军阀的《时局宣言》(即《北上宣言》),极力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民主义。11月17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日,孙中山在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欧式寓所内召开新闻记者招待会,发表演讲。应邀出席招待会的张任天在会后与孙中山单独见面。孙先生郑重地嘱咐张任天重点宣传《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而张任天则考虑到当时国内的宣传阵营有孙先生的五大弟子(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戴季陶)在,且前4人均年长于自己,态势也远非自己所及,而自己的长处是通晓七国语言,熟悉新闻报业业务,于是,张任天自告奋勇去海外华侨聚集很多,原先光复会力量很强,群众基础较好的南洋群岛去施展才能,拓展革命宣传阵地。

孙中山听后表示赞同,并亲笔开写介绍信,挥墨题写“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楹联,同时赠以肖像照。当年除夕,张任天即乘“日本丸”号轮船来到南洋槟榔屿,先后在《光华日报》任翻译,新加坡《新国民日报》任主笔,苏门答腊《南洋日报》任总编。

1927年,因被外国当局怀疑,张任天被迫回国。翌年,张任天参加南京纪念孙中山忌辰筹备委员会的宣传工作,任征审主任兼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为邵力子)。1928年以后,出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教育部督学,新登教育实验县县长。曾帮助过同乡、学生、共产党员林迪生。1929年,孙中山遗体由北京迁葬南京,张任天参加治丧委员会,为先生灵柩执绋,并主持编印《总理遗嘱释义》,持之不懈地继续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张任天曾在北京创办“人天数学专科学校”。1954年,在杭州创办“吴山数学院”。1957年,在《数学通报》上发表论文《赫列斯的克》。先后担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杭州市政协四届、五届、六届委员。1981年、1986年分别在北京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著有《万竹居文存》、《仙居小记》。

1995年4月29日,张任天在杭州去世,享年109岁。留有4子4女。

最后,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台州籍的辛亥志士中,张任天、张家骏是唯一结交并始终跟随孙中山革命的两兄弟。

孙中山与张翅

张翅,天台人。早期光复会、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参加浙江驱朱反袁斗争,护国运动。1916 年8月,以浙江省参议会参议长身份在杭州陪侍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曾题匾额一方赠与张翅。

张翅(1885-1934),原名修仪,字惟容,号羽生,1885年出生于天台南郊莪园村。其父亲张宗江(伊舟),为岁贡生,著有《白石山房诗钞》传世。张翅排行老二,少年时勤奋好学,弱冠中秀才。

1904年2月,张翅与同郡仙居人张任天相约东渡,进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不久考入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律。1905年,张翅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翻译出版了《法律学小史》。1909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从日本回国后,应部试取法政科举人(俗称“洋举人”)。1910年参加廷试,授七品小京官。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同郡王文庆、张任天志同道合,同生死,共患难,结为三兄弟,立志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民主革命,并出任王文庆创办的起东学堂董事。

1911年4月底,中国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王文庆回杭州发动新军,谋划杭州起义。张翅作为王文庆的得力助手,一起出谋划策,并肩战斗。

1911年11月3日夜,杭州光复,张翅出任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12年,当选为浙江省议会议员。

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复辟称帝,而当时的浙江都督朱瑞与巡按使屈映光认贼作父,上表称臣。屈映光利用与王文庆同乡、同志、朋友的关系,想方设法拉拢王文庆。同乡王任化受屈映光委派,送来600元银洋和3张聘书,传话王文庆、张翅说:“你们革命革得连饭都没得吃了!不要革命了!在我这里巡按使署做个咨议吧,月薪每人200元。文卿参加过广州黄花岗起义,是老革命党;羽生做过浙江省议会副议长,是老人民代表;图南(即张任天)在杭州创办赤城公学,是老教育家。已填聘书。你们如不够开支,再填咨议的名单、履历来,月薪照名单送。”当时张任天在台州教书,王文庆紧急电召张返杭商量。在王文庆住所,三人分析形势,张翅对张任天说:“聘书接受不接受,这600元要不要,我俩不能决定,所以特电你来。”张翅随手把早已填好了三人姓名的3张聘书递给张任天,张任天说:我们是革命党,需要钱用,为革命而用钱,但不能丢开革命而要钱。整个晚上,三人分析中国大势,认为虽然袁世凯已独霸高位,各省趋炎附势之辈比比皆是,但是人心向背,国民决不会允许袁氏倒行逆施下去,革命者不能坐失时机,否则后悔莫及。天明时分,才最后由王文庆作了决定:受聘、受钱,仍要革命。[5]85-90

于是,三人表面上接受聘书和俸禄,暗地里联络同志,筹措军火,进行驱朱反袁斗争。一天,张翅、张任天等5人带军火从沪返杭,下车时碰上军警设卡检查。张翅沉着机智,胸前佩戴着巡按使署咨议的绶章,大模大样、不慌不忙地率领同志昂首前行经过卡点,直逼得巡查军警退立两旁,低头肃立,不敢近身轻举妄动。

1916年春,王文庆、张翅与嘉湖镇守使吕公望、浙军第二旅旅长童保暄、宁波独立旅旅长周凤岐、台州镇守使张载阳、警察厅厅长夏超等频繁往来,共同谋划驱朱反袁、浙江独立的大计。

4月11日,王文庆与张翅先是利用天台老乡的关系,策反了巡按使署卫队长,天台人陆容求,然后,乘夜色一鼓作气攻入将军署,朱瑞潜逃,浙江宣告独立。

翌日,王文庆当选为省参议会参议长,莫永贞、张翅为副参议长。接着,由张翅主持省参议会会议,推举屈映光为都督,王文庆任省长,浙江实行军政分治。不料,此时的屈映光两面三刀,首鼠两端,在通电全国,宣告浙江独立的同时,又密电袁世凯上表效忠,被袁世凯嘉奖授勋。事情暴露后,由王文庆策划,召开省参议会开会,迫使屈映光辞职,吕公望代之以都督。5月,省参议会改选,张翅出任参议长。当时,张翅仅31岁,为切合议长身份,张翅特意蓄须留胡,以显示老成庄重。

1916年8月,孙中山先生应浙江省督军兼省长吕公望邀请来浙江视察。省市(杭州)各界人士公推张翅与浙江督署驻沪办事处主任张岳军全程负责接待。8月16日一大早,孙中山先生在杭州火车站受到张翅等省市要员的恭迎,下榻清泰第二旅馆(即仁和路群英旅馆)26号房后,宾主双方交谈甚欢。孙中山先生赞扬“西湖之风景为世界所无,妙在大小适中”。下午,张翅等陪孙先生泛舟西湖,游览名胜。8月18日下午3时①此据上海《民国日报》1916年8月20日。但《杭州民国日报》1916年8月20日记此事为8月19日下午4时。《孙中山与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引此资料。,省参议会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张翅主持大会,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山先生,命世豪杰。革命功成,游行自适。重来西湖,载瞻颜色。意态弥间,仁慈犹昔。高谈雄辩,焕发精神。振聋觉聩,用牖斯民。民权既植,民生义殷。煌煌大计,敢以书绅。”读诵辞毕,又云:“中山先生手造民国,故中山先生与民国之关系至为密切。幸今共和回复,先生归国,浙省人士屡请先生来浙,今复邀莅斯会,讲演地方自治,其裨益于吾浙省实非浅鲜。”欢迎词结束后,孙中山先生以“兄弟今日在西湖遇雨,故来会较迟,到会诸君,定能原谅”的风趣谐语开头,然后就“地方自治”主题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详细地、多方面地阐述了“地方自治乃建设国家之基础。民国建立,政治尚未完善。政治之所以不完善,实因地方自治之未发达。若地方自治既完善,国家即可巩固”的观点。孙中山讲话后,胡汉民接着讲话。整个欢迎大会气氛热烈,一直到晚上7时才告结束。孙先生在杭期间,还为张翅题赠“孝德永彰”匾额一方。8月19日上午,张翅等在南星桥码头恭送孙中山先生赴绍兴等地巡视。

1917年,张翅出任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校长。

1920年秋,张翅出资将家藏珍本,清代乡贤齐周华的《名山藏副本》付印,并作序言,有云:“文以人重,人以道重,道屈而后人屈,人屈而后文屈,非文之不幸也。……俾读其文者,想见其人,知其所重者在道,而公论可复伸。”[6]四-五乃借序文以明自己刊印之目的和胸中之大志。

1922年以后,张翅退居梓里。曾先后陪同康有为、童保暄游天台山。

1930年,张翅出任中国驻日本长崎领事馆领事,曾设法营救进步青年曹天风。翌年,加总领事衔。1934年6月奉调回国。同年11月23日病逝家乡,享年50岁。

参考文献:

[1]何达兴.辛亥志士百年颂[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2]何仲箫.陈英士先生纪念全集[M].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

[3]宁海县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童保喧日记[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4]田桐.田桐集[M].王杰,张金超,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6]齐周华.名山藏副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On Sun Zhongshan Contacting Four Patriots of Taizhou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Lin Hui
(Standing Committee of People's Congress of Linhai,Linhai 317000,China)

Abstract: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under guidance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proposed by Sun Zhongshan,Taizhou Patriots representatives Wang Wenqing,Qu Yingguang,Zhang Rentian and Zhang Chi contact Part organization,develop new members,run newspaper and join recovery battle to overthrow feudal monarchy.

Key words:Wang Wenqing;Qu Yingguang;Zhang Rentian;Zhang Chi;Sun Zhongshan;contact

猜你喜欢

孙中山杭州浙江
杭州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杭州旧影
浙江医改三部曲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